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核电事故后的日本新能源财团模式

http://www.gkong.com 2011-07-06 11:52 来源:能源

  与其它产业类似,财团在日本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当下,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福岛核事故之后,太阳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核电阴影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对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更加重视。据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副社长本间充预计,日本太阳能市场将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翻番”也不是没有可能。

  日本财团模式

  资源短缺的日本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发电、垃圾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制作燃料电池,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寄予厚望。经过多年发展,太阳能在日本已逐渐普及,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太阳能发电装置。

  日本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形成诸多相关产业。仅在太阳能发电产业领域内,就有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变流器以及架台等周边产业,此外还有住宅厂家、电器设施店等等。每一个产业一方面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又都是整个日本新能源战略的细节支点。

  日本的战略选择是潜藏在暗处,并从“细节”上来控制世界。类似三井物产的这类综合商社是日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纽带,是民间与政府对接的桥梁,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认为是“产业组织者”。

  日本的综合商社实际上是产业商业和金融的一个结合体。日本之所以能够有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能有持续的竞争力、产业升级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样的商社。

  日本政府最近提出,今后将把太阳能发电相关成本削减到三分之一,再下一步将削减到六分之一。对于成本控制问题,本间充表示:“三洋已经于去年开始推进生产革新活动,从材料的分析到制造工序的革新,成本已经削减了百分之十几。而且我们还引进了新一代HIT太阳能以提高效率,同时正在设法利用最新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控制成本。”三洋能有这样的成绩,靠的就是日本财团对它的梳理。

  从日本财团的角度来看,各个日本光伏企业实际上是日本整条太阳能产业链的一部分,因为日本的整个产业链是一套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它不像中国企业基本上还是属于组装型,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一个下端,而日本要求的是全产业链竞争。

  举个例子,三井物产自90年代后期便开始着手致力于太阳能发电的相关事业,把迄今为止公司内各部门从事的太阳能发电相关事业集中在一起,成立了推动电力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本部,重组组织机构,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以期开展能够发挥公司整体综合实力的事业。2008年6月又成立了太阳能产业事业部。他们的强势在于,为了解决太阳能发电的有关问题,积累了从产业上游至下游广泛开展事业活动的经验。具体而言,在产业链上游开展多晶硅相关事业,销售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的材料;在中游销售太阳能电池模块和系统设备、以及策划销售燃料电池的零部件、设备、系统并且研究产品的用途;在下游开展IPP(独立发电事业)项目、提供发电项目专门系统、开发有关新能源的解决方案等,囊括整个价值链的事业活动。

  中国则没有日本综合商社这样的组织。中国企业更多涉及的是企业管理、企业竞争,都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然后再去谈宏观经济,汇率和GDP。一个是微观,一个是宏观,但是没有中观,商社其实就代表着中观。中国现在还处于企业竞争的时代,还没有人想到真正的竞争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竞争。如果占领了某个产业在全球的市场,这个产业很自然就能盈利。如果在这个产业中我们被压在最底层,这个产业中的上下游企业实际上最多只能苟延残喘。

  中国如何借鉴

  中国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已有10家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每天还有数以亿计的民间资本奔突欲入。但另一边,高昂的硅原料成本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两头在外”的格局也给光伏厂家戴上了无形的箍套;而前段时间多家中国光伏企业IPO“破发”的尴尬,更彰显了这一行业残酷的一面。

  光伏界一向有“拥硅者为王”的说法。随着近年来光伏行业的爆炸式增长,上游硅料的紧缺更推高了中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令后者利润受到严重挤压。

  光伏太阳能最主要的原料是多晶硅,日本多晶硅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三菱电机拥有业界最高效率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而中国光伏太阳能产业的核心装备、零部件几乎都是从日本进口,这直接导致国内太阳能成本的上涨。

  同时随着大量资本向上游领域渗透,有关光伏企业更适合一体化还是专业化发展的争论,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话题。 所谓一体化,是指打通光伏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即一家光伏企业既做上游也做下游,实现一体化发展;所谓专业化,则是指仅仅从事产业链中某一段的生产。

  显然我们可以轻易看到一体化模式更有竞争力,也更有生存空间。若只做产业链的一段,抗风险能力就很差;而一旦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对企业来说就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尽管理论上专业化分工更合理,但由于原材料供应不充分,市场又受到政策因素的左右,光伏行业抗风险的要求就比专业化要求更高。因此,很多公司也是被迫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而且国际上对这种上下游打通的企业认可度更高——因为它可以拿到稳定价格的原料,能更好地控制成本,由此供货状况也会较好。

  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虽被称为制造业大国,却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与核心技术。中国现行的经济形态更注重概念性而忽略了可持续性,企业应该从各自为阵的竞争方式转而联手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竞争方式。

  由于国内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无序竞争,很多商机、价值都被内部消耗掉了。与此同时,日本近年来节能技术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出现扭亏为盈的倍增趋势,使日本经济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大幅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日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晋身新能源大国的行列了。

  中国目前尽管已经成为新能源生产大国,但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不能进行技术革新,规模再大也是为他人做嫁衣,新能源革命光鲜的背后,恍如烟花散尽般的空阔。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