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李毅中畅谈“十一五”:昼夜兼程快马加鞭

http://www.gkong.com 2010-11-11 14:53 来源:中国工业报

   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从忙于抓安全生产,到急于应对金融危机,李毅中被公众亲切地评价为救火队长的身份似乎未曾改变。在经历过金融危机洗礼后,我国工业经济逆势而上,实现了V形反转,成绩的来之不易,大概只有亲历者才最有体会。

  1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接受了中央主要媒体的采访。在长达1个半小时的脱稿采访中,他能够准确地说出每一个具体数字,让在场的人无不肃然起敬。不难想象,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经历者和见证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已经印在这位现任工信部部长心里。

  谈及“十一五”这五年工作中最深的感受,李毅中认为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很重要,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效来之不易,三是大部制改革探索取得较大进展。回顾“十一五”,李毅中用“昼夜兼程”来形容工作推进的艰难与时不我待的紧迫性。展望“十二五”,他对现代产业体系的逐步健全颇有信心。

  提问:谈及“十一五”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不能不提及金融危机这个重要事件。工信部成立不久,就遇到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确保了我国工业经济的V形反转。其中,工信部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否谈谈具体的细节?

  李毅中:当时的情形的确严峻,今天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那是2008年年中,抗震救灾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6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6%,从7月份开始,工业增速开始下降,14.7%、12.8%、10.9%,一路走低,直到2009年1~2月的3.8%。感受最直接的,就是出口大幅下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

  党中央、国务院见事早,行动快,出拳准,及时陆续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各项举措,逐步形成了一揽子计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从2008年年底开始,我部联合有关方面编制了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汽车、装备制造、船舶、纺织、轻工、电子信息及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提出制定了165项实施细则。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技术改造这个关键点,争取国务院批准设立了2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转型升级。2009年共安排企业技术改造资金230亿元,完成技改项目4441项,带动总投资6326亿元,拉动倍数28倍。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加大技术改造的实施力度。截至9月底,已下达专项资金161.07亿元,安排技术改造项目4453项,带动总投资3620亿元。技术改造的实施,不仅有效带动了企业投资,而且使一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得以装备应用,有力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做的第二项主要工作是代拟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以下简称36号文)。中小企业规模虽小,但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0%,利税的50%,就业人数的80%,专利总量的70%,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它们面临的困难具有特殊性。

  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我们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制定出台了36号文,并推动联合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18项配套文件,着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这一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大力推进建设信用担保体系和多层次融资体系,强化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助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统筹用好中央财政96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3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创新,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协作配套能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落实推进36号文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把扶持的重点放在了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上,落实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加强融资保障,支持它们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配套协作的路子。36号文颁布实施两年来,成效明显。今年前八个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上缴税金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8%、25.6%和53.9%,从业人员6858.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00.83万人,增长7.9%。

  我们应对危机的第三项主要工作,就是积极扩大消费、促进出口。为贯彻落实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我部积极围绕扩大消费和开拓市场,落实并完善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1364.5万辆,同比增长46%。

  今年前三季度,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达36%;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政策效果继续显现,下乡产品销售金额累计达到1158亿元,同比增长两倍。今年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在工业销售产值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81.6%上升到86.8%。与此同时,积极落实稳定外需政策,2009年推动国家先后七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为工业新增退税额达1530亿元。今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27.4%,比2008年同期增长8.5%。

  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的率先回升向好。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预计全年增幅可达13.5%左右。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提问:“十一五”的成绩有目共睹,工业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又进入了调整增长的通道。但是,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是人们更为期待的。我们知道,您提出了一个工业增加值的概念,认为这一数字反映了中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现实,这是什么含义?我们怎么提高它?

  李毅中:我国工业的规模现居世界第二位,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大而不强,一个集中的表现就是增加值率低。

  所谓工业增加值,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减去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非固定资产投入价值的余额。工业增加值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就是工业增加值率,它是衡量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为26.5%,国际水平在35%~40%。提高工业增加值率,就要增加工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等成本投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大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力度,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行业技术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改善提高行业和企业管理水平,指导企业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与全国单位GDP能耗水平下降相对应,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指标。在“十一五”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20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

  三是大力加强质量管理,创新品种、提高质量、改善服务、争创品牌,引导扩大消费,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四是稳步推进兼并重组,提高规模经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规范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相关部门一起,严格限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发展。

  提问:工业增加值率低,很显然和我们处在一个追赶的地位密切相关。大家都很期待,我们能够实现突破和超越。我们知道“十二五”规划中设计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容几经讨论,其中,排序发生过变化,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最终排到了第一位。这个过程如何?内在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李毅中: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其中,与工信部有关的有六个。次序的排列并不说明重要程度,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我们正在迈入信息时代。二是信息技术是推动力、倍增器,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积极应对西方国家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的挑战,努力抢占互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制高点。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们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我想说的是,第一,现有雄厚的工业实力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而不是另搞一套新的产业体系。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是新技术,只有技术的创新突破,才能催生、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优先搞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其他行业重大技术的攻关研发,用新技术支撑新产业的发展。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着“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飞机,以及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这些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实施进程。

  第三,在组织实施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注重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企业主体性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性作用,抓好行业准入、发展规划、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第四,要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服务、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技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疏通渠道。

  提问:工业产品质量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与行业的管理与规范,与标准的制定都密不可分。我们知道,在提升工业产品质量方面,工信部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效。那么,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推进工业产品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李毅中: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产品质量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严格管理,持之以恒,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水平。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改善品种质量,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优化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我们的理解:一是加强质量管理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改进品种、提高质量,下大力气提高工业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大幅提高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率,从根本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二是《建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支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通过创新品种,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可以使产品更好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创造消费,引导消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而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现实。

  三是《建议》提出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也有助于我们积极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塑造国际市场新优势。

  四是《建议》提出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依靠技术进步增加技术含量,依靠优良的品质和服务创建知名品牌。

  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综合运用工业行业规划、法律法规建设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质量工作的各项部署和安排。

  一是进一步推进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承诺活动”,引导企业自主承诺质量责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规范产品说明书和有关标志标识入手,发布重点行业《规范企业自我声明活动的实施意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打击虚假不实宣传。以食品工业为试点,大力推动工业产品诚信体系建设。指导工业企业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学习和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推动质量教育培训,提高工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

  二是加快工业产品标准建设。在加快工业产品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工业产品达标备案工作,提高我国工业产品采标水平。深入开展工业产品对标工作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化研究工作,提高我国工业产品标准水平,应对日益抬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三是加强产品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指导和帮助工业企业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制定鼓励新产品开发和培育自主品牌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为自主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以消费类产品为重点,指导工业企业建立科学的品牌培育和评估体系,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四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配合质检、工商等执法部门,组织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对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突出质量问题组织质量分析和专项整改,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逐步建立工业产品技术和质量的信息发布制度,引导科学消费、安全消费。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社会监督,特别是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的监管。

  提问:李部长,您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经历者和见证者。请问在“十一五”这五年工作中,您感受最深的几件事情是什么?并请您谈谈对五年后工业发展的展望。

  李毅中:回顾前五年,应该说有三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很重要。无论是安监总局还是工信部以及地方政府,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经过努力,2009年工矿商贸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较2005年减少4731人,下降29.1%。五中全会明确把清洁安全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效来之不易。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深深感到中央见事早行动快,果断决策,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中央提出应对危机,工业是重点,企业是难点。当时国务院多次听取行业汇报,先是在重点行业中制定了约40条政策,在此基础上形成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了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受惠面广、含金量高、力度大,对缓解行业、企业困难,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是大部制改革探索取得较大进展。新成立的工信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加强磨合,积极推动“三定”职责到位,落实工业行业管理的职责手段。理顺部门关系取得一定突破,通过部际合作机制推动了工作开展。加快职能转变取得明显进展,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三管一加强”职责逐步得到落实。部内司局责任得到明显强化,实施目标责任制和组建跨司局工作组取得成效。同时经过不懈努力,部机关在思想、业务和人员融合上有了良好开局。

  展望“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面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内生增长、惠及民生的基础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贯彻五中全会的总体要求,五年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将达到新的水平,初步考虑有六个方面:一是始终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使工业增加值率进一步提高,工业通信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四是产业组织结构明显改善,主要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中小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五是信息通信服务和支撑能力增强,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3G全面普及,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物联网在重点领域初步商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六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以节约、清洁、安全、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产业体系。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