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环保产业第二春怎么走?

http://www.gkong.com 2011-01-04 10:2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由治污限产引发“环保风暴”到环保产业的朝阳兴起,背后有何波澜起伏?

  有人说:“房地产是坏孩子,环保产业是好孩子。”在“十二五”破题之际,中国经济急需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环保产业位居榜首。

  “因为国家减排战略,‘十一五’是环保产业的第一个春天;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将是环保产业的第二个春天。”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说。

  2010年11月25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获国务院通过,业界一片鼓舞。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1.54万亿元的投资额上升约101%。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市场。据测算,目前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约3.5 万家,从业人员近300 万人,产业收入总额近1万亿元。

  “十二五”期间,在可以预见的腾飞式发展中,环保产业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多家企业、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调查采访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试图为环保产业的“十二五”发展助力。

  厘清“多头管理”

  提到环保产业的主管部门,公众第一反应是环保部门,但事实并非如此。自从环保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各大部委已纷纷开始行动,研究配套政策。业内人士认为,这客观上也是“多头管理”的一种反应。各大部委涉及环保产业的职能是否要厘清,要调整?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2010年,环保部一位副部长带领中国80多家环保企业家代表团到美国考察环保产业,这是破天荒头一遭。过去,环保部门与环保企业的关系要疏离得多。

  有业内人士透露,按照既定分工,环保部门仅仅负责环境保护职能工作,至于产业发展则隶属于发改委。因此,该人士认为,现在环保部门对环保产业的态度有些尴尬,不抓不合适,抓又欠缺名头。据悉,近期,环保部将以“促进”的方式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推出两个重要的政策文件。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未来,发改委与环保部门的职能是否需要调整?其次,多头管理的情况能否叫停?

  据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由于节能环保产业涉及领域众多,却一直缺乏明确的产业定位,市场一直是多头管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住建部、水利部、林业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均有涉足。

  以环保产业中的水务为例,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仅自来水与污水处理的市场规模就超过了1万亿元。2009年大部制改革中,中央授权地方政府自行决定水务业务的归属。这一授权就埋下了水务市场多头管理的伏笔。

  从传统分工来说,城镇水务一直归属于住建部门管理,但近期,水利部门推出了“水务一体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将城镇、农村水务统统收归门下,这让住建部门多少有点不爽。有消息人士透露,住建部正在抓紧出台一份“关于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文件。

  专家分析,各个政府部门的管理固然都师出有名,但无论从提高行政效率本身,还是提高公共服务职能来说,环保产业的主管部门定位急需清晰界定,否则将对产业的发展形成伤害。

  针对《中国经济周刊》调查问卷中“环保产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一项,被调查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了“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备”。在“需要的政府支持”一项,大多数企业都显示出对主管部门清晰定位的渴求。

  靠政府还是靠市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国的不少城市面临水资源紧缺和“垃圾围城”的窘境。靠政府解决还是靠市场来解决?

  在《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有环保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道:“中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市政环保工程规模巨大,产值可观,但它们离市场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几乎要把市场这扇大门关掉。一线城市的市场化正在倒退。”

  究其原因,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对于近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作为城市政府来说,为了安全起见,这些事务将不会放手给市场,而是由所属的国字头企业来做,这样政府放心、老百姓放心。

  这种观点遭到了上述企业负责人的坚决反对,“这是很大的认识误区。”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目前也承担某二线城市的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工程,“我们接到这个项目,感到的是崇高的使命、无限的压力。我们要做百年老店,一旦出现问题,不仅服务会被政府终止,也会对我们的品牌产生致命的影响。”

  不过,北京市民张先生说:“如果自来水供水都让社会企业去做,的确不太放心。这些不乏先例,像法国威立雅收购兰州自来水厂之后,导致水价上涨,老百姓意见极大。”

  但也有一位李姓高校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不同意见,“政府应该放权让社会企业去做。因为市政所属公司虽然水平高、技术先进,但也养了一批懒人。明明社会企业做只要花3亿元,为什么要政府所属企业花5亿元来做?这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环境问题,怎样花最少的钱,解决诸多问题,市场化的确是个不错的良方,但在保障公共利益与市场机制健康运行间如何达到平衡,却是城市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

  谁在搅局?

  对环保企业而言,资金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有资金没技术不行,核心技术有资金也买不来;有技术没资金也不行,因为环保行业的某些分支领域属于资本密集型,没有资金连入场券都拿不到,更别说进场竞争了。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本往往会有更大的杀伤力。有位不愿具名的国内知名环保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环保产业的朝阳气息也引来了一些危险的资本大鳄,他们大有借资本之淫威到环保产业的池塘来搅局之势。比如,假设垃圾处理每吨要收费100元,但他们财大气粗,准备三五年不盈利,开价每吨直降40元,这就使得常规经营的企业无法与之抗衡,乖乖缴械。

  在环保产业,资本的力量早已显现。2007年,收购兰州供水集团股份公司投标时,有两家竞标者报价分别为4.5亿元和2.8亿元,而法国威立雅却报出了17.1亿元的高价,结果自然是价高者得。

  还有一种危险的倾向是,有些资本大鳄,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环保技术,仅仅是被环保产业所吸引,投几个亿先来试试水,之后常常是把这个产业的水搅浑了,自己也得不到发展。

  该人士希望这种现象能得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管,毕竟市场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由资本说了算。只有得到政府必要的监管,资本才能对产业的发展形成正向的助推作用。

  面对资本对环保产业的热捧,也有不少环保企业表示认同。

  格林美在接受本刊问卷调查时表示,资本市场具有价值发现的功能,资本市场也容易接受新兴产业。除了希望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外,企业要打通资本通道,主动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