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航空工业60年:中国用精品挺起航空工业的脊梁

http://www.gkong.com 2011-04-25 17:14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航空工业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可以用无数性能优异、日臻完备的精良产品直观地展示。

  中国航空工业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可以由一件件铭记历史的光辉事件所建构,也可以让一位位功勋卓著的优秀人物去讲述,更可以用无数性能优异、日臻完备的精良产品直观地展示。

  从检修到出口的巨变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国家百业待举、经济困难的条件下,航空工业矢志报国,开始了艰苦创业,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跨越。六十年来,累计生产了几十种飞机和直升机超过2万架,发动机近6万台,导弹2万多枚,出口和援赠飞机2400多架,其中出口1400多架。近年更是研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发达国家在役航空装备性能相当的航空器,大幅度地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抗美援朝开始后,新中国航空工业开始于保障作战飞机的修理工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很快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

  1954年我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1959年,我国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试制成功,使我国跨入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行列。1965年,我国自行设计的强5强击机设计定型;1966年,2倍音速的歼击机试制成功;1968年,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首飞成功。

  1978年,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进出口公司的成立,让中国航空有了走向世界的窗口。同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组装MD-82、MD-90飞机,虽然这一项目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最后完成,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界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组装大型民用喷气式客机,并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认证。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航空工业抓住机遇,大力开展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近百项重大科研成果,掌握了第三代战斗机和发动机、涡扇支线客机、先进直升机研发技术,使我国跻身于能够系列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航空装备的国家行列。

  目前,我国航空工业已经形成了以飞机、直升机为龙头,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和航空武器配套齐全,技术基础较完备,军民结合、相对完整、具有较强实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

  攀登航空工业的高峰

  大飞机,由于其结构设计之复杂、建造水平要求之高、运营管理之难等等,被视为一国工业整体水平的代表。中国航空工业六十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国产大飞机的重视与追求。

  据中航工业对民用飞机中国市场的预测报告表明,未来20年,中国航空客运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为8.2%,远高于5.2%的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率。而中国商飞公司的市场预测年报也显示,到2029年中国市场需要3750多架大型客机,总价值超过4500亿美元。

  面对如此潜力无限的未来,中国人能否用自己的产品,从波音与空客的绝对垄断中获得对自身市场的主导权?C919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C919国产大飞机项目于2008年11月启动,计划2014年底首飞,2016年取得适航证并交付用户。其目标是为8—10年后的民用航空市场提供安全、舒适、节能、环保、具有竞争力的中短程单通道商用运输机。而在市场定位上,以国内为切入点,同时兼顾国外市场,提供多等级、多种航程的产品。

  作为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大多数部件都是在中国生产的,知识产权也在中方。C919的发动机一款是由美国GE和法国赛风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发动机LEAP-X1C(China);第二款则是由中航商用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研制的国产发动机。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称,C919燃油消耗比同级别飞机降低15%,使航空公司的直接使用成本降低了10%,在同类型飞机中具有优势。

  在2010年第八届珠海航展上,中国商飞已与包括中国四大航空公司在内的六家企业签署协议,获得了100架C919订单。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同样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英、法、俄等少数几个国家,技术门槛之高可见一斑。

  自1956年第一台涡喷-5发动机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仿制成功以来,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一直以仿制和改进为主,虽然也曾自行研制过几种发动机,但都因种种原因半途而废。2002年定型的“昆仑”发动机是中国第一个走完自行研制全过程的航空发动机,也使中国一跃成为继美、俄、英、法后第五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国。

  2005年12月28日,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太行”诞生。它的设计定型是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迈出的重大一步,标志着我国从此跨入了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家的行列,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方面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

  飞向更加高远的天空

  中国航空工业始终把发展航空尤其是研制现代化航空武器装备作为神圣使命,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如今,中国航空工业在新时代的竞争中,已经开始在国际上寻找发展空间。

  “新时期,中航工业将放量发展非航空民品产业。通过资本化运作、国内外并购等途径,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培育一批适应市场环境、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说。

  “十一五”期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非航空民品产业成果斐然,形成了以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及矿业化工、锂离子动力电池、传统优势产业、大型成套设备和新兴产业为统领的产业格局。燃机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首台QD-128和QD-70燃气轮机相继点火成功、并网发电,十万千瓦级大功率重型燃机中标并进入全面研制;QC70、QC185等军用燃机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汽车产品实现规模化发展,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及发动机、空调压缩机等产销屡创新高,高炉余压透平发电装置、等静压机等一批优势民品蓬勃发展,形成多品种系列化发展格局;汽车发动机及零配件、纺织机械、精密机床、工量刃具、玻璃钢船艇、商业零售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风电叶片的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锂电池、球墨铸管、TFT液晶显示器等快速发展。2010年在剔除产业规模最大的乘用车及发动机的不利情况下,销售收入仍跨上500亿元的台阶。

  林左鸣表示,发展非航空民品,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机制和企业的活力。中航工业出台了很多政策与国际接轨,包括高管、技术和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民用竞争性产品能够有很好的活力,企业有很好的机制。去年我们的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实际上航空产品占的比例不到50%;今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2500亿元。”他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