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走进”实验室 “走向”产业化

——北京出台又一重要举措完善创新体系

http://www.gkong.com 2010-11-04 11:54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京市科委出台又一重要举措完善创新体系,以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科研人员正在抗菌实验室工作。

  前 言

  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科委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推荐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积极组织开展实验室主任招聘、建设计划任务书编制、组织专家进行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等工作。

  2010年6月3日,首批获得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向科技部汇报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并得到科技部的肯定。6月8日,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

  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北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在借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科委出台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昨天刚公布认定办法,今天打电话咨询的人就很多。”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处长杨仁全介绍道。

  9月9日,北京市科委公布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与《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这是北京市推进应用基础研究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进一步完善首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杨仁全表示。

  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链条不可断的两“环”

  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及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为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探索适合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新体制,由原国家计委牵头,科技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北京市于1986年开始启动高技术实验室建设,并于1990年出台了《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管理规定》。1984年到1999年,北京高技术实验室快速发展,共成立了39个依托高校、研究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技术实验室。这些高技术实验室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指导思想,以“创新、育种、树人”为宗旨,主要分布在包括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态环境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动力。随着2000年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的转制,一部分高技术实验室随着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成为了科研院所在市场化中的新产品研制中心,或市场化的企业;也有一部分高技术实验室因受到体制约束,加之经费减少,发展受到制约,面临解体、关停;但仍有部分高技术实验室保留其职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在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科技创新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北京市科委从1990年开始筹建科研中试基地,截止1999年,先后成立了52家中试基地。中试基地以高技术实验室、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为主要创新来源,通过中试,加速科研成果向规模生产的转化,是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随着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部分中试基地借助转制成功利用科研、中试、生产的配套优势走企业化发展道路,得到市场认可,存续发展了下来;而另一部分中试基地则由于经费减少、人员流失、设备陈旧等原因而关停。

  与此同时,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必然要求建立更为完善的技术创新和产业体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创新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此外,“科技政策的导向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目前,北京正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求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原有的高技术实验室和中试基地也需要与时俱进;此次出台的这两个办法,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承载起历史的使命,加速推进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杨仁全表示。

  借力“外脑”——对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加强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另一要义是对接国家重点试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地区已有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63家,占全国总数的28.6%,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家,占全国总数的24.3%。“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成为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对解决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人才队伍、促进企业创新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杨仁全说,“推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整合首都独特的科技资源,而重点实验室就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研究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的重要平台,就是一个重要载体。”

  据了解,国家重点实验室采取先立项建设、再验收挂牌的原则。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需要在地方先期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组建期为两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取先组建、再验收的方式。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要先期在地方运行1年以上;组建期为3年。地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是进入“国家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在此之前,北京市对市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尚无较为完善的政策措施,也不利于对接科技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已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地方重点实验室”及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组建省、部级相同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已运行一年以上”的要求。

  “相比于国家的各项政策,北京市更迫切需要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加快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使之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效对接,提升应用基础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和完善首都技术创新体系。”杨仁全说。

  政策“普惠”——被认定单位可享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

  正因此,在广泛调研已有市高技术实验室及中试基地的基础上,参考国家和部分省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北京市出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与《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这次我们同时出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管理办法,它们各有侧重和定位,又互相关联。在这过程中,我们特别鼓励产学研结合,以创新联盟的组织形式来申报。”杨仁全表示。

  目前,北京地区有超过100家产业联盟,成员单位超过5000家,首都工程技术创新联盟等产业联盟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盟聚集了该行业的优势资源,以联盟为单位申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某种意义上强化了联盟之间的联系,使其合作互动有了更好的载体。”杨仁全表示。

  此次出台的办法规定,以联盟等形式共同申请的,必须确立一个主建法人单位,并附有共建协议书,明确各方权责。“另外,我们也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所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这种形式申请的,我们将优先认定。”杨仁全说。

  此外,杨仁全介绍说,此次出台的两个办法突破了国家及大部分地方实行的先组建再挂牌、专项经费建设的思路,“我们是对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的已有能力进行认定,重点关注未来的发展,且采取政策‘普惠’的措施,比如被认定单位享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等”。

  两个办法具体规定,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其依托单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重大专项列支间接费用试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股权投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股权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各项先行先试政策优先在符合条件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其依托单位推广落实。对其在职科技人员符合“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条件的,市科委将择优资助,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同时,北京市科委将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等方式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能力建设,并鼓励、支持其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培育一大批国家级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的研究成果在京转化,符合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条件的,经认定后可享受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杨仁全还介绍说,对于北京市已有的高技术实验室及中试基地,满足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条件的,可以走绿色通道,优先申请。

  目前,北京市科委在申报指南上表明,将特别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申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一步,我们会随时根据发展需求和申报情况,及时调整重点支持的领域,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杨仁全说。

  搭建企业创新平台 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 科技半月谈

  前不久,北京市科委出台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两个管理办法的一大亮点是支持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北京市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探索更加适应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和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各地政府均大力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客观的说,在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领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放大经济效益等方面,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因此,北京市以企业为依托组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有效途径。

  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开发中心,一个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另一个以推进成果转化为目标,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技术创新和产业体系。对于企业而言,重点实验室是负责企业研发及承担科研项目的主要科研力量,实验室平台的搭建,帮助员工快速掌握企业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将设计、研发、制造、生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而工程开发中心是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必然选择。

  此外,两个管理办法均特别鼓励产学研结合,这抓住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重大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管理办法的出台将促进北京市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北京市及全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禾斗)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