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科技服务产业是大趋势

http://www.gkong.com 2010-10-11 13:50 来源:科学时报

  提及上半年和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到江浙一带就“企业院士工作站”所作的那次调研,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仍显得十分兴奋。

  作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委员会2009年重大咨询项目之一“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项目组的组长,欧阳钟灿用“震撼”一词向《科学时报》记者形容了那次考察的感受。

  所谓“震撼”,是他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感受过企业对技术的强烈渴求:在浙江,一些企业不仅抓住了已经成熟的科研成果,还瞄上了正待开发的科研项目;在江苏,为吸引更多的关键技术与产业结合,上百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欧阳钟灿认为,这些感受和见闻对项目组撰写咨询报告有很多启发;而最重要的启发,就是要想办法让科技人员更多地关注产业技术需求,关注科技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科技的显示度从没像这两年如此突出。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出: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

  2009年3月,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中科院、中国科协等七部委联合召开会议,号召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企业。

  这些信号所释放的,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科技与经济互动规律越来越深的把握;而体现在战略与举措上,就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赋予科技界更加紧迫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在为经济转型提供科技支撑方面,科技界正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国科学技术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高水平的论文产出不断增加,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差距甚远。”欧阳钟灿说。

  令人欣慰的是,科技服务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经济转型正在科技界达成更多共识。“我国现在很重视这一问题,‘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院士重大咨询项目正在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也是希望能形成一些前瞻性的建议。”欧阳钟灿表示。

  “需求”加“技术”产生的效益裂变

  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深入人心,一系列以节能减排、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为着力点的产业政策及市场驱动,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真正在科研人员身上打起主意;而拥有中国最高学术称号的院士群体,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自己的科技成果与地方产业需求结合起来,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是多家精密铸造企业聚集的地方。宁波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也位于此地,但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它一枝独秀,稳居世界同业排名第三。

  “企业发展良好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重视科技的作用。”欧阳钟灿分析说,该公司的4条企业宗旨中有一条就是“以科技为动力”,它们从1997年开始便从清华大学获得转让科技成果,又在2008年成立了公司“院士工作站”,合作院士为中科院金属所李依依。

  在挖掘机斗齿关键制造技术领域,宁波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与李依依合作,并同中科院金属所就合作培养研究生、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达成合作协议。目前,该公司的院士工作站有两项研究项目,其中“超高硬韧性耐磨铸钢研究与制造技术”项目已进入生产,打破了美国垄断。

  其实,在江浙一带,与宁波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类似的高新技术企业院士工作站还有很多,宁波东方集团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海底电缆。为解决220kV海底电缆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它们找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在这里,黄崇祺领衔的专家团队与企业研究院共同研发出国内首根110kV光电复合交联海底电缆,并共同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20k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和海底交联电缆及生产装备开发项目。就在《科学时报》记者发稿几天前,中国第一根220kV交联海底电缆在宁波东方海缆专用深海码头装船启运。至此,宁波东方集团已经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海缆研发、生产基地,生产规模稳居世界第三。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团队与江苏省扬中市南自通华集团的合作可谓几经周折,从最初只是“看看情况”,到后来寻求积极合作,是“为产业升级作点切实贡献”和对院士专家求贤若渴的真诚感动了对方。目前,双方就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合作研究的“MW级直驱风电机组柔性并网变流器”产品样机已开发完成。而在此之前,MW级大容量风电变流器的核心技术一直由ABB、西门子、GE等国外公司垄断。目前,南自通华集团的产品已销往中国航天万源集团,预计可形成年2.6亿元的销售收入。

  “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很看重研发,并且积极寻找科研人员来为企业提供服务。”欧阳钟灿认为,正是这样的理念带动了江浙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打造科研产业对接新模式

  企业追求产业升级,一条重要途径是与科研人员合作。欧阳钟灿认为,技术可以为生产服务是企业所看重的;而如何促进企业与科研人员对接,中国科协最早推动建立的“院士工作站”模式十分有效。

  2008年,中国科协开始在全国逐步建立院士工作站。

  “这其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1+1’模式,一个院士对一个企业;另一种是‘1+X’模式,在地方工业园区中建立院士工作站,服务多个企业。”欧阳钟灿介绍。

  就是这样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值。“院士工作站并不是只有院士一个人在工作,而是这名院士所带领的整个团队在为企业服务,效果非常好。”欧阳钟灿评价道。

  另一方面,省市、区、县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对接成效的大小。

  “浙江建立了24个院士工作站,已有34名院士进站工作;而江苏已经建立了100多个院士工作站,300多名院士进站工作。”欧阳钟灿介绍说,江苏省和浙江省政府都特别重视科技与产业的对接,都为此专门下了文件。

  欧阳钟灿认为,这样的方式已经得到政府和企业认可,如能把这种模式推广开来,就会让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多一条路可走。

  产业需求引导科研方向

  不久前,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有引进人才的需求,欧阳钟灿的一名学生幸运入选。

  “我的这名学生在德国做了5年科研,只发表了一篇文章,但与以往研究院所引进人才不同的是,纳米中心更看重他的应用技术工作。”欧阳钟灿说。

  远场光学显微镜是众所周知的科研仪器,但其分辨率阿贝极限0.2微米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显微技术近年逐步发展跨入分辨几个纳米的时代。

  “这个学生在德国的5年中,参与了显纳镜(Nanoscope,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研制工作,并最终亲手把其搭建出来。”显纳镜可以突破阿贝极限,将观测带入纳米时代。欧阳钟灿认为,纳米中心看重的就是这个学生掌握的先进技术。现在,这个学生已经在中心开始搭建显纳镜。

  从这个事例不难看出,我国科研机构在人才需求上,已不仅仅是追求论文数量的提升,现在,任何有创新性的应用研究都将受到格外重视。

  如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在纪念“973”基础研究计划10周年讲话中所提出的:“过去我国基础研究的论文导向,将转变为应用导向。”

  欧阳钟灿十分赞同这个观点:“我国科研人员有4000万,科研论文的产出也越来越多。可以看到,国家对研发的投入在不断增加。可是,很多科研人员心里都有一杆秤,那就是对国家产业发展的贡献还是太少。”

  如果今后我国科学界仍以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机制的重要指标,则“走的还是老路,是行不通的”。欧阳钟灿直言不讳:“现在科学家写论文,写一篇可以为很多项目交差,我们这么多的科研人员,不能全部都在整天写文章、报奖。”

  在撰写“基础研究与产业研究”的咨询报告时,欧阳钟灿表示将会往应用导向上引导。

  “今后,我们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原创性工作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我们的咨询报告会告诉其他科学家,应到产业的第一线去做工作,为国家产业发展作贡献。”他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