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变压器商钱洪金之谜

http://www.gkong.com 2011-05-19 10:16 来源:电气中国

   引言:一个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的企业,创造了年亩均纳税180万元的佳绩,成为变压器行业的排头兵,这家企业就是江苏华鹏集团有限公司。然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25年前,这家公司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奄奄一息。

  促成这种变革的,是华鹏集团董事长钱洪金。从初中刚毕业的农村小伙到一位经历14年军旅生涯锻打的军官,从一个对市场经济完全陌生的军队干部到一位在商海中乘风破浪的掌舵者,从一个家境贫寒的后生到一位亿万富翁……在很多人眼里,钱洪金的经历和成功,都是一个谜。

  在变压器行业,有一个难解之谜: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机电厂,既无地域优势也无技术优势,却在不知不觉间成长为一个资产达20亿元、销售额在行业名列全国第一的企业——华鹏集团(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它的实力可以和进入中国市场的同行业国际巨头如西门子、ABB相抗衡。华鹏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钱洪金甚至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充满自信地向那些外国企业宣布:“再过十年,我们要把你们统统挤出去!”以致这些公司都在研究:华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要破解这个谜,就必须读懂钱洪金。

  这个过去几乎完全不懂经营的军转干部连续救活两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而且成就了自己在变压器行业的半壁江山,他的所有行为都曾是业界的关注点;他被业界关注的每一个点,都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都是一部成功者的大书。

  一个严酷的夏日,笔者坐在了溧阳华鹏集团董事长钱洪金的办公室。我们没有询问他创业的惊人之举,也没有细察他非同一般的创业理念,而是掀开他心灵的一角,把他那些和一般人并无二致的凡人琐事写在笔底,从最普通的层面拨弹他生命的琴韵,帮助大家解开被业界称之为“钱洪金之谜”的谜底。

  谜面:创业之路坑坑洼洼

  触摸钱洪金创业过程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们才发现,钱洪金走上创业之路纯属被动和偶然。但,一路走来,他所获得的成绩足以成就一个生动的创业之谜,而他一路走来的印迹也足以为他的成功做出最美丽的注脚。仔细品读他的创业之路,我们会发现,谜底有时就来自谜面本身,谜面也就是谜底的一部分。

  “你这个人太坏了”

  钱洪金永远忘不了他人生转折的那一天:那是1982年底,天气特别寒冷,他早早地起来,和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就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上路了。

  他很快到了单位,把自行车停进车棚,掏出钥匙打开办公室的门,然后开始打水、擦地、抹桌子。一切皆如往昔。

  然而,就在他刚刚在办公桌前坐下、准备开始这天的工作时,领导把他叫过去,对他说:“你到轧钢厂去上班,现在就走。”

  钱洪金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但领导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于是二话没说,他骑上自行车,离开他工作了四年的单位——溧阳市工业局,到了轧钢厂。濒临倒闭的溧阳轧钢厂新一任厂长就这样上任了。

  其实,领导对钱洪金的突然任命并不是毫无征兆:就在前一天的单位会议上,大家讨论派谁下去管理轧钢厂,钱洪金还偷偷往领导的笔记本上瞄了一眼,看到了一个“钱”字。钱洪金刚开始还担心这个“钱”会不会指自己,但后来想想,单位还有一个人姓钱,是个大学生,比他大10岁,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也比他丰富;再想想自己:初中文化水平不到,尽管在部队经历很丰富,修过装备,当过机关参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呆了三年,但在工业管理方面,他的经历只有短短的四年。于是,钱洪金很放心:肯定是派那位钱老兄去啰!他为此还暗暗庆幸,幸亏不是派自己去。很多年后他才知道,原来领导看重他在部队锤炼出来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钱洪金之所以不愿意去轧钢厂,因为那是一个谁也不愿意去的“破厂”,亏损好几百万元不说,员工还结成帮派,成天打架闹事,是个没人愿意接管的“烂摊子”。

  “既然当时您不愿意去,为什么还骑上车就走?您可以跟领导谈谈您的想法,跟他们说您不想去呀。”记者禁不住问钱洪金。

  “我是共产党员,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能说不去吗?组织叫咱干啥就干啥呗!”钱洪金一脸的认真。

  “您也不收拾收拾,带上点您自己的东西过去?”我们又问。

  “带啥?我什么也没有,都是国家的东西,我把钥匙给了领导就空着手出来了。”钱洪金又一脸的认真。

  “那您就这样上班吗?不向领导表示一下自己的想法?”

  “有!第二天我找到当时的工业局局长,跟他说:‘你这个人太坏了!’”钱洪金说着一脸纯真地笑了起来。

  “你这小子真行”

  钱洪金走进轧钢厂,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地下是一滩烂泥,车间里到处扔着废铁、废钢,墙壁已经裂开了缝隙,一台台停止运转的机器已经布满了灰尘,工人大多是当地的农民,一不留神就跑回家干农活去了,一些员工还结成几个帮派,动不动就打得头破血流,轧钢厂副厂长、副书记都是技术出身,根本不把钱洪金这么一个“外行”厂长放在眼里,合计着要把他“弄下台”。

  钱洪金首先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要求员工严格按规定时间上班,严守纪律,谁要是不服管,就把谁免掉。有人恐吓、威胁他,但他无所畏惧,果断地开除了一些迟到早退、不守纪律的员工。一段时间之后,大家老实多了,但打架、闹事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这天,钱洪金在办公室里听着一帮人吵吵嚷嚷,出去一看,两拨人就要打起来了。原来,轧钢厂实行24小时轮班制,12小时一班,当时正是农忙的季节,工人家里都种着地,东村的麦子不成片,员工可以今天回去割一点,明天再回去割一点,不影响收成,而西村的麦子是一片一片的,必须一起割;因此,西村的工人闹着要放假,东村的不想放假,两边争得快打起来了。

  放假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轧机停产需要提前几天做好准备,否则很多东西都会被浪费,光把炉子重新加热就要3吨煤,即使只是温度低了重新加热也得加30%的能耗,这对工厂是一笔不小的损失。于是,钱洪金给他们下命令:“大家都开机去!要上班的去上班,不上班的就回去!”

  大家毕竟害怕丢了工作,乖乖地回到车间,开了机,但有的人嘴里仍然骂骂咧咧。

  半小时后,传来钱洪金的命令:请大家接好班,做好准备,从后天开始放假两天。

  员工里传出一片欢呼声。很多员工这时开始发现:钱厂长看似强硬,实际上是一个很人性化的人。

  在那个保守的计划经济时代,钱洪金在溧阳县首先对员工实行按劳取酬制度。他刚到厂里时,员工每月收入只有30多元,一些员工说:“给我100块钱1个月,我就天天干活。”几个月后,他们的目标实现了。一些员工又说:“给我120块钱工资,我就是天天加班干活也情愿。”几个月后,他们的目标又实现了。这时,钱洪金的目标也实现了:工厂产量一下提高了三四倍。而此时,钱洪金自己还是按公务员级别领工资,一个月60多元。

  钱洪金接管轧钢厂的第一年,就使这个过去的“烂摊子”扭亏为盈,并上缴利税50多万元。

  俗话说,“树大招风”。眼看着一个破厂在钱洪金手里散发出勃勃生机,荣誉来了,风言风语也随之来了。有人说钱洪金贿赂了银行行长好多钱,有人说他侵吞了公司大批国有资产送给干儿子……一时之间满城风雨。

  钱洪金丝毫没有辩解,而是主动邀请纪委对公司账目进行审计。历经4个多月审查,纪委书记对钱洪金说了这么一番话:“你了不起!你这小子真行!你每次招待别人,都自己交五毛钱粮票,每次都把自己交的钱记在账上。我自己下去还没有这么做呢。”

  “给我三个月时间”

  钱洪金的经营管理能力引起了工业局领导的注意。1986年11月,他被派去接管另一个“烂摊子”——溧阳机电厂。

  跟4年前的轧钢厂相比,机电厂的情形更糟:工厂成立十几年来换了十几任厂长;到了上午10点多,有的人早早的就下班了,有的人却刚刚来上班,上下班的两股人流汇到了一起;几个车间主任带头去外面给人打工,挣的钱多就拿回来一起分,少了就拿出来请大家吃饭;几乎所有的员工都从厂里偷东西回家,小到做变压器的铜线,大到厂里生产的一整台电风扇。

  和轧钢厂一样,这里的员工对钱洪金这么一个“外来的和尚”很不服气,千方百计想把他弄下台。钱洪金到厂里第一次召集党员干部开支部会议时,一位工人拎着一台录音机就往会议室里闯,要给钱洪金录音。

  “你把它拿走。”钱洪金对他说。

  “不拿!”对方态度很强硬。

  “真不拿走?再不拿我就扔出去了。”

  “你扔一下试试?”他料定钱洪金不敢。

  话音未落,只听得“咚”的一声,录音机被钱洪金扔出门外30多米。

  那人一下被镇住了,灰溜溜地跑回了车间,此后再也不敢生事了。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很多:一位员工在钱洪金找他谈话时,兜里揣着个钢球,随时准备和他打架;一些员工故意把拖拉机开到工厂门口堵住大门;20多名员工联合给有关部门写信,要求免除钱洪金的厂长职务……但钱洪金从来没被吓倒,每次反而是那些闹事的人被他镇住了。

  钱洪金给近500名员工下的第一道命令是:上班,不管你干不干活,一定要来厂里上班,否则就扣工资。但有的人还是我行我素,一个小伙子每天起来做早点卖,卖完才去上班,每天迟到一个多小时。虽然他把自己的活干完了,但对其他员工造成了很坏的影响,钱洪金扣了他10块钱工资。

  第二天,小伙子的父母找到钱洪金家,说你把我儿子的工资扣了,我们现在没钱吃饭了,到你家来要饭吃。

  但眼前的情形让他们一愣:钱洪金和儿子正在吃饭,桌上只有两盘青菜,和他们想象中的大鱼大肉太不一样了。

  “我们家里就只有这么点菜,你们愿意的话一起来分着吃。吃不吃?不吃的话我还有事要出去。”钱洪金说。

  对方没有吃,但站在那里吵吵闹闹。

  “你们闹什么?他不上班,我扣他工资,这有什么不对吗?”钱洪金说。

  “原来人家都这样,我儿子为什么就不能?”

  “原来是这样,但现在不行!除非他不想干了。”

  ……

  吵嚷了半天,老两口毕竟担心儿子会失业,还是回家了。

  自那以后,机电厂的员工都老老实实地上班,没有人敢迟到早退。

  钱洪金用了半年时间把厂里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而且决心改行专业生产变压器。但他遇到了最大的问题——产品卖不出去。他去拜访客户,对方指着两台变压器说:“你看看,这是人家的,这是你们生产的,你一看就知道质量相差有多大了。”

  钱洪金无言以对。临行,他跟对方说:“你给我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后如果我们的产品还不如人家,以后你就不要再买我们的东西了。”

  钱洪金一回去就抓生产质量。结果这回车间主任看钱洪金不懂技术,撂挑子不干了,等着看他笑话。

  谁说少了车间主任地球就不转了呢?钱洪金亲自上阵,到车间里盯着员工干活,看看最优秀的工人做多少,把这个数写黑板上,谁达到这个指标就给谁发奖金。

  结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一下子提上去了,当年的产值就上升到1000多万元。

  接下来,溧阳机电厂在钱洪金的带领下一路乘风破浪向前:

  ——凭借质量、服务及价格的优势,溧阳电机厂生产的变压器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迅速占领市场,1993年电机厂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而当时钱洪金仍然在工业局按公务员级别拿100多元工资。

  ——为突破技术瓶颈,1994年,钱洪金派了一批员工到拥有雄厚技术力量的西安变压器厂学习技术,迎来了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开发了拳头产品——110kV变压器, 并迅速占领市场,同时带动其他产品的开发。

  ——1998年,取“华夏之鹏”之义,机电厂改名为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在此前后,华鹏还兼并了几个企业,并成长为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华鹏集团。

  ——2001年,华鹏成功改制,并以更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几年间资产从1亿元上升到近10亿元。

  ——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国字号奖牌被华鹏一举揽入怀中。

  ——2009年,华鹏获得国内机械行业质量奖的最高奖项——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

  ——从2005年至2010年,华鹏连续六年被评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

  如今,华鹏在同行业产品中销售量名列第一。但钱洪金没有止步,他把目光投向阿尔斯通、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在与他们的比照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在不久前的一次行业会议上 ,东芝、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代表向钱洪金道出了困惑已久的疑问:“华鹏何以能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成为变压器行业跑得最快的企业?”

  面对疑问,钱洪金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很自信地对他们说:“10年后,我们要把你们挤出中国市场!”

  谜底:一滴水与大海,一缕晨曦与一轮太阳

  沉醉在钱洪金充满激情和个性的创业故事中,我们发现,取得谜底的钥匙就在他的言语和他走过的路中。他独特的经历和十足的个性使得“钱洪金之谜”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样板,这其中的一些故事片段和只言片语也许就可以成为揭开谜底的一把钥匙。

  军旅生涯最甜蜜的回忆

  军旅生涯再苦再累,那都是大多数转业军人一生中最甜蜜的回忆。这种甜蜜不是因为这段经历本身的美好,而是因为它使一个无知少年变成一个成熟军官,锤炼了一个人性格中最顽强也最出色的那些部分。

  1964年,为了达到入伍当兵体重必须达到50公斤的规定,钱洪金特意在那天早上多吃了几碗饭,最后终于穿上了那身军装。随后,钱洪金在北风呼啸的冬天,在戈壁滩的盐碱地上摸爬滚打,泡菜根、小米饭、饥饿和劳累是那段岁月留给他最深的感受。“不是环境改造人,而是人改造环境”,老班长这句话支撑着钱洪金走过了那段艰辛岁月,也使他在日后创业过程中勇往直前。

  军旅生涯留在钱洪金身上的印记随处可见: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工厂,晚上十点多下班;干起事情来雷厉风行,走起路来把身边的人累得气喘吁吁;出差到徐州、枣庄、青岛行程1000多里,他都是夜里12点出发,早上8点到达,把司机留在车里睡觉,他自己去办事,晚上8点开始往回赶,第二天照常上班而且精神矍铄,很多年轻小伙子都比不过他。

  难怪很多人说他是“六十岁的年轻人”。

  而在华鹏的管理中,军事化管理随处可见:员工刚到企业上班就要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军事化训练,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节俭”;华鹏员工坚持做了很多年体操;钱洪金到车间检查时,经常会像部队检查卫生一样,用手往机器上一摸,如果发现手上有灰,相关责任人就得受罚;一次,华鹏租用公安厅的场地进行选举活动,员工排成四队,站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一个人说话。公安厅有的人看了很感慨:“没想到一个企业治理得这么好!”

  赏与罚

  在华鹏,如果一位员工由于技术创新为公司带来了效益或节约了成本,他将得到一笔不菲的奖金,奖励几万元是很常见的事情,有时甚至高达几十万元。为奖励一些业绩优秀的中层干部,公司会派他们到国外见习考察,华鹏90%以上的中层员工奋斗去过国外考察。而一旦出现违纪或者给公司带来损失的事情,相关的责任人也会被罚得很惨,有时高达好几万元,甚至被罚得只剩下生活费。

  皮夹克、奥迪和16块钱

  1991年,华鹏给每一位员工发了一件皮夹克。这在当时是很名贵的衣服,一般人都买不起。一时之间“皮夹克”成为华鹏员工特有的标志,使得其他人很羡慕,华鹏人很骄傲。

  1992年,华鹏有了溧阳县第一辆奥迪车。一天午饭时间,从这辆奥迪车上走下来5个穿皮夹克的人,路人不禁侧目:不知他们会到哪个高级宾馆用餐?

  却只见他们走进了马路旁边的一家小饭店。店主自然也认识“皮夹克”,于是心里暗暗庆幸:今天可以发一笔小财了。

  结果,5位“皮夹克”一共吃了16块钱。

  这样的美谈在钱洪金身上有很多。他会要求公司的销售人员必须住三星级以上宾馆,而他自己却住最普通的宾馆,甚至打过地铺;去国外考察,14天他才买了两次水喝。

  “我要是奢侈,工人也会跟着奢侈。我们厂里1600多人,一个人浪费一块钱,加起来就是1600多块呢。”钱洪金说。

  独特的食堂文化

  钱洪金认为,员工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企业才能发展。所以,在1982年接手轧钢厂发现伙食费被贪污、员工伙食太差时,他首先整顿的就是食堂。他紧紧抓住采购环节,要求采购员记账,干部不许到食堂吃白饭,和员工一样自己交饭票。这样下来,员工吃得好多了,伙食费还减少了。

  现在的华鹏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食堂文化:公司食堂为每位员工免费提供一顿午饭,两荤两素随他们自己选,米饭吃多少要多少;但不许浪费,只要发现谁倒了一勺饭,就罚款50元。

  据说,一些华鹏的员工周末回家吃饭时发现家里的菜还不如单位食堂的好吃,于是骑上车,跑单位吃饭去了。

  善待供应商

  在多数生产厂家眼中,自己与原料供应商之间是“买卖关系”,供应商得巴结生产商。钱洪金却提出,要“善待供应商”。华鹏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大型分供方会议,妥善安排食宿,从不收取会费,还给在本年度中表现优秀的供应商颁发奖状和奖金。这在当前的买方市场中实在是少见。

  有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华鹏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帮帮助解决;供应商资金周转困难时,华鹏在自己资金困难的情形下给对方结清1200万元货款。华鹏的友善换来了与供应商的共赢:带着感恩的心情,一些供应商又全力帮助华鹏,有时原料紧张、价格上涨,供应商会主动以最优的价格留华鹏,有的还免费帮助华鹏代运货物,节省了大批运输费用。

  慈善企业家

  十几年前,教育局一位员工老李因为妻子患重病欠下了一笔债务,最后妻子撒手人寰,给老李留下满身的债务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眼看就要开学,两个孩子的学费都没有着落,走投无路之间,老李想起了流传在溧阳百姓中一句这样的话:有困难,找钱洪金。抱着一线希望,他来到了钱洪金家。

  第二天,钱洪金就让妻子给老李送去2000块钱。此后直到老李的两个孩子大学毕业,钱洪金每年都会给他们一笔学习费用。

  在溧阳,得到钱洪金这样帮助的人有不少。钱洪金还是溧阳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多年来,华鹏捐赠地方、学校、敬老院、解困基金、助学基金、建设基金等1200余万元,其中助学基金达近300万元。他还兴办了一个福利型工厂,解决了42名残疾人的生活问题。

  “我永远都是农民的儿子,忘不了曾经经历的艰辛和苦难。所以,我愿意尽力去帮助那些如我当初一样处于困难中的人。”钱洪金说。

  关于旧毛衣的回忆

  在华鹏员工小郑家的衣橱里,珍藏着一件毛衣:尽管它的样式已经过时,但它静静地躺在衣橱的一角,承载着小郑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几年前,小郑离开家乡陕北,来到华鹏工作,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几乎一贫如洗,买不起一身像样的衣服。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到华鹏第一天,钱洪金就让妻子王辉带着小郑和几个同来的员工,到市场上给他们买了生活用品,送到员工宿舍,还给他们每人买了一身衣服。小郑最喜欢的就是这件毛衣,它伴随小郑度过了好几个寒冬,直到后来毛衣旧了,他的生活状况也好转了,他让妻子把毛衣洗干净、叠好,放在衣橱里作为永久的纪念。

  类似这样的故事几乎在每一个刚进华鹏的员工身上都发生过。

  ……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缕缕晨曦源自太阳。本文只能掀开钱洪金的人生之一角,在点滴的细节故事中折射出一个企业家的人生历程。如果说钱洪金的人生和创业历程是一本书,那么,本文只是其中的一个篇章;其余的部分,还需要您去细细品读——因为他值得您去品读。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