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

——访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

http://www.gkong.com 2010-09-07 16:15 来源:机电商报

   近日,据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透露,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组织、其参与制定的一份关于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研究的报告已经上报国务院,并已获得相关领导的认可和批示,有望写入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陆燕荪表示,在今后几十年中,装备制造业仍将肩负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产品的价值含量和技术档次,从部分先进到整体上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使我们国家真正从装备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机电商报》:您如何看待“我国是装备制造业大国但并非强国”的观点?

  陆燕荪: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产品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少数产品质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力装备产业就是其中表现比较抢眼的行业之一。

  在电力高效清洁发电领域,2009年,我国生产了48台、3435万千瓦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其中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12台,70万千瓦水电机组5套,并在三峡工程中自主创新出世界最大容量的空冷机组。此外,作为我国首座并网的自主品牌核电机组,CPR1000核电机组的国产率达到70%。

  在新能源领域,2009年,我国新增风电机组10129台,总装机容量达1380.32万千瓦,同比增长124%。在输变电领域,我国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晋东南—南阳—荆门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云广示范工程分别于2009年1月和12月建成投运。在这两项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电能力最大、输变电技术水平最高的工程中,前者90%以上的设备是国内自主制造,而后者对技术要求更高,其国产化率也达到了60%。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还面临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差、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高端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等问题。在电力装备领域,燃气轮机与高水头的抽水蓄能机组设计依靠国外、某些部件依赖进口,±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中的直流场设备大部分是依赖进口。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主要来自国外,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加之国际制造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变化,发达国家以跨国公司作为载体进入我国,限制了高技术、核心技术的转让,这都增加了我国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难度。

  《机电商报》: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突破口在哪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陆燕荪:从当前来看,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突破口。实现这点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依赖资源和资金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导致一般产品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造成了某些领域的恶性竞争。

  二是大企业集团不强,缺乏专、特、精的小巨人企业为之配套。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呈现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依赖引进技术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少,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的局面。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改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来提高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三是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改善。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构成是从基础研究到共性技术研究再到产品开发最终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因此,只有企业为主体的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基础共性技术。然而,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使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平台削弱甚至缺位,非常不利于整体创新。目前,利用转制研究院所重建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已刻不容缓,否则会影响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整个战略进程。

  四是政府各部门要将国务院颁布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合力执行。

  《机电商报》:应当如何定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陆燕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既包括传统制造业也包括新兴产业。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一是技术上高端,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是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集成;二是价值链高端,即具有高附加值特征;三是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可以涉及多个行业。

  《机电商报》:我们知道,各行业发展的规律不一样,发展阶段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哪些领域才具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价值?

  陆燕荪: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重点才能保证成功。而重点领域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符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成长性、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二是要满足今后5~10年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要求;三是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业的基础,资源和环境约束相对比较宽松,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培育成功。我建议可以重点培育以下领域:

  一是围绕满足石化、冶金、煤炭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成套装备,如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二是在节能、环保与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三是基础件及仪器仪表。目前我国的仪器仪表产业非常薄弱,国外的中高档仪器仪表、元器件和传感器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需求量的二分之一依赖进口。

  《机电商报》:我国即将迎来新的五年规划,您认为还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建设,以保证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陆燕荪:一是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要的创新模式。我国重大、高端装备的技术一般来源于国外,必须要在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上下功夫。同时,要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处理好制造企业和用户的关系,防止重复引进。

  二是夯实强大的产业共性技术基础。产业共性技术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基础,如果缺位会妨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其又属“竞争前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需要政府支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给予财政上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重产品轻工艺、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如再不引起重视,将会制约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要努力推广标准化战略,这是提升行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当前要组织大型骨干企业参与并成为标准制定的主体,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参与国际标准活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促进自主创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四是重视服务增值,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上世纪80年代,国外的大型制造企业就开始由单一产品制造向同时提供服务进行转变,目前其中部分大型公司的服务收入已占据总收入的50%以上。我国的一些先行企业也正在实施这种蜕变,正在大力推进开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进程。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