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十年规划 拟实现年收入10万亿

http://www.gkong.com 2011-04-20 17:2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国务院批复要求

  国务院批复强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按照“需求拉动、机制创新、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建设原则,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切实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激励自主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搭建首都创新资源整合平台,发挥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的示范作用。

  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要加大统筹力度,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纲要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对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在规划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人才特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北京市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特色和优势,做好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纲要》提出两个阶段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主要目标: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0年主要目标:示范区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记者董长青)国务院近日批复原则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关村的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而2010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收入约为1.5万亿元。

  《纲要》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及其他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政府研究制定。《纲要》全文将于近日由国家发改委印发。

  《纲要》对中关村示范区赋予了全新的战略定位,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纲要》提出,要把中关村建成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引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奠定基础。

  《纲要》以五年为一个阶段,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0年,示范区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为了实现发展目标,《纲要》围绕提升持续创新基础能力、搭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聚集整合核心创新要素、推进开放创新与合作、统筹规划空间布局、营造创新友好环境等六个方面的战略任务做出相应的规划部署。

  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纲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精神的具体部署,是促进首都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北京拟将中关村等地打造成高端产业发展载体

  北京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布局,如何在优化配置功能时避免低水平重复的竞争?CBD、金融街、中关村等区域品牌如何向更高端的目标迈进?《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北京市将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辐射力,积极培育高端产业功能新区,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成为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两城两带”

  成高端产业载体

  “十二五”规划纲要:

  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解读

  对于“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提法,“六高”人们已是耳熟能详,并不陌生。中关村、亦庄、CBD、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临空经济区等6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全市7%的平原面积,集聚了全市四成左右的GDP和资产,实现了全市四成以上的利润和税金。

  “这种集聚式发展的方式,爆发出的能量惊人。”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说。这也就是未来北京要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原因所在。北京在“十一五”提出“六高”的基础上,“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两城两带”和“四新”的概念。

  “两城两带”,是指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四新”,则是指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

  “两城两带”一南一北,形成产业的带状分布。“北部的中关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据现在比较好的存量资源,包括科研院所、高校、央企等,把握高端要素流动方向,进一步释放国家高端科技要素和资源。南部则依托大兴、亦庄行政合并,有效推动南部产业空间资源。”刘印春说。

  此外,“四新”的提出分别将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相关功能区纳入了城市经济高地的范畴。

  通州新区定位建设彰显国际新城形象的特色高端商务服务区。新首钢服务区要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丽泽商务区则区别于金融街,要打造具有全国辐射力的新兴金融功能区。而怀柔新区则要重点发展文化科技高端产业。

  其中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首钢转型,无疑在“四新”中最夺目。

  首钢搬迁调整后,这个昔日西长安街的“终点”,究竟会重新选择怎样的开始?石景山区区长周茂非表示,首钢老厂区的面积相当于两个CBD大小,最终改造方案几易其稿,决定按功能对老厂区“逐处逐地”地进行分区改造,最终建成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和研发的中心。

  “北京服务”“北京创造”

  “十二五”规划纲要:

  扩大首都经济优势。进一步彰显首都经济特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持续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整体塑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

  解读

  整体塑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显著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建立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服务体系。设立北京服务、北京创造产业联盟。“十二五”规划咨询专家、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说,“创新驱动发展”涉及由“北京制造”到“北京创造”的重大思路调整。

  北京的禀赋优势在哪里?众口一致的答案是:科技、教育、人才。因此,立足首都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和科技、教育、人才等禀赋优势,整体塑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使之成为北京的产业品牌特色。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设立北京服务、北京创造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北京服务、北京创造指数体系。集中力量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资本市场板块。使中关村等高端产业功能区成为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的重要支撑区。高水平筹办更多有影响力的重大品牌活动,为品牌塑造创造条件、提供支撑,积极争取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打造成永久落户北京的中国国际服务交易大会,形成“南有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北有北京中国国际服务交易会”格局。

  生产性服务业升级主导

  “十二五”规划纲要:

  促进经济结构由服务业主导向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升级,打造服务区域、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解读

  生产性服务业是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高度依赖于人才和知识。

  硅谷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集群、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从全球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和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性集聚式发展,是北京面临的重要选择。”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说。

  “十一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服务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北京2005年至2009年间,服务业增加值由4854.3亿元增长至9179.2亿元,年均可比价增速达到13.1%。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总量支撑首都经济半壁江山,占据服务业总量三分之二份额。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802.1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5676.1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5 年的38.8% 提高到2009年的46.7%,对全市现价GDP的贡献率超过55%。生产性服务业成为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的主要提供者。

  “今后5年,北京将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向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变。”赵磊表示,未来围绕拓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北京打造成为服务区域、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5%。

  制造业走向高端现代

  “十二五”规划纲要:

  着力发展高端现代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解读

  曾经为首都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的制造业,“十一五”期间,形成了以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首都特色工业。

  2009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303.1亿元,占到全市GDP的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69.4亿元,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4%;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95.2亿元,占到全市工业的38.9%,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北京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战略,促进高技术和现代制造业加快升级。”赵磊表示说。通过标准提升、业态创新、信息技术和组织结构等途径,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展高端现代制造业。

  未来5年,北京将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京东方八代线、长安汽车、北京现代三工厂、福田中重卡合资项目、中航工业园、北京数字信息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发展水平。总结推广望京等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研发、制造、总部一体化发展。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持续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解读

  “目前市里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很快就会正式出台。”刘印春表示,北京未来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十二五”规划提出,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北京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率先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产业化;对于生物医药,将加快发展新型疫苗、蛋白质药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关键产品和技术,加快先进医疗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太阳能利用和风电技术服务业,加快推进新型核能技术与装备研发服务,扩大核电高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

  对于人们关心的新能源汽车,刘印春表示,“未来5年,北京要搭建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特别是推进整车控制系统、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等三大关键系统及一些关键配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制,加大纯电动汽车的示范应用力度”。

  到“十二五”末,北京将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大型企业,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资源利用总量控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

  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

  解读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确保全市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和防洪安全。

  不止是水资源,北京市提出“十二五”期间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将涉及更多的资源类产品。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坚持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可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取得了积极成效。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较高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物耗、高产出的轻型化方向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和大气质量不断改善,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高。

  今后5年,北京将加强资源环境政策制定实施,推进资源集约利用与绿色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节约优先的原则,加强财税、金融、价格、标准、产业等政策的互动组合,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在企业、园区、社会各层面,引导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等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