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再识物联网产业

http://www.gkong.com 2011-01-06 16:05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09年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组织(EPoSS)给物联网下了明确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个定义被引用最为普遍,在2010年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也采用了EPoSS的定义,认为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个定义基本是正确的,但是不够全面。EPoSS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该定义对感知、识别的对象没有限定,对传输网络、承载网的理解限定在互联网上,不够全面,对相关协议作用的表述可以进一步完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物联网是一种基于特定对象的、满足特定需求的应用,物联网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控”只能面向具体的、特定的对象。因此,在EPoSS对物联网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对物联网的定义进一步优化: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基于社会、经济领域的实际管理和应用需求,按约定的相关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实际上,不存在独立的物联网,物联网不是独立网络,谁也无法独立建个开放的、全球性的物联网络,而是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的应用网络通过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有效协同和链接,组成一个整体性的物联网。和互联网不同,互联网可以构建基础网络,然后实现互联,拓展应用。物联网不是为了单纯实现物物相连,完全是面向应用的,包括行业的应用、公共领域的应用、家庭的应用。因此,物联网更多表现为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特征。

  物联网的应用是基于特定对象的,不存在所谓“任何物体”的感知。物联网的感知一定是基于特定对象的,特定的、需要感知的对象才被感知。目前,有些专家故意夸大物联网和物联网产业的影响力,人为地把物联网的感知对象扩大到“任何物品”。在物联网领域,只有经济、社会领域发生实际的管理、应用需求,才会被物联网去感知、识别和连接。物联网是基于经济和社会的实际管理和应用需求,需要感知的物品才被感知、才需控。

  关于物联网的架构分析

  目前,业界流行的、典型的物联网架构是ITU提出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也有专家撰文把物联网分为设备、连接和管理三层架构,这样区分的三层结构存在体系结构不清、功能层级不明的问题,三个层次的表述的维度、颗粒度是不一致,设备是产品,连接和管理是一种功能表述。众所周知,各种设备是部署在不同功能层的,底层感知层有设备、传输层有设备、处理层也有设备,而连接也同样分布在各个功能层,就是管理功能也是分散在不同层面,因此设备、连接和管理三层结构也是不合理的。

  合理的架构应该是基于应用的、高度抽象的功能层级,它包含了感知层、传输层和处理层。感知层主要承担物体的标识和信息的采集,传输层承担各类设备的网络接入以及信息的传输,处理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决策,以及实现或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任务,以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感知层: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层,该层主要用于物品标识和信息的智能采集,它由基本的感应器件、以及感应器组成的网络两大部分组成。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是进行信息交换、传递的数据通路,包括接入网与传输网两种。传输网由公网和专网组成,典型传输网络包括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电力通信网、专用网。

  处理层:处理层由业务支撑平台(中间件平台)、网络管理平台(例如M2M管理平台)、信息处理平台、信息安全平台、服务支撑平台等组成,完成协同、管理、计算、存储、分析、挖掘、以及提供面向行业和大众用户的服务等功能,典型技术包括中间件技术、虚拟技术、高可信技术,云计算服务模式、SOA系统架构方法等先进技术和服务模式可以被广泛采用。

  尽管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特点尽快千差万别,但是其基本架构都包括感知、传输和处理三个层次,各种应用子网都是基于三层基本架构构建的。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的产业链非常完整,从元器件到设备、从软件产品到信息服务,物联网每个功能层都包含了硬件产品、硬件设备到软件产品、系统方案,还有行业系统的运维服务。我们认为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感知和控制器件提供商、感知层末端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互联网、广电网、电力通信网、软件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等六大环节。

  我们要关注的是物联网的核心产业链,即重点关注与感知层和处理层直接相关的产业。我们认为物联网传输层属于独立运行服务的成熟通信网络,技术成熟、应用成熟、商业模式也比较成熟,属于物联网的网络支撑服务系统,不应该属于物联网核心产业链的内容。当然,通信网络运营商如果基于自己的传输网络优势,向上、下的感知层、处理层的服务延伸,提供应用系统的运维服务,此事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网络传输提供商了,提供的是物联网的行业专网运维服务,属于运维服务商了。

  物联网应用中,没有感知控制的需求,就没有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的需求,感知层处于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地位,感知层的核心感知器件提供商、感知层末端设备提供商和软件开发商。

  物联网底层实现了“感”,要实现对物品的“知”,然后实现对物品的“控”,处理层的智能处理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处理层的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一个应用系统建成以后,持续的应用和经济价值来源于处理层的服务。

  正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着经济、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具体体现在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成本居高不下,商业模式有待探索;信息安全是个瓶颈,产业安全面临考验;物联网产业涉及信息安全问题同时,还涉及到产业安全问题;以及应用和产业脱节,应用和产业难以互动。

  我国发展物联网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抓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为落脚点,以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为根本点,坚持“规划先行、技术突破、应用引领、产业跟进”的原则,着力制订好产业发展规划,优化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着力鼓励技术创新,攻克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着力引导物联网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着力制订产业标准,规范产业发展;着力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完善的产业链。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