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两会综述:改革开放为“十二五”提供新的不竭动力

http://www.gkong.com 2011-05-15 15:1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为今后五年描绘了新的蓝图,吹响了向“十二五”进军的集结号。

  宏伟蓝图初成后,砥砺奋进入破时。

  12天来,出席两会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凝聚这样的共识: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和深化各领域改革开放,才能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

  “转方式”有多紧迫,改革就有多紧迫

  “十一五”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西柳州这个老工业基地产品订单骤然减少,一度跌入低谷。面对严峻形势,柳州人加大了研发和创新投入,同时痛下决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2010年,柳州多数企业实现了产值和利润的双增长。

  “战胜金融危机靠什么?就是靠改革。”柳州的转型之路,让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委书记陈刚感触颇深:“只有依靠深化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才能真正获得不竭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柳州的经历,正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缩影——今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替期,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强盛了,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不断凸显,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要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还是要靠深化改革,特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国人大代表汪恕诚一番直言道出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心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有多紧迫,推进改革开放的要求就有多紧迫。

  中国的经济转型之路,从“九五”计划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过了15年。“转方式”日益成为共识,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从“共识”到全面“落实”,仍存在落差。根本问题在于体制机制的深层原因。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相对滞后,直接制约着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加快。

  “转方式提了这么多年,政策着力如果仅是为了熨平经济波动,就很难实现目标,应把重点放到改革、放到调整体制机制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认为。

  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开篇明确提出,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特别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发展蓝图精炼而突出地表明了改革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意义和紧迫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焰认为,规划既作了主线规定,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明确了动力设置,就是全面推进改革。

  没有改革,不会有中国今天的辉煌;唯有改革,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今后五年,既是关键期,也是攻坚期,更是机遇期。改革没有退路,必须迎难而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总要伴随各种矛盾,但不转变发展方式没有出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说,“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不随风摇摆,不人云亦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干扰,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迎接全面深刻的变革。”

  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

  为什么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为什么消费启动不起来?为什么一些地方仍在单纯追求GDP增长?为什么“用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存在……

  两会上,针对开局之年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代表委员深入思考,一致认为,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根源在于经济结构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财税体制不配套、收入分配制度没有理顺等。

  “核心一句话,改革没有到位。当前,务必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当过国企老总、民企老总又回归国企高层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代表深有感触地说。

  代表委员们敏锐地注意到,相比“十一五”规划“深化体制改革”的表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用“改革攻坚”作为改革专篇标题的关键词。

  “改革的分量明显加重。”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此解读:“攻坚二字,既突显了改革的难度,又体现了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刀的决心。”

  不仅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还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制度——“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改革的重点作了清晰的部署。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之一,涉及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关系,规划对改革重点表述得非常明确。”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对规划中收入分配改革深表赞同:缩小“三大差距”,关键靠改革,核心是制度安排。在这方面,重庆已经在积极推动。作为全国率先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的地方政府,重庆规划在五年后,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基本翻一番达1万元左右。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改革的推进。

  “‘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而位列首位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全国人大代表石泰峰认为规划的这一安排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说,“十二五”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政府自身的改革。“有形的手”要克服惯性,进一步从市场竞争领域退出,让“无形的手”充分发挥作用。

  “十二五”规划纲要在部署财税体制和资源价格改革时,提出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适当提高资源税税负。

  对此,代表委员认为,这是分税制以来财税体制的重要变化。“改革将有助于解决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对称问题,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一些地方政府对上项目、卖地的冲动。而资源价格和税收的适当提高,可有效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势头,是转变方式最有力的‘经济武器’。”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说。

  深化沿海、扩大内陆、加快沿边,规划纲要为“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勾勒了一幅蓝图;

  培育出口竞争优势、提升进口综合效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规划纲要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开出“药方”;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出一入”间为中国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顺应了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认为。他说,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十二五”期间决心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通过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将昔日的“蜀道难”化为“蜀道通”。

  “关键是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开放才能为大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源要素,带来更多的发展条件,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黄小祥说。

  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价格处于扭曲之中,调整不可避免,但目前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资源价格改革必须要考量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道出了现阶段推进改革的复杂性,以及加强各项改革统筹协调的必要性。

  代表委员们认为,尽管前进的方向已然清晰,但经过30余年的不断推进,改革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增量向存量一步步推进。到了今天,难度逐渐加大,进入攻坚期的改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例如在收入分配改革中,既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配关系,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劳资双方关系以及垄断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廖进球代表说。

  群众新的诉求也使得新阶段推进改革开放面临新挑战:解决了温饱正向小康社会迈进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正经历由“生存到发展”的转型升级,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日益多元多样,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何树山对此很有感慨。他所在的开发区本是以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功能区,但常住人口已有20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社会管理亟待改革创新。为此,开发区在社区内设立了义工、社工等站点。由工会人员和法律专家组成劳资纠纷小组,还设立了信访接待窗口。

  为此,与以往侧重于经济领域改革不同,“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行政体制改革等内容都明确写入相关篇章,体现出了统筹兼顾的改革布局。

  “面对社会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分享改革成果的强烈愿望,必须如规划所讲,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叶小文委员表示,改革是个系统性工程,“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统揽全局,需要与自下而上的动力相结合。

  代表委员们认为,只有人民有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改革进程中如果能激发起源自基层的动力,充分靠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性,就不会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从改革到深化改革开放再到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从发展到加快发展再到科学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力量进一步积蓄,我们要做的就是沿着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吴江林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