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节能产品为何“叫好不叫座”?

http://www.gkong.com 2011-03-22 16: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广节能减排,努力建设低碳社会已成全民潮流。但是记者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节能产品不仅消费者不喜欢,企业也热情不高。

  质量不过关,性价比不如普通商品

  记者走访宁波一些商场、超市了解到,目前市场上节能产品主要有节能灯、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洗衣机等。这些节能产品在节约能源、节省使用费用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有数据显示,如果全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而使用节能灯,每年可节约38%的照明用电。

  “我知道节能产品能省电,但是价格实在太贵,觉得划不来。”在宁波市天一广场附近的一家超市,正在挑选灯具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而且,我也不太清楚这节能灯到底能省多少电,还是考虑眼前实惠,购买普通灯具算了。”

  在超市灯具柜台,记者看到,节能灯的价格确实比一般灯泡要贵许多,有的价格相差10来倍。一般的灯泡,价格都在两元左右,而节能灯的价格基本上都在20元以上,最便宜的也要10多元,最贵的某国际品牌节能灯,10W的标价为40元。

  “听说节能灯的亮度一般可以达到普通灯泡的五倍以上,使用的寿命也是普通灯泡的五到六倍,并能节省80%的电。这样一算,我买一只10w的节能灯就能达到普通白炽灯50w的效果,按每天使用五个小时算,一个月能省六度电,一年就省72度电,而一度电是0.58元,这样一年就能省下42块钱。”家庭主妇徐女士说,她购买节能灯可是经过了一番精打细算。

  “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买来的节能灯用了不到两个月就‘罢工’了,我以为自己运气差,就又买了一个 , 结 果 寿 命 还 是 只 维 持 了 三 个月。”徐女士说,以前家里普通灯泡使用一两年都没故障,我以为节能灯用个五六年应该不成问题,却不知如此“短命”,这么一来,我就对节能灯失去信心了,还是老老实实买普通灯泡。

  在市区另一家超市,销售部经理张军告诉记者,虽然超市一直都在宣传节能灯的好处,货架上节能灯的品种、数量也远远高出普通灯泡,但销量就是上不去,销售额还不如普通灯泡的高。

  和节能灯遭遇相同窘境的还有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等电器。“按照我们去年的销售情况,普通冰箱、空调的销售量占到了总销售量的93%以上,节能产品鲜有问津。”张军说,主要原因是消费者节能消费理念还没形成,难以接受节能产品的高价位,同时,也担心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宁波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市场上的节能产品确实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近年来消协接到的相关投诉也是逐年递增,去年就上升了30%。如节能灯,正品选用的材料都是三基色荧光粉,而有些厂商不讲诚信为降低成本,就选用价格便宜的卤粉作材料,结果做出来的节能灯亮度不足,且质量差、寿命短,用不了几个月就报废了。

  节能推广敲不开企业大门

  据统计,目前我国还有一半以上的民用照明使用白炽灯,节能灯难以完全取代白炽灯,为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实施了国家高效照明产品补贴推广项目,采用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节能灯。去年宁波推广了130万只节能灯,记者了解到,除对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赠送节能灯外,这批节能灯购买的主要群体是本地居民用户,占到了80%,以企业为主的团体大户,却只购买了20%,数量不足百家。

  宁波长虹霓虹灯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祖康说,企业对节能灯表现冷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节能灯价格太贵,按照国家补贴政策规定,普通市民购买推广范围内的节能灯,可享受50%的补贴优惠,而企业等大宗用户却只能享受30%的补贴;二是进行节能改造需要花费一大笔钱,而现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都比较紧张;三是政府和企业信息不对称,很多企业不知道政府推出了节能产品补贴政策。一些企业虽然购买了节能灯,却未能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在实施企业节能减排行动中,宁波还探索一种新的节能合作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即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节能设计、资金、设备,包括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双方从最终节约的能源费用中按比例分享利润,企业不掏一分钱,就能完成节能改造。但这样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往往也是好事多磨,常出现合同纠纷等问题。

  宁波一家能源管理公司的技术员汪志明说,他们曾为一家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在企业节能改造的过程中,帮企业安装了价值100多万元的节能设备,实现节电近30%,年节约电费30多万元。可令他们失望的是,到了年末,业主却推说电费花得少是因为当年夏季气温不高,拒绝向能源公司支付相应费用。

  “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和普遍,在国内推广却困难重重。”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一些企业缺乏诚信以及节能意识较淡薄外,部分节能公司专业性不强,服务存在瑕疵也让企业难以放心满意。加上我国目前有的节能产品打着节能幌子,鱼目混珠的现象较为普遍,阻碍节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节能产品推广需多方努力

  “节能产品之所以遭受冷遇,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全社会对于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的价值、意义认知度有待提高。”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教授说,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推广节能产品不能仅靠“免费”或补贴的形式,还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应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努力,形成有效的节能产品推广机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要增强节能减排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的良好氛围。

  殷醒民说,同时,节能产品生产厂家也要重视节能产品质量,积极开发绿色节能新技术,降低节能产品的成本,让节能产品最终真正通过优胜劣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政府部门则要加大监管力度,从研发、生产、销售每个环节都要监管到位,让劣质节能产品无处容身。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和消费者选择节能产品的信心。

  对于如何促进节能产品进企业,以节能技术加快推进企业升级转型,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强规范管理,出台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包括风险的规避、融资渠道的拓宽、第三方认证等,以此建立起能够发挥双向激励作用的节能机制,使节能产品能够真正走出市场失灵,叫好不叫座的怪圈。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