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京沪高铁不堪“雷击” 电气化系统成薄弱环节

http://www.gkong.com 2011-07-13 11:43 来源:慧聪网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在“千呼万唤”之后正式投入运营。然而运营不到半个月,10-12日内就连续发生两次接触网电力故障,虽未造成乘客的生命财产损失,但“车厢的闷热,供给不足的食物和不间断的走走停停”还是让旅客们心有余悸。

车厢闷热,旅客纷纷出来透气

  7月10日,山东省雷雨大作,京沪高铁接触网不堪“雷击”,接触网断线导致长时间停电,7月12日,雷雨依旧,京沪高铁再次断电停运,原因仍是接触网,电气化系统成为京沪高铁的最薄弱环节。

列车纷纷晚点

  还记得6月初,国内30名工程界知名院士、专家,对即将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进行了检查评估。认为,京沪高铁在工程建设、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等多个方面有重大技术创新,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具备投入运营条件。现在回头看看,这个检查评估恐怕是不全面的,通过这几次事故的教训,京沪高铁需要将安全置于比速度更高的位置上,对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重点是电气化系统主架构——接触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铁专家王恕梦如此表示,京沪高铁接连出现事故,都是因为技术环节最薄弱的接触网,对于尚处磨合期的京沪高铁而言,属正常范围。处于磨合期就可以频发事故吗?高铁电气化配置(包括通信信号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的建设),以及电气化和信息化配置部分已经占到高铁投资的25%~40%,电气化系统也作为高铁技术要求较高的部分,如此多的投资与研究,怎能一开始成为高铁建设的薄弱环节。难道没有“人身安全威胁”的事故就不叫“安全事故”了吗?

  中国的高铁已不是第一次出现问题了,2009年的武广高铁,也是在试运营的前3个月内设备多次故障,仅媒体披露的就有5次,西安、郑州也相继发生过类似的停运现象,难道这还不能让京沪高铁得以重视吗?当然,笔者再此并不是要指责什么,只是如此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搭建起来的京沪高铁,让人们在热烈期望之下渐渐对高铁增添了更多的隐忧。有网友甚至如此调侃“以后刮风下雨,还是不坐京沪高铁吧。”

  已经有再一再二,千万不要有再三再四,铁路部门必须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并对每一起事故都给公众详细地解释,拿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才能逐渐挽回公众对京沪高铁的信心,否则只能令公众愈走愈远。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