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路正宽

http://www.gkong.com 2011-06-29 14:10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图为浙江省诸暨市富润纺织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纺纱车间工作。

  从当初的个体户、“前店后厂”,到后来“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再到如今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是不断集聚、集群化发展的历程。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通过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达2000多个。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中,共生共荣、共赢发展,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小集聚催生大产业

  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要有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还需要大批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配套生产,形成大树与小树共生共荣的“森林经济”现象。

  走在晋江市陈埭镇呈“井”字形的4条大街上,仿佛进入了一个鞋的海洋。在这里,600多家鞋具、鞋材企业鳞次栉比,绵延数公里;大至制鞋的机械设备,小到鞋钉、鞋扣,制鞋业需要的材料应有尽有;在这里,聚集了安踏、康踏、德尔惠等诸多知名运动鞋品牌。

  谁也无法想象,20多年前陈埭镇曾经无鞋可买。如今的晋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年产运动鞋超过10亿双。“正是依托于20多年来不断聚集的产业链优势,晋江鞋业才能一步步做大,并涌现出众多品牌,成为‘中国鞋都’。”晋江市常务副市长洪于权如是说。

  小集聚催生大产业,晋江鞋业的发展历程,正是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前店后厂”模式,到后来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再到如今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舟”。

  “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要有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占领产业制高点外,还需要大批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配套生产,形成大树与小树共生共荣的‘森林经济’现象。”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沈青说,“那么这些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发展?靠的是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靠的是产业链的完善和聚合,靠的是‘团队作战’的威力,来实现一个产业的共同发展。”

  集群化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大方向。目前,在我国沿海城市、沿江和内陆地区,都已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统计显示,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资金共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等技术进步项目达2468个。在2010年,一些地方利用区域优势和特色,通过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达2000多个,部分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方面也迈出了步伐。

  分工协作提升竞争力

  在产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离配套供应商越近、专业化分工越细、产业链协同程度越高,产品就越有竞争力。

  在位于广东佛山罗村的新光源产业基地内,有一栋厂房颇为“特别”:在这间由佛山市南海楚光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和广州赛福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租的厂房里,南海楚光生产线上的LED灯珠,可直接安装在赛福公司的灯饰产品上。

  合租厂房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更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中小企业了然于胸的“道理”:在产业集聚区内,离配套供应商越近、专业化分工越细、产业链协同程度越高,产品就越有竞争力。

  “我们调研发现,凡是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达的地区,产品的品种和门类配套都十分齐全,许多产品的配套半径均在50公里至100公里以内。比如,产业集群高度发达的江苏昆山市、广东东莞市的汽车配件和电脑产业,都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完成配套。”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秦志辉说,通过“多品种集中生产,多企业集中采购,大企业集中装配”,产业集群内会迅速形成“小产品、大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专业化分工带来了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不断集聚,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目前在晋江,生产运动鞋从鞋跟、鞋帮、鞋机到面料、销售展示等都可以在几个镇内完成,畅通的信息流、资金流,也使产品设计能力大大提高。

  如今,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已拓展至全产业链。如在浙江义乌小商品配件市场、广州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都有上万人从事着原辅料的采购、供应、销售、物流配套等服务工作。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催生了成千上万的“绿叶”型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规模优势。

  完善服务夯实基础

  中小企业面广量大,自主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加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

  在江苏常州,当地的地板企业说起新型板材生产力促进中心都赞不绝口。近年来,常州地板产业集群的企业以中心为依托,相继开发出“V形槽”、“真木纹”以及地热地板、秸秆地板等多种新技术、新产品,获得了70多个国家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

  “以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载体,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我国中小企业面广量大,自主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加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

  数据显示,2010年,在产业集群或中小企业集聚区,工信部已先后支持建设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38个,认定了1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带动了一批地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18个省份已认定公共服务平台858家。

  类似的公共技术“孵化器”已成为中小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郑昕表示,“十二五”期间,在引导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将着力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进而提高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

  据介绍,2011年工信部将重点推动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和大中城市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抓好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工作,认定和支持180个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除了将继续安排扶持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外,还将重点在产业集聚区扶持公共服务平台,以达到“扶持一两家,受益一大片”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子,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