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窥探东莞企结构性缺工现象——流水线上的流水工

http://www.gkong.com 2011-02-24 14:24 来源:南方日报

  莞企结构性缺工现象调查

  对于笼罩在缺工阴影下的企业而言,相比劳动力总量不足的现实,流动性缺工所带来的威胁更大。

  随着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下滑,东莞企业的流动性缺工渐成常态。

  为了留住工人,企业纷纷提高薪酬、福利,并推行更人性化的管理。

  “新生代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已经提高,就业需求也更为多元化,与企业、特别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岗位用工条件存在落差。”—— 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一名负责人总结

  缺工、缺工、还是缺工!春节过后,东莞“照例”再现用工荒。

  事实上,引发缺工的原因和类型有很多。比如,因区域竞争加剧劳动力市场供给总量下滑而出现的总量性缺工,因季节或市场环境等变化而出现季节性缺工(或称突发性缺工),因劳动力供求结构差异而出现长期的结构性缺工,以及受劳动力流动加剧等影响而出现的流动性缺工等。

  最近两年,随着东莞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下滑,东莞企业的流动性缺工已渐成常态。一些企业一线工人的月流失率可达10%,不到一年,车间的工人就几乎要换个遍。节后缺工,把企业日常的用工缺口进一步拉大,也让流动性缺工的尴尬进一步凸显。在劳动力总量不足的大环境下,东莞企业之间的劳动力竞争强度也愈加激烈,让流动性缺工的态势也变得更加明显。

  对于全年都笼罩在缺工阴影下的企业而言,相比劳动力总量不足的现实,流动性缺工所带来的威胁或许更大。机器一开启,工人却一茬茬地跑掉,企业生产之窘迫可想而知。如何留住流水线上的流水工人,这已是东莞面临的一道亟需破解的公共难题。

  “每天有人离开,每天都要补人”

  常年不停地对外招工,但是收效甚微,往往是入不敷出。到去年底,虎门一家工厂的一线生产工人累计流失已超过七成。

  自金融危机以来,虎门新兴电镀厂的经理庄溪明就一直愁眉不展。先是订单锐减,最终不得不实行被动减员。一时间,员工规模从400多人迅速降至百余人。去年初,生产订单终于迎来转机,但他却突然发现,那些离开的工人已经再也找不回来了。从此,缺工的阴霾如影随形。

  不仅如此,从去年4月开始,新兴厂的流水线上又开始了新一轮减员,这次则大多是主动离职。“有些人是听说其他厂工资高就离职了,还有的是不想做生产线直接回了老家。”庄溪明说。

  为此,他只好让人事部门常年不停地对外招工,但是收效甚微,往往是入不敷出。截至当年底,全厂一线生产工人已不足40名,累计流失率已超过七成。为确保完成订单,他只能选择产能外包,委托其他工厂代工。

  今年由于工人缺口较大,新兴厂给仍在职的工人放了个小长假,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正式开工。不过,迄今全厂还处于不饱和的开工状态。

  开工虽然比较晚,但庄溪明本人却早就通过各种途径打探招工信息。开工首日,新兴厂在厂门口、工业区主要街道上和人才市场等布下了招工点。然而,一周过去了,仅仅补充了四五名工人。

  在庄溪明最理想的计划中,今年4月前将工人规模扩大至150人,这意味着他将在未来一个月内至少招满110人,同时还要保证现有员工留在生产线上。

  其实,他也发现目前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有些工人招进来没两天就走了,流失得太快”。但他深知,如果计划不能实现,未来工厂生产将面临更大问题。

  受工人流失率提高、流动频率加快困扰的工厂,远不止新兴一家。

  在东莞市常平镇,澳利国际电器有限公司的人事行政主管张小清告诉记者,过年前一个月,该厂员工流失率高企,年后开工时,用工缺口一度超过30%。去年全年,全厂一线普工流失率达到了40%多。

  不过,澳利公司的现实情况比新兴厂好很多。在刚刚过去的节后招工黄金两周里,由于其在工资和福利待遇上较有优势,加上较好的口碑,其2/3用工缺口已经获得有效补充。“一些以前离厂的员工又回来了,有些还带回了一些工人。此外,还有一些是从我们这个工业区其他厂慕名而来的工人。”张小清说这句话时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

  但此时,在寮步华南工业园几个招工点来回奔走的易彬却没那么轻松,他是广德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的一名人事主管。这家为NIKE等知名运动品牌做代工的工厂,截至本周一,还有至少600多人的用工缺口等待填补。“主要缺的是生产一线的车工。”易彬说。

  据测算,广德公司全年一线工人月平均离职率约为8%,月离职约400人。虽然在整个行业里不算很高,但离职率比以往增长不小,同时也高于一般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线工人6%的正常流动率水平。尤为突出的是,去年最后一两个月,广德公司的工人离职率攀升至12%,一线生产工人数比最高峰时减少了800多。

  为保证正常有序生产,广德公司从去年起开始实行全年常态招聘制,人事部门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地招人。“每天都有人离开,所以每天都要招人补上去。”易彬说。

  目前,东莞政府还没有关于各行业一线生产工人流失率的统计数据和评估标准。在2007—2010年期间,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每年都会从全市32个镇街抽取百余家用工企业,就外来工返乡、留莞情况展开调查。其结果显示,过去4年,年前离莞时就计划不返回东莞的外来工比例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其中,2007年是6.9%,2008年是7.9%,2009年是10%,去年则上升至11%。

  今年1月底,东莞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萧欣欣曾表示,根据东莞春运首周监测数据,新莞人返乡同比上升了10.4%。返乡过节的在莞员工今年不仅走得早,还走得比往年多,节后工人就业流动将持续加剧。

  哪里有厂倒闭就到哪里招工

  受员工流失、用工缺口持续扩大影响,新兴厂的产能已从最高峰时的300万元/年下降至30万元/年。

  18日,澳利公司二楼生产车间的入口处,十几名新晋员工正在接受上班第一天的岗前培训,他们当中很多是刚从周边其他工厂“跳槽”过来的。

  工人流动频率加剧、流失率攀升,但总求职的人数却在减少。“一些工人走了就不回东莞了,从我们厂今年的情况看,河南工人的比例下降得很明显。”张小清说。而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总务人事部部长胡兴东则转述了常平一公交司机的话说,往年是人找公交车,今年是车找人,以前从车站出来拉的是满车的人,现在是满车的空座椅。

  市场上求职者供不应求,企业的用工需求又常年无法满足。有才市分析人士就指出,流动性的用工缺口在东莞各类企业中开始以常态形式存在,流动性缺工正成为引发企业“用工慌”的一个主要原因。

  以常平镇白石岗村的40余家工厂为例,该村劳动服务站站长梁植广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去年全年用工缺口均在20%左右,最高时还达到了30%。由于工人返乡外流,去年底摸底结果显示,全村企业年后用工缺口预计超过万人,而该村40余家企业现有工人总量也不过2万余人。

  事实上,有研究指出,适度合理的员工流动是劳动力市场活力的体现,对保持企业自身活力和加快新老员工有序更替也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流失率过大,一方面会影响企业产能持续,使其遭受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增加企业人力成本,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总体稳定和持续竞争力。

  庄溪明告诉记者,受员工流失、用工缺口持续扩大影响,新兴厂的产能已从最高峰时的300万元/年下降至30万元/年,降幅达九成。而易彬也说,如果招工可以保证的话,按照广德公司可以拿到的订单量,再开一家相当规模的工厂都没问题。

  同样,即便是补员效果较好的澳利公司,员工频繁流动、高比例流失和因此造成的常年用工缺口,也给其长续发展带来了影响。此外,同样的情况也影响着澳利公司的上游供应商供货、交料的节奏和效率,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最终也会传导到它身上。

  当然,背负最直接压力的还是各企业的人事主管。曾几何时,即便工人流失,厂门外也会有等候进厂的求职长龙,这种场景已不复存在。而今却是费尽心机用各种方式吸引求职者也来者寥寥,一些人甚至面试通过了,最终还是不见来岗报到。

  为及时补充用工需求,工厂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以奖促招已成为不少企业的首选,“在职员工介绍新人进厂奖励500元”、“老员工回厂入职奖500元”……招工成本随之成倍翻番。以广德公司为例,每个月单是在各人才市场张贴招聘小海报的投入就超过万元,而这不过是其所有招工投入里最小的一块。与此同时,各公司将招工计划布局全年,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实行全年招聘。

  数天前,当听说茶山一家运动制衣厂濒临倒闭,易彬便带着他的招工团队开车前往,并将招工桌直接摆在了那家工厂门口。“现在只要听说哪里有工厂要倒闭了我们就很开心,因为这已是我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招工渠道了。”易彬说。

  实际上,因为缺工行业内部互相挖人的情况也越演越烈,以前是小厂互相挖、或者大厂吞小厂,但现在大厂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互挖墙脚,此举却也进一步扩大了工人的流失率。

  高流失率致企业缺工成常态

  新生代外来工大多不愿意从事或长期从事流水线的普工工作,他们就业随意性、流动性大。

[page_break]

  就在易彬不断期盼更多工人来厂供职时,20岁的康成(化名)却向他提出了辞职。这已是康成第二次向广德公司递交辞呈,这次工作时间还不足3个月。

  去年初,经朋友介绍,康成从老家湖南来莞打工,进的第一家工厂就是广德公司。因为以前没在工厂做过,一开始康成觉得很新鲜,但很快这股劲就过了。两个月后,他发现每天剪布料、运杂货毫无意思。更让他烦躁的是,周一到周五天天都要加班,他开始无法忍受这种漫长而枯燥的工作。

  同样让他觉得郁闷的是,在和厂里的年轻人迅速熟络之后,他觉得每个月的钱都不够花。烫发型、钉耳环、买时髦服装,每月工资基本花光,不够时得找朋友借。

  8个月后,他终于决定换厂。此后一个月内,他先后进了寮步的两家工厂,但都迅速辞职。“这两家厂钱虽然多,但要站着干活,太累了!”康成说,他情愿少赚点钱,也不愿每天累个半死。

  最后对比了一圈,他决定回广德公司。但不到3个月,他依然无法适应“加班时间长”、“工资不够花”,趁着春节后工厂普遍缺工找工行情好,他又果断选择了辞职。

  以康成为典型的新生代求职人群,其独特的就业观和求职取向已成为影响工人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因子。东莞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监测指出,近年来,入莞求职者的年龄已出现结构性变化,80后、90后逐步成为主体,约占70%。

  “他们求职时,除对薪酬有要求外,更注重职业前景,且把就业地区环境、企业工作场所环境及周边生活环境列为首选条件。他们大多不愿意从事或长期从事流水线的普工工作,就业随意性、流动性大。新生代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已经提高,就业需求也更为多元化,与企业(特别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岗位的用工条件存在落差。”萧欣欣说。

  但有迹象表明,从去年起,东莞企业的流动性缺工就已不再是短期现象。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东莞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已经下滑。随着区域劳动力市场竞争显化,传统劳务输出地的劳动力开始向多区域分流。与此同时,部分农民工回流返乡,特别是年龄偏大的第一代农民工倾向于在家就近就业。1月底,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就显示,截至2010年底,东莞企业实际用工自主备案数为347.5万,虽然比2008年底上升了8%,但比金融危机前仍下降了8.2%。

  二是,东莞本土市场内部各企业间劳动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再次加剧了工人的流动频率,也扩大了流动规模。在全年用工市场本身不饱和的情况下,高流动所形成的用工缺口将无法及时填补,大规模、长时间的缺工状况便显现出来。

  本月初,东莞市人资部门发布了对全市7个镇街劳动力市场去年供求情况的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全年市场平均求人倍率(即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为1.57。同期,针对99家规模企业用工情况的定点监测结果也显示,全年企业平均求人倍率达到了2.37。

  企业缺工渐成常态,直接原因便是因员工高流失率而出现的用工缺口难以弥合。最近,先后接受记者采访的8家企业人事负责人或经理均表示,其全年招工布局最主要就是为了补充工人流失后的岗位缺口。一企业负责人还说,无法满足的增量需求可以通过控制订单来化解,但一旦出现工人大量流失,已经启动的生产就会难以为继,影响将难以估量。

  用工荒倒逼劳动关系稳定化

  随着东莞流动性缺工的常态化,往后管理规范的大企业将会越来越受到工人的青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倒逼东莞与职工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动力。

  面对因高流失率而产生的成本和生存之虞,企业该如何作为呢?

  留人、留人、还是留人!一名企业人事主管反复说。

  但怎样才能留住工人呢?这正成为一个亟需破解的公共话题。

  一种最普遍又见效的做法是,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来抢占高地。春节前,广东省人保厅便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从3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东莞从920元/月提升至1100元/月。而不少企业为了避免年后用工荒的紧张局面,纷纷采取了提前加薪的方式。

  胡兴东说,春节前,航天电子决定从2月1日起,将工人底薪提高到1150元/月,同时承诺年后发放奖金。事后证明,此举为该企业留住了不少员工,员工流失率在春节前最高峰时仍控制在10%以内,而年后招工的形势也比许多企业要好,500人的缺口目前已完成超过400人。

  但在全面提薪的背景下,提前加薪和年后发奖等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节后工人的返厂率,对降低工厂全年工人流失率似乎难起到太大影响。

  事实上,对于流动性缺工常态化的现状,不少企业的人事主管都表达了各自的忧虑。尽管他们也在想各种办法,但目前大多并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办法。庄溪明说,“工人的求职心态变得太快,提高薪资也难住人”。

  为此,企业又纷纷转向比拼福利保障和人性化管理等,同时还想办法拓宽招工渠道。

  张小清说,澳利公司已经形成一套与员工工龄相挂钩的工资和福利考核机制,每3个月会对工人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会给予相应工龄的绩效奖,以此鼓励员工留厂长期工作。胡兴东则说,航天电子的各种住宿、旅游等福利保障也都与员工工龄直接挂钩。

  主动留人的同时,通过完善用工制度、拓宽招工渠道来有效补员也是企业必须强化的重点工作。胡兴东表示,日益扩大的员工流失率和日渐减少的求职者,让他有了明显的紧迫感。

  目前,航天电子正在尝试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必要的情况下,引进一些假期工来帮助企业缓解流动性缺工所造成的被动局面。“去年我们跟江西一家公办学校合作,一次补充了50名寒假工效果很好,今年我们正在跟广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洽谈,目标是引进200人。”胡兴东说。

  往后管理规范的大企业将会越来越受到工人的青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倒逼东莞与职工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动力。

  从长远看,针对流动性缺工的特点,在保证适度有序、健康稳定的前提下,建立信息透明、程序完备、机制灵活的用工体系,对劳资双方都是有利的。

  从政府层面讲,为帮助企业留人,一些针对外来工的配套政策正在不断完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从去年开始,东莞调整了外来工入户和外来工子女教育等相关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中,工龄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加分指标。在客观形势下,东莞也希望留住有需要的产业工人。

  (南方农村报记者黄裕东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