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马浩翔:我们了解中国期待的大飞机是怎样的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马浩翔访谈

http://www.gkong.com 2010-11-03 10:09 来源:《商务周刊》

   作为全球最大的飞机发动机、设备、系统和服务供应商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马浩翔(Mark Howes)有出口成章的本事——他说话很有条理,为了更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他将回答问题中的许多关键词辅以定语从句的解释,因此每句话都很长。同时,为了让听者能够更好的接收信息,他特地放慢了语速,字正而腔圆。

  转眼间,马浩翔已经来到中国3年了。这3年里,霍尼韦尔将航空航天集团的亚太区总部迁到了上海,同时也扩大了跟中国航空领域各单位的合作。继为新一代支线客机ARJ21提供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飞机发动机的部分零部件后,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国产大型客机C919项目启动的2010年全球采购中,霍尼韦尔先后获得了其中的APU(辅助动力装置及相关设备)、机轮与刹车部件和刹车控制系统(BCS)以及轮胎、电传飞控系统和导航系统等4项大订单。

  《商务周刊》:这次中国商飞的全球采购竞争可谓激烈,机轮刹车方面有法国巨头赛峰的竞争、在航空电子方面有柯林斯和通用电气旗下斯密斯的角逐、在APU和环境控制方面有汉盛公司,霍尼韦尔如何脱颖而出的?

  马浩翔:我们跟中国商飞之间,不光有C919项目的合作,还有很多ARJ21等其他的合作关系。C919让我们的合作更进一步。

  当然,这次成功的订单首先来源于我们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努力。2007年,我们将霍尼韦尔航空的亚太总部迁到上海,更加专注中国市场,加大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力度,加大与中国航空领域合作伙伴的合作。我们跟中航工业集团有一些定期的技术合作会议,跟中国商飞也进行一系列关于ARJ21技术的讨论和合作,当然,最初是跟中国商飞的前身一航商飞合作的。在ARJ21项目中,我们主要合作了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跟中航工业和一航商飞的长期合作,我们逐渐形成意识,中国期待的C919大飞机是怎样的?我们也因更了解客户的需求而更能为客户提供帮助。

  同时,好的合作伙伴很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走向和发展。在C919大飞机项目之前,我们就跟各地政府以及中国国内的很多供货商进行沟通,逐步了解各个供应商的技术实力、特长以及他们曾经做过的项目。

  中国商飞希望制造一架在油耗和经济型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先进性的飞机。他们希望通过其能够在被波音和空客主导的市场上取得一片江山。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以及包括结构和系统等方面独特的设计,也借助跟国际供应商的合作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

  跟所有的公司一样,中国商飞从过去项目中获得经验和知识。从ARJ21的项目中,从跟各公司的合作中,中国商飞正越来越强大。C919是个长期项目。我们的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期待一个漂亮的年度财政成绩,所有C919项目上合作的伙伴都会受益,跟我们一样。

  《商务周刊》:在这次4份订单中,霍尼韦尔都是跟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取得订单的。比如你们与湖南博云新材[26.61 -0.34%]料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沙鑫航机轮刹车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将承担C919机轮、刹车、刹车控制系统和轮胎项目。APU是跟中航工业的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公司合作开发,飞控系统是与中航工业共同研发。关于C919项目,你们目前跟合作伙伴在忙什么?

  马浩翔:在中国商飞确定全球采购后,我们需要跟我们合资公司内的中方合作伙伴进行一些沟通,关于产品生产计划、双方的权益和未来合作关系等,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跟中国商飞进行沟通,中国商飞也要对同类产品的全球供应商进行挑选甄别。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也导致4项订单并不是同一个时间确定的。

  得到订单后,我们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协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核心技术的商讨,除了我们和中国的合作伙伴,还包括中国商飞的工程师。第二个环节是跟中国合作伙伴的具体利益分成以及彼此在合作中的责任和贡献等,因为某些项目是合资项目,双方就得更加积极地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第三个环节,我们得跟中国商飞着手做主合同。所以,我们现阶段做的是:不断进行技术细节的商讨,进一步建立组建合资公司、还有跟中国商飞商讨主合同的具体细节。

  《商务周刊》:C919项目4份订单中有两份你们是跟中航工业合作拿下的,看来两方的合作相当有成效。

  马浩翔:在C919项目过程中,我们跟中航工业签下了两项协议。第一次是2009年9月6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观了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总部,当时我们签订了大方向的合约。第二次是2009年11月16日,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与霍尼韦尔董事长兼CEO高德威(Dave Cote)签署合作协议,扩大双方现有的合作框架与指导委员会,建立团队,在主要飞机系统上共同合作,探索合资企业及其他合作模式,希望为C919飞机提供世界级解决方案。

  事实上,霍尼韦尔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友好合作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近年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担纲设计制造的运12、新舟60、直11等多种机型中,都有霍尼韦尔提供的关键技术、设备和零部件。目前,整个中航工业集团有30个部门,我们跟其中的8个有合作关系,尤其跟其中的通用航空、运输团队、直升机团队等4个部门关系紧密。这4大部门有着许多的项目,霍尼韦尔的大量人员与他们在一起工作。我们在中国正在进行的5大业务,主要是APU和控制系统等关键机械组件;更加完善的航空管理系统以及引擎等。

  《商务周刊》:2009年年底,霍尼韦尔在上海成立了航空学院,这个学校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了哪些培训?

  马浩翔:目前我们这个学院已经培训了500多名来自客户和合作伙伴公司的学员。霍尼韦尔中国航空学院旨在与中国主要航空工业企业如中国商飞和中航工业等合作,利用霍尼韦尔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培养人才。我们的航空学院专注于为中国航空单位提供量身定制的高级培训课程,包括技术类培训、取证、项目管理、六西格玛、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培养、适航培训以及综合质量管理。除了课堂式教育,学院还提供在线培训,并且可以应客户需求提供现场培训。依托霍尼韦尔的全球资源优势,我们的学院在华授课人员均为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资深讲师和培训师,同时霍尼韦尔中国技术研发中心还为学院提供强大的技术领域支持。

  《商务周刊》:这个研发中心的情况如何?在中国取得了哪些成绩?

  马浩翔:我们所有的研发人员都非常努力的工作着。在航空领域我们全球有8000名工程师,其中1200名工程师在北京和上海。

  过去的50年内,从研发到设计到制造,我们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建立了过去50年全球飞行事故的数据库,我们希望从数据分析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指导,要怎样去避免一些可能的事故。当然,跟全球相比,中国的航空事故率并不高,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全球其他国家表现得更好。目前,我们跟中航工业等合作伙伴正在进行飞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比如说,智能跑道和智能着陆。着陆时,如果飞机飞得过高、过低、过慢,仪器都会发出警示声,指导驾驶员达到正确的速度和角度,你知道,这非常有意义。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