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陈志列的“王道”

http://www.gkong.com 2010-07-14 16:13 来源:羊城晚报

  【陈志列的“王道”——创新为本,推开中国特种计算机行业大门,打败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攀升至世界第三】

  发轫于五个年轻人、两间民房的一家民营企业,在硝烟弥漫中的IT行业,短短的十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计算机企业,打造出全球特种计算机行业最大且最具竞争力的生产研发基地。

  研祥———这家国人并不熟知的本土企业,目前已经成功打败国人熟悉的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等跨国企业,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种计算机龙头。是怎样的力量造就了这间非比寻常的企业?是怎样的基因缔造了这样非同凡响的成功?羊城晚报记者日前专访了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

  树立名头

  “发明”出“工控机”这个新名词,被收入中国工业计算机“族谱”

  “研祥17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创新的历史”,脸上始终保留着书卷气息的陈志列,看上去并不像一个鏖战商海的老手,回顾研祥一路的发展历程,他颇有感慨。

  1991年,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陈志列,被当时所在的公司借调到深圳。1993年,陈志列被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掀起的创业热潮“卷”下海,在深圳正式注册成立研祥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台硕大无比、靠四个轮子推动的美式工业计算机售价高达45万元人民币,即使是台湾生产的机器售价也要二三十万元人民币。“当时,只有一些大型企业才有条件使用这种工业计算机”,陈志列回忆,大部分国内企业对其知之甚少,这个新兴事物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头”。

  “1989年,IBM最早把这类产品引入中国,称作‘工业PC’,但到底什么是‘工业PC’?很多人不明白。”陈志列说。于是,研祥“发明”出“工控机”这个新名词,这不仅成为了业内的通用说法,而且被收入中国工业计算机“族谱”,同时,也催生出庞大的“工控机”行业。“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行业,最先的一拨人”,陈志列总结。可以说,研祥打开了中国特种计算机行业的大门,是中国特种计算机行业的鼻祖。

  志在第一

  “如果有那一天,我想不光我一个人,我们所有人都愿意干到死”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其小时候有个关于“斧子”的著名故事;在创业之初的研祥,陈志列也有过难忘的“锤子”经历。

  一次,在德国为了布置展会,陈志列到一家商店里购买锤子。当时售货员问他:“您要质量好的还是质量一般的?”他说:“我要质量好的。”于是售货员告诉陈志列:“那你不要买进口的,进口的质量不都是好的;国产的才是最好的!”

  这话对陈志列触动很大。在国内,公众对进口产品的崇拜有时几乎达到“迷信”的程度,反之对国产品牌的态度却高度地不信任。陈志列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国内企业本身的管理和技术不够成熟,品牌和消费者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

  “我说什么时候咱中国的东西,能让咱中国超市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售货员,跟人家老外说,你要买东西,就买我们国产的,进口的东西质量都不太好。我说如果有那一天,我想不光我一个人,我们所有人都愿意干到死。”陈志列说,“锤子”让他更强烈地感受到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要将研祥打造成为中国工控机的第一品牌!

  高端路线

  对于研祥从事的行业来说,价格战是完全没有用的,关键在于技术

  与普通中国企业发家惯用“价格战”开疆拓土不同,“研祥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最贵,在国外市场也是最贵之一,研祥决不走低价路线”,陈志列语气坚定。这其中,他有一个铭刻于心的故事。

  1998年,陈志列带队参加一个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展销会。“我们在那儿搭了个展位,然后就来了两老外,一看就是内行客户。他们不需要我介绍什么功能,一看就懂,而且不说多少钱,是真正的买家。我盘算了一下,当时这个产品在中国卖250美元,但我知道美国卖得贵,咬了咬牙,报价470美元。”

  两个老外放下东西就离开了。片刻之后,两位台湾同行来到摊位前告诉他,刚才的客户来自美国海军在圣地亚哥的一个单位,这个东西在美国卖950美元,他们认为再低也不可能低于870美元。“如果太低,他们认为你根本是不可信的,470美元的东西能跟950美元的一样吗,摧毁了人家很多价值观啊。”

  头一次出国,就摔了这次很重的跤。陈志列明白了,对于研祥从事的行业来说,价格战是完全没有用的,关键在于技术。若干年后,研祥终于重新“捡回”这个客户,同样的产品基础上加多两个功能,价钱卖到1500美元。不过,当年一模一样的产品对方却无论如何也没有采用。

  唯一选择

  “想在国外品牌、台湾品牌的包围圈中夹缝求存,只有创新一条路”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这句话在研祥不是一句空话。“不论是打造自主品牌还是自主技术,创新是根本!”陈志列说。

  据了解,研祥目前每年超过10%的销售额投入到了研发中。而在研祥早期起步时,研发的投入比例更高,甚至几乎占去了销售额的一半。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中国企业一般在研发上的投入只有约2%,研祥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国际上,也称得上名列前茅。

  对于研发上大手笔砸钱,研祥内部曾引起很大争议。三四年前,研祥在技术上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陈志列决定对研发队伍扩编,计划将几百人的研发团队扩编成千人的庞大阵容。这一想法在研祥内部引起不少人质疑———将原有的研发扩编几倍,首先将带来几倍的成本增加。企业现有产品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下,深层次研发是否必要?

  2008年,这个争议得出了回答。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无数企业倒下,研祥却在这一年实现了100%的增长。“客观上说,在特种计算机领域,1995年以前技术一直掌握在欧美或台湾企业手中。研祥从出生那天,就成长于血雨腥风之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决定了研祥要想在国外品牌、台湾品牌的包围圈中夹缝求存,只有创新一条路”。陈志列分析。

  没我不行

  和外国品牌产品真刀真枪比拼下来,90%的故障来自外国产品

  “对于研祥这样的高技术企业来说,只有创新才能缔造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才能获得定价权”!陈志列一针见血,“也因此才能站到价值链的最高端,这正是广东人说的‘喝头啖汤’”!

  据了解,目前研祥旗下产品100%自主研发。技术不仅为企业带来定价权,带来更高的毛利,更形成了技术性排他屏障,在竞争中“没我不行”。在深圳地铁一期运行时,研祥公司和外国品牌产品各占一半,然而真刀真枪演练下来,90%的故障来自外国产品。深圳地铁二期到四期建设,全部采用研祥公司产品。

  研祥的创新,对同行产生强烈震动。昔日,工控机被欧美、台湾品牌把控,售价数十万元人民币;如今,同等性能的产品售价只需两三万元人民币。民族企业创新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传统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迁徒,寻找成本低洼地的候鸟经济并不适合珠三角。珠三角传统产业拼成本、拼价格,可以暂时赚取产业链上最微薄利润,但长远看,他们可能连最低的利润都很难赚。因此,广东提出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必然”,陈志列认为。

  链接

  陈志列领导的研祥,不仅身体力行技术创新,而且引领管理理论创新,开创了国内管理学届著名的“非经典管理”理论。“打左轮、打右轮,就是不许踩刹车”!就是其中的一句名言。

  “当面对一个丫字型路口的时候,一般人的反应是停下来,向上一级汇报,让上一级做出决定”,陈志列边解释边在纸上画出草图,“但研祥的要求是,打左轮、打右轮,就是不许踩刹车!研祥17年的经历证明,只有决定由开车的人(一线遇到问题的人)自己做出来,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陈志列说,“打左轮、打右轮,就是不许踩刹车”实际上就是“允许工作做错,不许拖延不做”。在陈志列看来,一个创新的企业必须具备“宽容失败”的基因。“一个企业不能宽容失败,创新只会是一句空话!而‘宽容失败’———只要你把这点做到了,这个团队就一定是一个创新的团队”!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