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张国宝:甘为宏图尽俯首

http://www.gkong.com 2011-03-25 14:46 来源:电气中国

  中国的能源产业发展曾一度被各种障碍裹挟,体制的、资源的。他虽未能彻底拨云见日,却已然用他的方法与思路理出了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逻辑。

  2011年1月7日,在位于北京复兴门外的中国职工之家,可容纳600人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在这里举行的201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是对2010年中国能源工作的总结与回顾,更将描绘2011年乃至“十二五”期间发展蓝图。与会的很多人清楚,对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第一任局长的张国宝而言,这也是其退出一线领导岗位的一次谢幕。

  “我很快就要退出一线领导岗位,能源领域留下的难题和待解决的问题不少,我有许多事情来不及做或是没有做好,对于各地上项目的愿望也未能全部予以满足。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歉意,希望大家谅解。”似乎是在克制着某种内心的情感,张国宝讲完后朝台下深深鞠下一躬。

  台下掌声雷动。

  从1999年分管能源工作到2003年4月,担任改组后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再到2008年兼任国家能源局第一任局长,张国宝掌管中国能源工作的11年。中国能源发展从多头无序,到折中成立国家能源局;从计划逐步到市场;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能源消耗到节能减排,“无论中国的能源问题变得更好还是更复杂了,这个时代都已经打上了张国宝的印记。”有媒体这样评述。

  绘能源宏图

  从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跨越式发展,到西部、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进口通道战略格局的形成;从担任《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及民航、电信等领域体制改革文件的主要起草人,到力促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在过去的11年间,作为中国能源产业的“大管家”,张国宝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而中国的能源产业,也成为镌刻在他履历上、乃至生命中最为亮丽的符号。

  2010年初,张国宝曾作词一首——《水调歌头•能源绘宏图》:“两淮始报捷,塞北布新局。银线飞架齐鲁,横贯陕晋豫。中亚燃气管线,接连西气东输,再造新丝路。钢龙穿南北,直下湘赣粤。促开放,调结构,兴科技。风电三峡,河西走廊风塔树。福清阳江核电,岙山镇海油储。黄河拉西瓦,金沙溪洛渡。能源绘宏图!”

  这是张国宝心中的能源版图,也基本概述了他在能源领域工作的重要贡献。1991年,张国宝进入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历任投资司工业处处长、投资司副司长、国家计委副秘书长,副主任等职,从1999年开始分管能源工作。2003年4月,张国宝担任改组后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继续管理全国能源工作。

  2008年,国务院推动“大部制”改革,张国宝同时兼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一位业内专家曾回顾说:“国家能源局的成立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但在张国宝任职国家能源局局长期间,中国的能源产业发展的确走入了一条更为清晰的路径,在能源领域的对外合作方面,我国先后建成投产了中亚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中哈原油二期等项目,并推进了中缅天然气管道等重大项目。

  张国宝主张从供给领域保证国内能源需求,在这期间,他先后参与主持了中俄石油谈判、建设中国石油[11.95 0.17% 股吧]储备体系、开工新一代核电站建设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对此,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评价:“过去5年,尤其是能源局成立以来,我国能源发展成就显著,重大工程建设、能源结构调整、装备水平提升、能源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工作积极推进,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能源推手

  谈及张国宝在任期间的政绩,有一笔不得不书,即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在“十一五”开局的2005年,我国电力装机约为5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所占比重达80%以上;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占比不到1%,风电装机几乎为零。而在发达国家,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结构中早已跃居主导地位。

  经过了短短5年时间,在“十一五”末期,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跃升至4183万千瓦,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而9年前,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仅仅48万千瓦;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仅过去5年就新增装机9000万千瓦。

  与此同时,随着福建福清、广东阳江核电站项目的陆续开工,中国已经成为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核电在短时间内呈现的巨大市场空间让世界为之侧目。

  “中国新能源市场启动之快速,令人吃惊。”一位曾参与国内风电产业投资的外籍投行人士曾这样评价。

  不过新能源市场的迅速膨胀也让社会各界对此产生了深深地忧虑,这也让张国宝领衔的国家能源局备受质疑。以风电发展为例,从2005年底至2008年底,国内风电装机增长了695%。各种社会资本奋不顾身地投入风电设备领域,产能急剧增长,价格战如火如荼。而且,由于电网无法消纳暴增的风电,多数风机因并网问题而空转,风电场资金链条断裂一触即发。

  2009年,针对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政府传递出抑制性的信号。对此,张国宝的解释是,国务院近期发出的抑制新能源产业过剩的政策信号,针对的是风电设备,而不是风电事业,其所以抑制产能旨在“希望投资者能够冷静地作出决策”。

  上世纪90年代,张国宝曾去美国参观风机设备厂,发现国外企业推销风机,买一台风机就回扣20万元,这让张国宝大受触动。对于风电产业发展,他的思路是:通过扶持,保护国内的风电制造业,使他们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就是让我们国产的设备,能够在国内市场有应用的机会,否则风机国产化根本不可能。”

  “虽然在很多能源问题上研究得并不是很透彻,但他办事确实雷厉风行。”一位国家能源局的官员评价说,这在国家能源局内部被称之为“国宝风格”。

  铁腕能源 “管家”

  而这种风格,在他应对“美国301调查”的反应中亦可寻到一丝影子。

  2010年,美国提出对中国新能源展开301调查,张国宝看到报道后,晚间即召开媒体见面会,披露美国相关部门一再拖延对话的行为,并列举一系列数据说明美国补贴远远比中国多,义正词严地斥责美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此后,在中美视频对话中,美方质疑中国在海上风电招标中操纵中国企业占据份额大头,张国宝又做出了观点鲜明的回应: “第一,海上风电建设涉及近海的水文地质资料,与军事有关,中国有保密的需要。中国企业要去夏威夷海上投资,美国会允许吗?第二,美国现在有哪家公司在搞海上风电?没有!所以,等美国有企业搞出海上风机后再来谈在华竞标的事情。”经历了一番较量,美国最后向WTO提交的理由由厚厚一叠变成了一条。

  面对错综复杂的能源产业,必要的果敢尤为难得。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和矿难,张国宝曾在山西省率先拉开新一轮煤炭整合大幕,整顿关闭小煤矿,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这曾一度引发了民众对于“国进民退”的热议。“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谁愿意捅这个马蜂窝。”张国宝曾这样回应。

  在他的坚持下,5年内国内累计关闭小煤矿9000处,淘汰落后产能4.5亿吨/年。全国千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达到50家,产量17.3亿吨,占全国的58%以上。

  在此基础上,为实现电力能源结构的调整,张国宝还主导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关停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建设超临界60万千瓦、超超临界100万千瓦高效环保机组,5年新增装机4.3亿千瓦,相当于前50年装机总和。

  不过,即便素有“铁腕”之称的张国宝也有深感无奈的时候。2010年,国家电网收购许继、平高,这严重背离了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五号”文件关于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对此,众多业内人士、行业领导纷纷表示反对,并上书国务院及相关部门。

  在2011年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面对台下的国家电网公司高管、全国各能源企业老总以及政府官员,张国宝直言不讳,“能源局并不同意,而是其他部门批准的。”

  作为《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五号”文件的起草人,张国宝深知其中利害。在此之前,有国家能源局内部人士透露,在“五号”文件进行主辅分离讨论之时,电力改革意欲将各省的电力设计院重组成两个设计院,张国宝便曾提议,应将一两个设计院划给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他认为,过去的电力体制造成“做设备的不会设计,设计的不懂设备”的局面,可以趁这个改革机会划一点给制造企业,形成又能做设备,又能搞设计,类似西门子、GE这样的跨国企业。

  不过,这一方案在讨论时差点夭折,张国宝最终以不划拨就不签字“要挟”,电力改革领导小组才同意划两个设计院给制造企业。不过遗憾的是,这一方案至今未出台。

  “我们在电力体制改革上做了一些探索,但是具体怎么探索,还是要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推进下去。”张国宝说。

  装备先行

  上世纪60年代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张国宝,曾先后在陕西汽车齿轮厂、原机械工业部、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机械电子局机械处工作。这样的工作经历使得他在任期间尤为关注重大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曾用这个比喻说明了能源重大工程与重大装备之间的关系。

  以风电为例。风力发电的成本至少70%来自风电设备成本,而在2005年之前,我国90%以上的风电设备需要进口或是使用国外专利技术制造。购买国外风电设备,其每千瓦折合成本约在10000元左右,而如果采用国产设备,成本至少能降低三分之一。

  为扶持本土风电设备企业,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7月下文明确规定,所有风电项目采用的机组国产化率要达到70%,否则不予核准。

  2006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特别提出,“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化建设、鼓励风电设备国产化”的原则。到2010年初,我国兆瓦级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2010年全年,我国风机总产量占到全球三分之一,国产品牌已占据国内风电市场85%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开始出口海外。

  在张国宝看来,重大装备国产化必须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国家能源重大工程为能源技术装备提供了应用的平台。而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又大幅降低了能源项目的建设成本,国产装备价格一般较同类进口设备低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给项目建设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增强了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

  张国宝此前强调重大装备和重大项目不要分,要是分开,就事倍功半,“近几年,三峡水电机组、LNG船、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空冷机组、风力发电机组、长输管道、核电、特高压输电设备等装备自主化工作在政府的协调组织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就是实证。”

  而中国的核电装备发展也恰是在重大工程的推动下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随着能源结构调整、改善环境的压力加大,国家将“适度发展”逐步调整为“积极发展”和“大力发展”核电。

  然而到2006年,我国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关键设备的对外依存率仍高达90%以上,其中核级泵、阀的国产化率仅为4%、6%。

  2006年3月,张国宝在广州主持召开“红沿河项目国产化工作研讨会”,确定了红沿河项目主要设备的采购原则,即一期工程的设备整体国产化比例(按价值量计)不低于70%,核岛关键设备国产化比例不低于80%。他还提出,将大型铸锻件和核级泵阀作为核电装备国产化工作的重点。

  紧接着的2006年4月,张国宝又赶赴沈阳,参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召开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级泵阀国产化第一次工作会议,并做动员。业界评价,这次会议为我国核电企业与制造企业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核级泵阀国产化拉开了序幕。

  据悉,目前我国已成功掌握了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岛9大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从岭澳一期项目的30%,提高到了红沿河项目的85%。

  “我希望中国不仅是能源大国,还是能源强国。”2011年,曾经这样寄语中国能源产业的张国宝退出一线领导岗位,将接力棒传给了新任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而新旧交替间,留给中国能源产业的有传承,亦有期待。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