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核电战略应三思而行

http://www.gkong.com 2011-03-16 10:01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日本“3•11”大地震的重点,已经从地震和海啸转向核电站安全问题。

  从3月12日以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3号、2号机组分别发生爆炸,堆芯部分熔毁。15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说,4号机组可能发生小规模氢气爆炸,有起火现象。福岛核电站泄露已经开始影响到东京,15日东京的辐射值已经到正常值的23倍。虽然这不至于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核泄露的影响正在扩散。由于事态日趋严重,日本政府已经正式请求美国协助处理因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厂事故。

  曾经指导欧盟委员会应对切尔诺贝利灾难行动的核物理学家Shan Nair说:“这是一个糟糕的事故,但这还不是切尔诺贝利。”但他警告,事态极度危急,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是在日本境内大面积出现辐射污染,“我们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在电脑上模拟过这种情形。”

  可以肯定,日本多座核反应堆出现严重问题,这将促使全球重新评估核电的安全性,并可能调整核电发展的政策。比如在德国,有6万人举行抗议,要求关闭所有核电站。德国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核能安全部长勒特根和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表示,“日本发生的事情对世界是一个转折点”。

  我们认为,中国在核电领域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中国官员对核电战略的表态不应该大包大揽。3月12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回答德国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在我国核电的发展战略上和发展规划上进行适当的吸收,“但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这个观点很让人费解,既然日本核电站的问题还没搞清楚,却如此高调宣布,中国发展核电的既定安排什么也不会改变,这到底是科学研究后的科学决策,还是稳定信心的大包大揽?核电战略事关国家大局,高级官员的公开表态不应该把话说得这么满,要体现公关技巧,让国际国内都放心。

  第二,日本核电站系列事故之后,全球核战略进行大规模调整在所必然。中国也应该重新评估自己的核电战略。当前,中国调结构、经济转型的战略要求,似乎都聚焦为调整能源消费构成的压力,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各种刚性目标。这在事实上变成了加大加快发展核电、水电等能源建设的急迫理由。然而,急迫根本不能作为大上核电的理由,我们在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时候,必须讲理智,必须讲科学。中国2007年的核电发展规划定的目标是2020年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但去年就有人建议提高到7000万千瓦。如此大的调整,是否经过了科学决策?据称,连人口超密集的成都都准备上核电站,这是不是疯了?一旦出大事,四川话都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三,核安全监管部门应该保持足够的公信力。核电监管部门肩负着核电安全监管的重任,但国内核安全监管部门的人员不少都来自核产品开发部门,有“两位一体”的嫌疑,这样怎么能增加国家和老百姓的信任感?不过,离开核开发这个项目利益明显的部门,核安全部门又没有人才供应,这的确是个现实问题。但只要这种现象、这个问题还存在,正好也证明了中国还不具备大上核电站的客观条件。这就像建筑监理还不存在,就不具备大搞房地产的可能性一样。

  第四,中国未来的核电战略应该调整。在我们看来,调整应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核电建设的规模应适当收缩,速度应该适当放慢;二是核电站的布局,应该在解决输电系统的基础上,将核电站集中建在人口稀少的地区。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根本冒不起核安全这种巨大的风险。

  最终分析结论:

  平心而论,就核电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来说,日本要远比中国强,现在日本都能出大问题,那基本上就可以这样说,核电站不出问题是偶然的,出问题则是绝对的,差别仅仅是在什么时候出问题。因此,在日本核电站安全事件之后,中国应该以科学精神来冷静评估中国的核电战略。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