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孙晓郁:突破核心技术 兼顾传统产业

http://www.gkong.com 2010-07-07 14:47 来源:中国电子报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立足战略高度提出的重要决策,是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目前各省市都在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希冀在这一新兴领域抢占制高点。记者获悉,近期全国政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常委视察团奔赴江苏、天津,深圳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全国政协常委如何评价各地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在调研时发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哪些建议?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孙晓郁。孙晓郁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核心技术至为关键。】

  掌握核心技术至为关键

  ●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是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而不是在这一新兴领域形成一种加工型的、资源消耗型的产业。

  ●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判断衡量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标准,不要再简单地用GDP的增长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

  记者:当下各个国家对于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侧重各有不同:美国和欧盟以低碳为主,英国强调高科技生物产业,日本侧重能源和环境产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我国则将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七大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从全球的视野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孙晓郁:新兴产业政策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国际上其他国家也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事实上,各国对于新兴产业大多还处在研究、发展和创新的阶段,可以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以电动汽车为例,这一技术现在并不成熟,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美国前几任总统都很重视新能源的研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奥巴马上台后更是推出大力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政策。欧盟和日本也正在研究电动汽车的发展。现在,我国也开始进行电动汽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这为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提供了一个机遇,使我国在差距不大的竞争道路上来抢占这一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当前,新兴产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链、价值链都处于重构的过程中。许多发展创新型新兴产业的企业都是中小型的或是民营性质的,虽然他们并不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但在其所擅长的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到了制高点。

  记者:针对上述新兴产业的特点,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如何做出相宜的决策?

  孙晓郁:我认为,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

  第一,掌握核心技术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所在。建议在政府考核政绩时不要单看GDP,要更多地关注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创新。

  很多行业的核心技术,我们并没有掌握。以汽车为例,我国去年的产量达到全球第一,但动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再如手机、电脑的核心芯片,仍然要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是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而不是继续靠引进。如果在这一新兴领域仍处于加工组装的产业中下端,就背离我们现在将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到战略高度的初衷了。

  第二,新兴产业在研发阶段周期长,资金、智力的投入较大,因此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激励性和补贴性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以及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掌握,可能并没有在GDP的增值上有所体现。我们要防止一些地方简单地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高自己GDP增量的一个新的平台或方式。我们对经济发展的判断衡量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标准,不要再简单地用GDP的增长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要创造一个激励创新、鼓励研发的政策环境。另外,还需要创造较好的消费环境,配备一定的基础设施进行鼓励。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应该鼓励其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发挥更多的优势。

  第三,要消除一些体制上的障碍和制约,使新兴产业得到更快的发展,更快地适应生产。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会逐渐完善和配套,要把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下去,真正显示出其生命力,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四,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升级的速度非常快,甚至会出现产业的颠覆性创新,新技术、新产品的寿命越来越短。我们在生产投入和企业规模上要能适应这样的特点。

  发展新兴产业要兼顾传统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不是全国所有省市把七个新兴产业都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两条腿走路,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实际特点,不能忽视传统产业。

  记者:你刚才提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避免一哄而上,你在参与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时,对此有怎样的体会?

  孙晓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科学地研究和规划,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更不是全国所有省市都要把七个新兴产业列入发展规划,一定要避免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

  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应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区位优势、人才基础和战略需求,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尽快明确相关的产业准入标准,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产业同构、无序竞争,坚决抑制一些领域的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板的产量全球第一,企业的产品基本都是出口供应国外市场。这里我们要思考的是:这样的产品国外能生产,为什么人家不生产?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耗能大,二是生产过程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国家要进行严格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对致力于突破核心技术的企业,应当鼓励其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但在管理上特别是对环境保护、资源效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一定要严格,即所谓的“宽进严出”,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不顾我们的生存环境。

  记者: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

  孙晓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实际特点,不能忽视传统产业,要两条腿走路。对于传统产业,特别是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要继续大力扶持,但是传统产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业的水平,使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结合起来,继续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仅靠技术创新是不够的,体制机制也要改革和创新。有观点认为,体制机制的创新,要重点解决好两个关系: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产学研的关系。你对此怎么看?

  孙晓郁: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认为政府大力扶持新兴产业,需要从宏观上予以指导,在政策体制机制给予保障和支持,而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市场。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大课题下,产、学、研的问题也值得重视,要集合产、学、研各自的特点,攻克核心技术的难关。研究机关、科研院所、大学、企业及政府的相关部门,如何紧密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这需要在逐步摸索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结合体制。

  记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你如何看待人才引进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的作用?

  孙晓郁: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江苏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江苏省由原来的招商引资,变成了今天的招才引智。从国内国外引进了一批产业技术的带头人、核心团队。江苏省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他们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知道掌握核心技术最重要的是人才。

  七大领域界定并非一成不变

  ●目前对于新兴产业的界定,原则上是七大领域,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的、科技水平尚未达到的领域也可能在未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产业也会陆续进入新兴产业的范畴。

  ●发展新兴产业要避免靠投资、重引进、轻研发。

  记者: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你如何理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一个国家未来的关系?

  孙晓郁:中央将新兴产业提到战略的高度,各界对此十分关注。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战略性”的角度来看,其应涉及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问题。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我们一直强调但仍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规划得到好的、积极的解决。比如,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如果当前的这种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做调整,我们的经济发展将缺乏可持续性。从社会和民生的角度来看,这对百姓和子孙后代也是不负责任的。从“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其应对我们国家的全局、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对于新兴产业的界定,原则上是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七大领域,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的、科技水平尚未达到的产业也可能对未来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产业也会陆续纳入新兴产业的范畴。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定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新兴产业领域,各国基本都在起步阶段,相互间的差距不是很大,在某些方面,比如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高科技领域,我们取得的进展可圈可点。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制高点,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用国家发展和全球战略的眼光来看,发展新兴产业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再延续靠投资、重引进、轻研发的经济发展模式。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