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十二五”节能目标应该如何定?

http://www.gkong.com 2011-02-14 11:57 来源:中国能源报

  从2010年底开始,有关“十二五”节能目标的讨论日渐升温。有20%说,18%说,16%说,不一而足。到底哪个数据靠谱,这些数据又缘何而来?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的专家和政府部门人士。

  “十二五”的硬骨头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2010年11月表示,“十二五”期间,碳强度、能源强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及森林面积、蓄积量等,都将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

  此外,环保部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从“十一五”期间的两项变为四项,氨氮和氮氧化物成为新增加的两项约束性指标。

  由此可见,经历了“十一五”的重压,节能减排的任务在“十二五”不减反增,而且形势更为严峻。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是不行的,这个抓手就是节能目标强度和碳强度。

  “‘十二五’20%左右的节能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把节能的目标向减碳目标靠是不对的,节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还关系着能源供应安全。”杨富强向记者解释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国承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到2020年下降40%—45%,如果按41%计算,那么单位GDP耗能目标就是下降16%,按45%计算的话,则对应的是下降18%。

  杨富强认为,在“十二五”五年间,可再生能源发展不会有很大变化。可再生能源2010年从9%上升到2015年15%,占整个能源强度如果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的话,大约只有5%或6%。“所以碳强度基本等同于能源强度,碳强度低一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周宏春参与了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的起草工作,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节能指标和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不可能太高,应该比“十一五”要低一些。原因有二,一是2010年底一些地方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违背了节能的宗旨。其次,节能减排的难度在增加,将更多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而这显然并非一日之功。

  对此,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低碳项目主管胡敏表示,拉闸限电某种程度上是政策实施方式转变中的阵痛,要全面看待这个过程,不能因为短期的现象怀疑节能减排政策的长期性。“我们不能因此就怀疑目标是不是定得太高了,或者地方政府、企业的承受能力达不到,这是两个问题。”胡敏认为,一个更高的指标对长期的政策实施是有好处的。

  记者采访的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透露,“十二五”面临的形势要比“十一五”更加严峻。“‘十一五’把肉吃了,剩下的是难啃的骨头。‘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具体数值会在16-18%之间。”

  考核方式调整在即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指出,减排任务分解,将考虑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区别对待,此外还要结合各地“十一五”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各地的环境质量。

  节能减排任务如何分配成为各地政府现在关心的一个焦点。政策制定部门反映,各地都在和中央“讨价还价”。比如广东经信委就呼吁国家适当降低广东的节能目标。

  业内人士表示,目标如何制定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实施确保目标达成更为关键。本报2010年底评选的年度关键词中,拉闸限电“榜上有名”。受访专家纷纷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我国节能目标考核的办法进行调整。

  “一些地方搞拉闸限电,不是为了完成2010年的节能任务,而是通过这个方法,把‘十一五’整个能源消耗量降下来。这是在玩弄技巧,实际上已经多消耗了很多能源。要杜绝这个现象,必须改变五年算总账的考核方式,改为每年一考。”杨富强认为,“十二五”耗能最好呈直线,而不要是起伏很大的曲线。“具体来说,每年的耗能数据可以在设定的数值上下浮动,但不要差距过大。否则,就可能像‘十一五’期间,前几年过分任意排放,到了最后搞突击。”

  胡敏表示,政策的稳定性对避免拉闸限电等突击现象十分重要。“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企业如果在一开始即了解自己的节能任务,了解在五年之内能够用多少煤电油,那么他就会做长远的判断,合理安排生产。政府对企业的越权,或者说对企业利益的损害,是没有法律基础的。政策在一开始就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康艳兵指出,“十二五”期间节能措施应当转变。由过多的行政手段转向市场的手段,包括价格手段、财政税收手段,以及“十二五”期间探索交易的手段,如节能量的交易,碳交易等。从高耗能企业的节能转向更散的中小企业,深挖节能潜力。民用、商用、建筑、交通等领域将成为重点抓的节能减排领域。康艳兵特别指出,要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倡节约型的发展方式。“绝对不应该奢侈浪费,包括生活中的奢侈浪费,发展中的奢侈浪费。我国很多地方热衷炸楼、拆路,欧洲美国一二百年的建筑物比比皆是,而我国建筑物的寿命只有二三十年,这么发展是不行的。”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