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http://www.gkong.com 2011-02-16 10:02 来源:《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在2010年12月10日科技部召开的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代表科技部高新司,向大会做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了“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的显著成效:一是开展面向大型企业集团的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二是实施面向骨干企业的“两甩”工程(甩图纸、甩账表),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能力提升;三是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四是建设技术保障体系与发展环境,为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支撑和组织保障。

  报告从国家战略需求、制造业需求发展以及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等角度,分析了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作为“十二五”的战略任务。

  同时,报告还对“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提出了新任务。

  报告中说,“十二五”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的难得机遇期。科技部党组提出,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攻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围绕民生关注点,找准改革突破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着力抓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报告中说,“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技部对“十二五”科技工作的部署,顺应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围绕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战略任务,以制造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信息产业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为着力点,以“服务”为标志,以“增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报告强调:

  “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信息产业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是我们新时期的工作定位,是制造业信息化支撑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服务”,一是要创新“制造即服务”理念,以信息化为支撑,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发展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制造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要大力推动软件企业从工具推广向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转变、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三是要为企业、行业和地方发展提供信息内容服务、技术手段服务、交易平台服务和组织决策服务。

  “增效”,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效益、效率和效能,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做强做大;同时还要通过信息化来提高软件及服务企业的效益、效率和效能,支撑软件及服务业自主创新、产业化能力提升,促进软件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就是围绕制造企业业务过程,实现企业核心业务、新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目标是: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和全球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需求,着力突破制造服务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培育数字企业、服务型制造、高端制造等示范企业,着力建设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化平台,支撑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培育和发展制造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软件及服务业,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面向中央大型集团制造企业、支柱/特色产业的骨干制造企业,着力打造数字企业、服务型制造企业、高端制造企业。大型集团制造企业、支柱/特色产业的骨干制造企业是国家制造业的支柱,是产业链整合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核心,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中坚力量。要面向国家振兴产业的中央大型集团企业,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重大装备/产品研制企业,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大型龙头制造企业、骨干企业,支持开展以全球化协作、集团化管控,数字化等技术应用,以及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等为内容的应用示范,着力培育、打造数字企业、服务型制造企业、高端制造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

  二是面向产业链和地方支柱/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着力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化平台。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制造业的绝对多数,在确保地方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支持构建围绕中小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协作开展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的平台,支撑中小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及竞争力,支撑地方支柱/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促进平台市场化发展,发展面向制造的现代服务业。

  三是面向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着力培养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我国信息化软件及服务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不强,处于产业链及价值链中低端;总体发展水平滞后于企业的需求和应用水平,影响了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发展。要围绕制造企业的需求,支持软件企业开展行业性、专业化软件、工具、系统、解决方案的开发、产业化及服务,向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支持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信息服务商打造“软件产品-系统集成-信息化服务”纵向集成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支撑联盟,开展战略规划咨询、系统集成、专业外包等一体化服务,向信息化服务提供商转变;着力培养高端软件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为企业应用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撑,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是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着力突破制造服务核心关键技术。要瞄准前沿技术,围绕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护直至报废处理和善后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着力突破制造物联、云制造、数据仓库、制造知识挖掘、服务生命周期管理等制造服务前沿技术、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开发产品创新设计、车间优化与执行、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等软件、系统、平台。要为消除信息孤岛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制造业信息化创新型人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攻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

  五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和服务性的工作。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进一步建立、完善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研发体系、标准体系、技术培训体系、咨询服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组织工作体系等长效机制,保障制造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报告认为,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一项涉及全国主要行业、大部分省市地区和企业,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作用,需要大力协同、多计划衔接互动、汇聚资源,需要政策、机制、人才、资金、组织、管理等保障,才能保证工程的有效实施和实施效果。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