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信息化推进制造业做强做大

http://www.gkong.com 2011-01-13 14:20 来源:《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一项重大国事,对于我们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升、做大做强,以及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都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发展工业的重点之一。我们要总结“十一五”的经验,推进“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的大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认真制定和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站在历史新起点,认清科技工作的新形势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态势

  当前,世界科技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由于信息化及其关键技术的高速发展,积累了一批创新型的科技成果,而这些创新成果都具有学科群体交叉和突破的态势。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重大科技变革的步伐。大家知道,每次遇到经济危机并最后走出来都会引发一场科技革命,我们也一直在研讨这一规律性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实际上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就呈现出对市场转型升级的要求,在这个时候,企业、经济对于科技的需求特别大,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科技的积累就迸发了出来,但其前提是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创新,积累科技成果,突破自身的限制,才能在经济发生危机的时候以科技手段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凸显。所以,经济危机以后各发达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做为国家的核心战略,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提出的制造业再工业化。他们所谓的“再工业化”,并不是把已经移出去的东西再拿回来自己重新生产,比如把已经挪到国外生产的鞋再挪回来自己做,实际上他们是要寻找新的领域新和新的技术来带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于是,又产生了新的竞争模式。于是,我们看到发达国家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竞相争夺科技人才,以创新抢占科技、经济的制高点,谋求新的竞争优势。所以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科技界面临着重大机遇:一是促进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先进技术将带动产品制造业取得全方位的新发展,这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而这种挑战不同于过去,如今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是跟那些过去比我们强的去拼一把。例如高铁,过去我们曾把时速度从100公里提升到200公里,而今天我们要把时速提升到300公里,搞产业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大台阶,这是一个大跨越,不可能模仿谁就做出来,一定要自主创新才能有新的发展。

  目前的发展趋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人类健康保障等,将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下一阶段,我国将改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也是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压力。我们看到,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当外需急剧下降以后,我们绝大多数制造业的经营都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些主要产业甚至连续数月衰退,特别是那些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以及主要依赖于出口的中小制造企业。

  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正在加大,我国坚持自主的原则,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来决定我们自己的汇率,但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的制造业,要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创新产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去年我国对外宣布,到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降低40%到45%。节能就得把整个能耗降低下来,减碳就要调整产业结构,而我国产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煤占了很大比重,而煤是现在燃料中含碳量最高的。我们要完成减碳的目标也是意味着我们要在能源结构上面上做文章,要减少碳排放对能源的依赖,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量。相比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我们的制造业能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民生这一方面。

  作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度发展的制造业大国,要想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创造型国家,就需要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特别要求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方式的主攻方向,要坚持把科学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是对科技工作的重要要求。

  二、制造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制造业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建设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信息化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信息化与经济的全球化相互交织,为优化配置全球资源提供了根本支撑,推动全球产业分工与协作。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了世界经济和方方面面,提高了信息增长的质量,重塑了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成为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推动力和加速世界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最近全球正在热议苹果公司取代微软成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创新了现代制造模式和服务模式,这是技术支撑与商业模式的成功对接,也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完美的结合的典范。过去是购买软件,然后升级,之后再买,再升级,这种模式已经不适于大范围的应用。中国有6亿农民,实现信息化如果靠每个人都去买了软件之后升级,之后再买,再升级,这样的信息化是做不好的。苹果创新了运作模式,让使用这款软件的人可以去下载,不仅成本便宜,同时也产生了多元化的选择应用和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由信息技术支撑的。上海世博会的门票全部采用RFID认证系统,7300万张门票无一因读取有误而不能使用,坏票率降到十万分之一以下,这也说明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优势。再比如,上海世博会采用了智能交通和信息化的综合利用,为游客提供相关的道路信息,告诉每个出行的车辆什么地方拥堵该走哪条线路。

  今天的制造业发展已经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事企业经营如果不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将会不了解市场、没有资源、控制不了生产流程,也搞不了开发。即使是纯制造型的企业,如果没有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你连账都记不了。信息化带动的不仅仅是制造业发展,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这些问题。

  制造业的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价值的高端。一些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他们个性化的需求由社会上的制造服务性企业来满足,重组了产业价值链,实现了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

  全球化和信息化融合在一起,没有信息化就实现不了全球化,从全球化的同步的设计与分包,到全球化的设计资源与资源采购,再到物流的全球化和产品市场的全球化,无一离得开息化。

  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回收,如今绿色制造得到广泛的发展,这既是产业的需求也是市场的需求。当然,节能的产品不是制造出来而是设计出来的,不仅从材料而且要从设计开端。1995年,欧洲立法规定5年以后所有的汽车制造企业都必须回收自己的汽车,这就要求在设计汽车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回收来的零部件如何使用,把铁和塑料等都要考虑进去。

  制造业信息化构建了基于数字化模型的三维设计分析仿真工具,规划流程控制,数控加工,集成系统,积累了基于数字模型的知识体系,形成了支撑企业创新的技术体系。制造业信息化一直渗透到制造业和制造科技的发展,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而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业推进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成为整合全球产业资源的有力工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途径,奠定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也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以及向创造大国转变的必然之路。

  三、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一,要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的信息化。要通过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培养和发展高端制造业占据新型产业和服务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提升制造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优化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要创新业管理和企业间的协作模式,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打造特色的产业链。要积极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为制造业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提供支撑,充分的利用制造业信息化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培育面向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体系。

  第二,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的信息化。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把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促进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通过自主创新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服务的产品,抢占技术的制高点,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要紧密围绕我国发展制造业的需求,充分利新一代的网络,例如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创新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要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增强技术攻关、系统研发、平台建设等系统集成的能力,培育制造业信息化的服务商,创新现代制造业的服务模式。

  第三,要从制造强国建设的高度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我们国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远非制造强国。最近,我看到政协的一个调研数据,我国每年生产圆珠笔35亿支,其中90%的笔头和80%的墨水依靠进口或者通过进口成套的设备来制造,我们自己的供应仅占10%,尽管我们自己制造的笔头只有进口笔头价钱的十分之一,尽管我们自己制造的墨水只有进口墨水价钱的三分之一,但是没有人买。这说明我们还是在一些关键技术、在一些高精度的装备以及在一些基础部件和基础的材料上面不过关。泱泱大国,能制造出高铁,却连圆珠笔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我们为之汗颜啊!从这一点来看,我们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的提升该有多大的空间!所以,我们的责任是十分重大。所以,我们要通过先进技术来提升我们传统的制造业,要通过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来锤炼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设计系统、制造系统、系统成套、工程承包的大型企业集团;要面向地方的支柱产业,以服务和增效为主线来支撑各地各具特色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要大力的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以专业化的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为基础,构建共生互补的生态化现代化产业集群,要依托信息化提升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我这里说的这些都是大的,实际上还是要在关键技术、重大装备、成套装备、关键的零部件和关键的基础材料上下功夫,当然,这些都跟数字化、自动化密切相关。

  第四,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制造业信息化的新局面。全球的制造业现在呈现出全球化、服务化、绿色化、智能化、精益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要顺应制造业和制造科技发展的趋势,树立制造也是服务的发展理念。制造也是服务是要每个人从顾客的角度、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你的制造、服务和设计。要建立创新研发平台,建立行业标准与体系,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服务。要支撑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从研发的角度上产学研紧密的结合,在研发的环节中要大中小紧密的结合,在研发的过程中要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的平台,要培育大中小型创新型企业。要打破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制造业的精益化和专业化。要形成基于行业支撑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的体系,实现制造业的绿色化。

  第五,要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协同,为制造业的信息化提供保障。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成各方的资源来大力的推进。从八五就开始,我们十几年如一日在抓制造业的信息化。科技要讲究组织方法,由于各部门各个单位都比较重视科技资源的配置,通过配置的角度来体现多元化,但从使用者的角度是怎么上让它集成化。要进一步的健全与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支撑的体系,运用地方资源,积极发挥国家和省市的专家组、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企业的积极性。要对接好各部委制造信息化的相关计划和地方省市的信息计划,充分发挥各个地方的组织和优势,要面向地方的行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以服务和增效作为主线,通过树立制造业信息化的典范,来运用信息资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信息化。

  我们要深刻的领会和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面向制造业的主战场,高举制造业信息化的大旗,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用先进的技术,来提升产品的产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我相信,在各部门各地方以及在制造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将取得新的发展局面,取得更大的辉煌。

  (本文根据万钢部长2010年12月10日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