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关村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

http://www.gkong.com 2011-05-03 00:26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园区企业实现总收入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0%,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在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收入过亿元的有1360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5亿元,占全国的40.4%,80%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这些令人艳羡的成绩背后,是一年来一系列推进中关村创新发展新举措的实施,特别是国务院同意中关村开展“1+6”系列新政策试点,开创了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局面。

  新政助力中关村发展迎来重大里程碑

  自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建设。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示范区开展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8条先行先试政策的改革试点。2010年年底,国务院同意了中关村“1+6”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新政策,进一步为中关村的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中关村发展新的重大里程碑。

  “1”是指搭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该平台下设六大工作组,负责落实中关村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对跨层级审批和跨部门审批加强协调和督办,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有利于政策先行先试的工作机制,形成高效运转、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服务体系。目前,六大工作组均已对外办公,采取“一条龙”服务的方式,集中办理股权激励试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等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服务的有关事项。同时举办了多次政策培训会,着力开展为企业服务的政策宣讲、培训和辅导。

  “6”是指在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的6条新政策,包括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改革、股权激励试点方案审批、科研经费分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与北京市加大了工作对接力度,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已经或即将出台。

  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关键还是人才的竞争。为了进一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提升中关村的国际竞争力,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支持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建设人才特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目前,在中关村企业中,拥有博士、硕士约12万人,海归人才近万人。北京市的中央“千人计划”人才85%以上在中关村;创业类“千人计划”人才39人,占全国总数的1/7。同时,中关村还加快推动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发布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2011年起3年内将建成1万套高层次人才公共租赁住房,并已启用了第一批人才公共租赁住房。

  为了给中关村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好的法制保障,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条例》从创新创业主体、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人才资源、科技金融、土地利用、政府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规定。

  先行先试政策“组合拳”结硕果

  自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中关村祭出了股权激励、科技重大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等先行先试政策“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激发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一是深入开展股权激励试点。目前已有350家单位参加试点,其中中央所属单位146家,市属单位204家。

  二是深化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完善企业投融资环境,探索科技金融工作新模式,大力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极大地提升了中关村的投资价值。中关村上市公司已成为打造“北京创造”、“北京服务”品牌的主力军。金融服务资源进一步聚集,初步形成科技金融机构在中关村聚集的发展态势。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等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已挂牌和通过备案企业总数达到81家。14家商业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开展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国银行推出了“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截至目前,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77家,其中2010年新增上市公司39家,创历史新高;32家公司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中关村板块”。中关村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1/3左右。

  三是开展科技重大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试点。目前已分4批选择了161家单位的252个重大项目先行开展试点工作。

  四是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和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在中关村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承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达968个。

  五是研究制定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先后出台了有关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等政策文件,进一步降低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成本,提高了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六是深化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分11批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99亿元,有效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

  七是实施工商管理改革试点。国家工商总局为中关村出台了43条试点政策,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专门设立了驻中关村办事处。中关村获批成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目前注册商标总量达到51427件。

  八是实施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了中关村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

  做强做大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为全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做强做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2010年北京市制定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重组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建立项目发现、筛选、投资、落地和后续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北京市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资金统筹工作机制,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落地。积极推动实施“十百千工程”,确定了首批123家重点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瞪羚计划”,已认定525家瞪羚企业,大力推动中关村企业做强做大。

  2010年,中关村启动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激发高端创新要素活力。中关村科学城在不占用新土地、不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基础上,整合中央和北京市资源,通过优化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近期已实施了龙芯处理器、大型复杂激光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启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一批创新产业园建设。在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关村启动了未来科技城的建设,服务国内大型中央企业,已确定神华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15家中央企业入驻。

  勾画蓝图 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

  经过20年不断探索和艰辛的努力,中关村创造和积累了多方面体制机制创新经验,集聚了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涌现出大量的重大创新成果,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在新时期的发展地位和思路是什么?

  今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并已正式印发。《发展规划纲要》的批复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今后10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中关村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据了解,今年中关村示范区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同意的“1+6”系列政策措施和示范区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加快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落实国务院支持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不断探索在新领域取得改革突破。同时,将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式发展。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政策全面推进

  本报记者 杨文利报道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务院批复两年来,中关村持续发挥独特优势和龙头作用,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中央和北京市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多位中央领导对中关村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2010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取北京市汇报工作时指出,“中关村的发展,关键是要整合好资源,搭建好平台”。此后,北京市全方位加大中关村示范区发展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形成了一系列推进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新举措,开创了集全市之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局面。

  中关村“1+6”先行先试政策,是推动中关村创新发展新的重要里程碑。

  搭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

  2010年12月31日,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在北京成立。首都创新资源平台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共同组建,重在进一步整合首都科研院所、中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采取特事特办、跨层级联合审批模式,落实国务院同意的各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该平台下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办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组、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组、规划建设工作组等6个工作机构,由来自北京市29个部门(单位)、中关村10个分园的99名工作人员常驻办公,来自19个国家部委的负责人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审批,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先行先试政策扶持等13项受理事项开展工作。

  今年1月底,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正式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5个方面:一是研究和落实中央与北京市支持中关村发展的各项政策;二是开展政策宣传和辅导;三是开展联合审批事项的申报受理;四是组织跨层级、跨部门联合审批;五是加强信息沟通和报送工作。各工作组通过联席会议为申报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的“一条龙”服务。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各工作组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围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十百千工程”重点企业、高端人才引进、股权激励、税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试点工作,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进行讲解、培训,把政府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了解企业需求和问题,帮助解决与政策有关的问题。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的组建是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组建首都资源创新平台,是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首都创新资源整合机制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增强首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首都经济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迈向新台阶的关键之年。中关村将紧紧依托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强跨层级、跨部门的资源整合,逐步在中关村建立起完善高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服务体系。通过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加强与中央单位的合作,统筹推动一批中央大项目落户北京,带动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好带动区域、辐射全国的先导和示范作用。

  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6条政策

  支持在中关村深化实施先行先试改革的6项新政主要内容包括:推进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开展完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对中关村内高新技术企业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权形式奖励个人的,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中央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研究制订股权激励试点方案审批细则,明确审批主体、审批程序等;原则同意在中关村开展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在科研和产业化项目招标、立项等环节中,加大对中关村企业的支持力度,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后补助等试点;在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在中关村先行开展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

  财政部和科技部今年1月12日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全资及控股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方案的审批主体及程序等进行了补充规定,确定由相关部委司局作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方案审批的责任单位,并规定需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方案的审批。

  国家有关部门今年1月出台了3项税收政策,支持中关村创新创业:一是将企业为研发人员缴纳的“五险一金”、医药企业发生的临床试验费等列入加计扣除范围;二是将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由2.5%提高到8%,且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三是对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本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奖励,技术人员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行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试点的通知》。《通知》明确,对于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评估价值或批量评估价值800万元以下的科技成果,由中央级事业单位自主处置,报财政部备案。同时,财政部还出台了《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试点的意见》。此外,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工作有关办法也即将出台,将结合中关村示范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对中关村示范区内的企业在认定条件上进行调整,如在中关村示范区内注册满半年不足一年的企业可以参加认定;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范畴进行了扩充,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研发费占比达到10%的企业,允许以技术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申报等。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