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物联网热启动,浮躁症正流行?

http://www.gkong.com 2010-07-09 11:22 来源:半月谈

  我国物联网产业亟待确立国家战略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当许多企业愁眉苦脸之际,位于江苏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却是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赵阳向记者描述了正在进行的一项项海外收购案,展示出物联网企业的美好前景。赵阳认为传感器技术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有广阔应用前景。该公司电子微机电、微加工集成技术目前居全球领先水平,2007年12月,美新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无锡物联网产业的成功代表。

资料图片:从互联网到物联网论坛

  没有隆隆机器声,昆山南粤敏通光电公司开发生产的光纤压力传感器,单价8万元。总经理刘志麟说,成立于2008年的昆山南粤敏通光电公司是周庄传感器产业园中的50多家企业中的一员,主要从事光纤传感器的研发生产,依托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交通部科学院组建的联合实验室,拥有从传感器件到测量系统和集成成套设备的研制能力。这一生产传感器的专业企业,目前年产值可达到2亿元。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新能源和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投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这一年,物联网技术发展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与新能源、绿色制造等并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这一规模可达互联网30倍的万亿元级产业,正引发国内业界极大兴奋。当前的物联网与互联网发展初期相似: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达到万亿元级市场规模。目前,我国物联网已开始在公共部门试用,大规模商用也许并不遥远。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产业首先在江苏掀起热潮,上海、重庆、天津、广东等地也都高调宣布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有些城市和企业也开始追求物联网推进速度,提出要建物联网产业基地、做物联网龙头,物联网概念股、物联网板块受到投资者大力追捧。

  国内物联网产业呈急功近利倾向

  国内调研机构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仅物联网传感器中的射频产业2009年的市场规模就达50亿元,由此催生的电信、信息存储处理、IT解决方案等市场潜力惊人。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没有企业甘心成为旁观者。

资料图片:物联网

  “现状表明,现在物联网发展已产生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国家做好规划和标准后,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作为运营商,中国移动无锡公司总经理刘京奎指出,我国物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量专门的应用项目,零散地分布在独立于核心网络的领域,而且多数还只是依托科研项目的示范应用。作为一个产业,物联网目前主要还是处于概念阶段,没有基础的企业一定要谨慎进入,更不要跟风,要防止出现浮躁症。

  昆山双桥测控传感器公司董事长王文襄表示,在物联网发展初期,让企业随便进入、由市场自然淘汰,必然造成一哄而上,导致产能过剩,劳民伤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混乱,大家各做一套,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互不买账。事实上,产业的发展需要协同合作,建立合作共赢模式。

  “物联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无论在哪个国家,物联网都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商业化应用及赢利模式,当前的应用基本要靠政府推动和投入。”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立荣教授说,目前在国内,物联网技术主要由政府采购,用于交通管理、健康医疗、市政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他认为,政府的推动力量是我国的一大优势,让物联网产业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政府先要制定符合国家利益、也适合物联网发展规律的现实可行的战略。

  “要加快物联网的推进,还必须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即让物联网发展真正获得商业驱动力,而不是依赖于行政强制力。”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说,“要让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环节和企业都从中受益,获得相应的商业回报。”

  当前,如何根据各地、各行业不同的优势,既竞争又合作,推动物联网在各个重要环节协调发展?专家们认为,物联网建设不能为利益一哄而上,没钱赚一哄而下,政府一定要吸取当年互联网的教训,根据需要和轻重缓急来进行规划部署,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打破国内“行业壁垒”:物联网发展当务之急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苏少林认为,在此前的几次高科技产业浪潮中,我国都受制于自主标准缺失,在PC、软件、互联网、移动通信、DVD等领域,美国等起步较早的国家掌握大部分国际标准的制定权,从而掌握整个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当前,各地政府都在推动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但由于缺失标准,对物联网的理解不同,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这将对产业发展形成误导。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物联网标准问题。

  

资料图片:物联网

  “标准缺失将制约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国移动无锡公司总经理刘京奎认为,我国要高度重视物联网标准体制的研究,规范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标准和体制,否则影响将来的应用。江苏无锡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克平也有同感:“因为不管从技术还是从安全角度讲,我们的话语权越小,主动性就越差,掌握标准才能掌握话语权。”

  “物联网发展不能一味求快,标准问题必须解决,没有标准就是内战。”苏少林提出作为管理者最大的忧虑: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业壁垒”,很多地区都想成为中心,资源争夺很严重;而不同行业间也是如此,掌握的信息和技术不告诉别人。“比如电力、铁路、农业,这些行业都应用自己的一套系统,去摸索物联网,而没有人统一标准、协同发展,这样必然制约我国物联网的健康推进,造成盲目发展。”他建议,物联网这样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产业,应该由一个部委牵头协调其他部委共同制定规划和技术标准,打破行业壁垒,防止再因标准问题受制于人。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