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风机“劣币”的生存土壤

http://www.gkong.com 2011-04-08 15:08 来源:《能源》

  风机千瓦造价提前进入“3000元时代”,会给这个原本风光无限的新能源产业带来什么?

  一年前,风电机组价格被全面压缩至5000元/千瓦以内,当时,基于综合技术进步、机组单机容量的加大和风机企业利润率等因素,业内普遍判断风机价格的下降仍存在较大空间。这种判断带着一定程度的乐观情绪——从产业成长的角度来看,风机价格的良性有序下降,最直接的利好,是挤压了热钱投机的空间。市场规律下的价格杠杆,也正是这个朝阳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动力。

  但仅仅过去一年,这种曾广泛存在的乐观情绪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业界日渐弥漫的未知与恐慌。去年10月,在张家口与哈密两个项目的1.5MW风机招标中,金风科技以3850元/千瓦击穿了业界4000元的安全底线,近日,某风机企业在一次招标中,爆出了3400元/千瓦的“白菜价”,从而彻底搅乱了业界的防御阵地。

  从活跃在国内市场上的数十家整机制造企业的动向来看,竞相降价,似无止歇。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大面积出现3000-3500元档位的竞投标,并非不可能。

  经济学上有条著名的法则,叫做“劣币驱逐良币”法则,其大意是,在同一市场上,不同价值的商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久而久之,高价值商品不能得到合理回报将退出市场,而低价值商品将大行其道;最终假冒伪劣产品盛行,正常的商业经营环境被破坏。

  如从正常的市场行为判断,良性降价是市场自我纯净的有效手段。但像风机行业这样,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竞标价便被拦腰斩断,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产业史上都极为罕见。事实上,在“十一五”期间获得蓬勃发展的风机行业,正堕入“自毁长城”的危险境地。

  以当前不断刷新风机低价记录的竞投标项目分析,有两大类型企业的动向值得注意。作为降价的主力军,它们不仅屡次制造非理性降价事件,还有着或长或短的配套措施相呼应,以获取降价之后的眼前利益最大化。

  第一类降价的企业,是已经接近被市场淘汰边缘的失败者。它们的行为不难理解,这种类似于经营不善的商铺,唯有在离开市场之前,采取跳血甩卖的断腕做法,才能使亏损尽可能的减少。

  然而,在这大大小小近百家企业的群体中,多数企业在开工立项之前,并未有充分的论证和清晰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在制造、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等构成产业基石的要件上,这些投资者往往是先天缺陷。因此,在渡过风电市场爆发初期短暂的蜜月之后,这类企业便不得不准备或已经黯然告别市场。它们在离去之前,面对已投入的巨额投资所采取的降价止血,情有可原。但却在产业链上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蝴蝶效应——由于多数失败者是零部件生产商,它们在各零部件环节上的链式降价,促成了整个行业的大甩卖。

  第二类降价的企业,是占据市场高位、且已完成融资的行业领导者。同样的,它们的行为也不难理解。在行业已经进入调整震荡期,面临全面洗牌的时刻,这些龙头企业希冀通过简单粗暴的价格战,一举廓清市场秩序,彻底摆脱二线追赶者,从而完成行业格局的最终定型。

  从公司经营战略的阶段性任务来看,但凡有着问鼎抱负的企业,面对行业转型期,无法也不能抗拒这种巩固地位、徐图霸业的诱惑。当前市场上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整机商加上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大约有六到七家。它们的共同特征异常鲜明——拥有在中国甚至世界上较大的市场份额,规模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得到初步保障,关键在于,它们已经基本完成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市场经济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体制。改变“劣币驱逐良币”在风电行业的横行,需要厂商、发电运营商和政府共同参与和抵制,更好地使市场有序高效运作。惟有如此,我们才能让一个原本朝阳健康、充满活力的风电市场维持下去。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