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四川步入依靠创新加快发展“第一梯队

http://www.gkong.com 2010-07-14 11:57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继浙江、安徽、江苏、山东、广东和青岛“五省一市”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后,日前,科技部等八部委再次确定四川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之一。

  在加快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关键阶段,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在四川试点,不仅是四川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灾后科学恢复重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标志着四川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机构,向“第一梯队”行列的迈进。

  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部署,实现四川“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提升四川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四川省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四川省科技厅等部门,结合近几年来开展创新型企业建设的经验与作法,在调查研究,征询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制定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实施方案》。

  四川制定的《试点方案》,按照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的说法,是既要讲好“普通话”,又要讲好“四川话”。也就是说,既要体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又要体现四川的自有创新特色。为此,记者对这一《试点方案》进行了解读。

  一次难得机遇 一项重要使命

  近年来,四川大力实施“科教兴川”战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全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为: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四川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34.3万人,居西部第一;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640个,高等院校114所,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家、企业技术中心264家,各类科技产业化基地300多家;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基地。四川有成都飞机(集团)公司为代表的60余家大中型军工企业,建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等数十所国家级大院大所,拥有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先进军工技术、科技成果;独特的西部区位优势。四川自然资源丰富,水能、天然气、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四川已构建了产学研创新联盟95个,高新技术企业1113家,创新型企业706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6家),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全省顶力推进科技进步,“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已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主要内容,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次国家八部委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四川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是四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指出:国家八部委把四川作为试点省,既是对四川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四川今后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更是对四川创新理念的升华、创新内涵的提升、创新行动的加速。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新起点,全力以赴做好试点工作,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川这次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发展全省优势特色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军民融合,建立部省市县联动机制,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其总体目标是: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培育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群,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省市县多层次多主体、共生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一次创新性实践 一项探索性事业

  为使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体现全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解决发展可持续问题和增长后劲问题。《试点方案》在编制完善中,紧密围绕四川调整优化产业机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了8项主要任务。

  一是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培育一批支撑四川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群。从引导创新型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合作研发解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到2015年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以上、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150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0家。

  二是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机制。鼓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承担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任务等方面先试先行,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动力;深入实施四川“科技人员企业行”、充分发挥高校、院所自主创新骨干作用。到2015年,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0家(其中国家级3—5个)。

  三是建设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创新服务能力。推动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等实验基地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等基础条件平台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推进中科院成都分院与四川省等院地合作,促进中央在川单位的技术、知识、人才等资源服务四川。到2015年,依托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长虹集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创新要素集聚、成果交易转化、科技产业孵化等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500家以上。

  四是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攻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数字电视嵌入式软件平台等在川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化进程;组织实施人口健康、节能减排、生态治理与保护、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和推广应用一批民生科技产品。到2015年,“7+3”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1800亿元,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1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3.3%。

  五是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基地),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德阳重装基地、双流新能源产业园区等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基地),促进产业集聚,汇聚创新人才,使其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地。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到2015年,重点筛选和培育市场容量广阔、符合产业政策的20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

  六是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依托国家、四川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重点引进一批直接面向企业、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开展科技特派员、灾后恢复重建专家服务团、院士专家科研工作站、“千名专家下基层”等活动。到2015年,建立支撑“7+3”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技术创新团队100个,引进培育高端领军人才100人、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000人。

  七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开展省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促进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等。到2015年,实现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12%以上,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4万件。

  八是发挥军工科技优势,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强绵阳科技城建设,培育壮大长虹、东汽、二重等军民融合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壮大民用航空、民用航天、核技术应用、汽摩配套等军民融合支柱产业。到2015年,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规模超过2000亿元,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和上下游产业链。

  一项系统性工程 一次全方位提升

  技术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探索性,为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试点工作,四川采取5项保障措施,使试点成为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提升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重要途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一是集成整合创新投入,保障技术创新工程重点任务实施。四川强调在创新投入中要集成整合,集成技术创新资金、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等,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开展节能减排、补偿科技贷款风险等;二是加强科技金融结合,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支持为支撑、风险投资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三是部省市县联动,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建立部省市县四级联动机制,强化部省会商制度,建立厅市会商制度,开展县(市)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优化全省技术创新产业支撑布局;四是完善创新政策,激励自主创新。加大落实现有政策的力度,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

  为使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有强大的组织保证,四川这次试点工作中,还专门形成了以科技部与省委、省政府主导,科技厅、发改委、中科院成都分院等16个主体部门共同参与,部省市县四级部门上下联动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实现路径。试点中,全省将建立部省市县四级联动机制,强化部省会商制度,建立厅市会商制度,开展县(市)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优化全省技术创新产业支撑布局。并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全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事项,以确保技术创新工程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四川还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目标任务、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省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纳入市县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以及科技进步县(市、区)建设评价考核,以确保这一试点工程高质量高效益地得到实施,并取得丰硕成果,为四川实现建设成创新型省,实现四川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社会、科技又快又好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