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合同能源管理遇冷LED推广遭遇瓶颈

http://www.gkong.com 2011-05-27 15:29 来源:南方日报

  led照明产品,一直以其较强的节能效果而备受专家和政府推崇。然而其高企的价格,却让众多用户望而却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发达国家的节能新机制 —合 同 能 源 管 理 模 式(EMC),这一模式曾经给LED照明的推广带来光明前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最近有专家透露,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并非想象的那样顺利,节能服务公司面临融资难、诚信机制和财政税收配套缺失等一系列困难,LED的推广寄希望于合同能源管理仍是难上加难。

  合同能源管理成功率不足10%

  广州照明协会副会长张东升向记者介绍,合同能源管理(EnergyManagement Contracting,简称EMC)的实质就是用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模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它可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用户使用未来的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

  据了解,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对每年节省的电费,按比例由节能改造的双方分成,逐年返还,直至完成合同约定金额为止,合同执行周期较长;二是每年节省的电费,全额返回给LED企业,直至合同约定金额为止。这种模式回款速度快,更受LED企业的青睐。

  “如果真正按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进行,提供LED服务的公司也是有利可图的。但是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张东升向记者透露,目前我省合同能源管理的成功率只有5%—10%。其中民营企业比较好推广,国营企业就相对比较困难。

  LED照明产品因其高昂的价格,使它在广泛推广的过程中遭遇瓶颈。据张东升介绍,一根1.2米长的光管,需要278颗芯片,如果按芯片制造商Cree的报价,一颗芯片一块钱算,一根灯管就需要近300元钱。而普通节能灯只要几十块钱。

  张东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我国LED产品制造能力在全球占50%,但利润却是最低的一环。LED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都在国外,这是影响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其次还有生产成本高、缺乏国家标准等因素。

  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LED的企业已达到2400多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应用产品和配套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有1700多家;其次是封装企业,约有600家;最少的是从事外延生长、芯片制造的企业,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总共只有40多家。

  一些企业因为LED费用太高而丧失了改装应用LED的积极性。正因如此,合同能源管理便应运而生,然而它的推广也不容乐观。

  企业缺乏诚信导致官司不断

  “实际上合同能源管理是一个双方都能获利的合作方式。但是因为一些企业缺乏诚信,常常引发纠纷,甚至一纸诉讼告上法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深圳启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总经理周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他指出,节能服务公司因为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风险,在获利时就需要将资金占用、人员费用等一系列因素都考虑进去,但一些企业以各种理由故意延迟支付甚至不支付节能分享利润,打击了节能服务公司的积极性。

  由于缺少独立的第三方对项目节能量进行评估,用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对节能效果说法不一,再加上缺乏节能服务标准等因素都制约着合同能源管理推广。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些企业进行了LED改装,但因为缺乏具体的能量检测标准,使得它与风扇、空调等电器的耗电量难以准确测量,以致在支付费用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相互扯皮的情况。

  他还提到,一些企业客户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合作之后,随意改装线路,搭建其他电项目,造成节能效果不明显,节能公司的投资回报也是遥遥无期。

  周明认为,要想杜绝上述情况,就需要企业提高诚信度。政府也应实时监督,并制定相关的一些强制性的法规约束。提倡节能意识,保障双方利益,推动LED的运用和推广。

  市政工程、国企没有推广积极性

  “相对来说,合同能源管理在民营企业推广较容易,但是在市政工程和国企中就比较困难了。”周明表示,由于财政上的问题,一些国企并没有推广LED的积极性。

  据记者了解,自2009年我国科技部公布了10城万盏LED灯的计划以来,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并迅速演变成21城数十万盏LED灯的热潮。尽管政府大力推广LED照明市场的改造,但形势不容乐观。

  周明认为,影响LED推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财政税收配套不完善。当节能公司与相关业主签订协议之后,由于各部门财政只能支付已使用的支出,这样节能公司将可能面临无法获得支付的困境。这样不仅影响了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也影响到了节能公司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积极性。

  另外,在国营企业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相比较私营企业的自负盈亏,国营企业在节省电费方面显得动力不足。有节能公司向记者透露,近几年,常常因为财物上的问题导致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的流产。

  周明指出,在税收上的配套不完善也影响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他说,“税收是按合同上的总额收取,而实际上,节能公司的收入是通过分期收款的方式进行,因此这给节能公司带来了很大的财政周转压力。”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周期长,期间的政府机构人员的调动也给合同执行带来了变数。

  LED企业融资步履维艰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LED企业面临融资困境。多数节能服务公司经济实力并不强,无力保证其贷款安全性的担保和抵押。再加上合同能源管理的周期较长,一般一次投入需要三到五年,有的甚至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获得回报。节能公司在后续投入方面面临较大资金周转压力。

  周明向记者介绍,节能公司主要通过四种渠道融资,包括企业之间的合作、租赁形式、银行支持以及节能投资公司的支持。他表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租赁行为并不是长久之计,在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上很难把握。银行贷款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银行贷款步履维艰。

  一些业内人士开始呼吁开发适合LED照明项目特点的金融产品。

  “深圳作为LED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已经成立了产业联合会,目的就是在政府和企业间发挥桥梁作用。”周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还有一种融资模式是由4家以上企业自愿组成一个联合体,联合体成员之间协商借款金额、联合向银行申请贷款、联合对贷款提供担保,每名成员均对小组贷款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联贷联保模式。

  他认为,LED照明项目没有较高的内部收益率和特有技术,依据单个项目进行融资很难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因此银行贷款成为从事LED照明项目的节能服务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多节能服务公司自身的固定资产少,产品设备在EMC合同结束后也要移交给用户,这使其很难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银行提交融资申请。

  周明向记者介绍,现有的金融产品中,很多节能服务公司并不是以合同人员管理项目的名义融资,而是以中小企业的方式。贷款也多是中短期的,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在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贷款时,要求项目投资回收周期在5年以内。而一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回收周期在6年以上,这给节能服务公司贷款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问题

  节能服务市场混乱

  部分成功项目内部收益率低

  据统计,目前,全国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超过了100家。有研究合同能源管理的专家指出,目前,从事LED照明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主要分两类:一类由LED照明产品的生产企业衍生而来;另一类节能服务公司是在原有节能服务内容中加入了LED照明部分。但节能服务产业市场不规范,缺乏评价标准也是不容忽视的。

  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能源服务公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诸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办法、合同规范及其履约道德准则等。同时也缺乏评价节能服务公司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节能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他还透露,在采用合同能源模式较为成功的LED照明项目中,项目内部收益率有些甚至达不到17%,而这一收益率也是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周期为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够达到。有些公司为了能够拿到项目,会宣传合同周期可以签为3年甚至更短。压低价格、压缩EMC执行周期等方式的恶意竞争,造成项目用户认为LED照明项目是高回报甚至暴利,从而会进一步压低节能服务公司的利润甚至生存空间。

  据了解,目前国内开展LED照明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并且,这些节能公司还要面临新技术新产品的挑战、节能效益下降、业主违约等一系列的问题。

  该负责人指出,成立专业、独立从事LED照明的节能服务公司迫在眉睫。专业公司把LED照明和EMC有机结合,才能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观察

  明年LED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推广或需要更多的方式

  2010年6月24日,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LED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指出,到2012年,LED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成为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群,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以上。到2015年,LED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成全球LED封装中心和最大的产品生产应用基地。3年内,广东省的道路照明、主要公共场所和机关照明基本实现LED照明。

  据了解,目前由广东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发起的中国首个大型合同能源管理联盟已落户深圳。据了解,该联盟汇聚LED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金融机构、检测机构、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招标公司、律师事务所、能源合同管理服务公司等。

  有专家表示,深圳在LED推广上可以有更大作为,目前LED室内照明技术比户外照明更成熟,深圳若能在市民中心等公共建筑中推广LED改造,可为本地近3000家上下游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遇。

  专家指出,我省合同能源管理的成功率不到10%,合同能源管理推广任重道远。我们应该规范能源服务市场,强化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建立并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一个集合政府、行业协会、LED企业合作平台有待建立。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