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风电业正经受考验 五大风电人物共话行业现状及未来

http://www.gkong.com 2011-07-14 11:56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

  中国风电业正在经受考验,6大风电领军企业带队所言和他们的经历,某种程度体现了国内风电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风电产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风场事故频发、风电并网难、弃风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开始集中爆发,风电行业增长空间日益萎缩。政策转向成为必然,行业拐点已经到来。

  此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在公开场合表示,风力发电未来将会达到与水力发电相同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支柱能源。然而短短两个月之后,政策迅速转向,出乎市场预料。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首次将新能源作为单独门类,列入指导目录的鼓励类,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其中风电是唯一被涉及的新能源产业。

  同时,中国将停止风电采购补贴的消息接踵而来,风电产业真有些“祸不单行”的意味。

  实际上,在经历了并网难,被迫弃风之后,今年的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再次将风电产业推向了风口浪尖。以“2 24”甘肃酒泉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为代表的几起脱网事故,直接导致598台风电机组脱网。这起事故堪称“我国风力发电发生的对电网影响最大的一起事故”,凸显了风电场建设、运营中的诸多问题。

  恰恰是在这种行业风云变化的情况下,我国渐次形成了如此的风电空间格局:北方区域和沿海区域是风电场建设的集中区,环渤海区域是国内外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聚集地,长三角和珠三角也培育了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钢

  作为最早一批风电从业者,武钢将风电看成是一个长跑项目。

  他这样比喻公司的成长:“一切都是自然法则,就像植物的生长,从撒下种子到浇水施肥,让它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到最后成材,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完成。”

  教师出身的武钢,其父母也都是老师,他大学毕业后也做了几年老师,后来又到人迹罕至的风电场工作,在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都处于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这造就了武钢单纯、稳健的风格。这种风格同样融入到了金风科技的血液。或许,正是这种风格,使其侧重质量和技术,但在速度上稍逊一筹。

  从目前中国风电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的竞争中谁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得天下,未来风电市场的竞争将是技术和质量的竞争。其次,虽然市场出现过短暂的混乱,包括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低价竞争,但是投资商们注重机组质量和可靠性的意识越来越强。在突破市场重围,继续保持业绩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金风科技已成功由单一的风电设备制造商,转向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龙源电力集团总经理

  谢长军

  “我建议风机制造厂,在考虑海上风电的同时,把陆地风电的问题赶紧解决好。现在问题太多了,尤其是华锐。”

  在6月15日召开的2011年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谢长军向中国最大的风电制造企业华锐风电给出了“友好善意的提示”。显然是吸取了陆上风电发展的教训,他不得不提醒他的同行们,在发展海上的时候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大跃进”。

  谢长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火电热能动力工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 2001年担任龙源电力公司总经理以来,提出了在我国加快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的战略构想。

  在他看来,海上风电是今后风电发展的趋势所在,龙源电力在努力保持陆地风电领先地位的同时,把海上风电开发放在新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积极实施海陆并举战略,希望以此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通过建设如东潮间带试验风电场,我们深刻体会到,海上风电建设绝不是简单的陆上风电的延伸,也不是海洋工程的简单嫁接,海上风电设计、施工、工程管理及运行维护与陆上风电及海洋工程有本质的差别。”面对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的施工、运行、管理差异,以及国内风机制造企业的质量问题,谢长军调侃地说道:“龙源做陆上风电还是很生龙活虎的,做海上现在有点晕船。”

  明阳风电产业集团董事长

  张传卫

  从张传卫的对手中不难发现:华锐风电背靠大连重工,金风科技依附于三峡集团,联合动力隶属国电集团。风电产业的下游风电开发运营商皆为清一色的央企。

  即便如此,张传卫依旧展示着他能折腾的个性。退伍之后,张传卫做过国企干部;1993年,辞职下海,凑了一万两千多元,办起了明阳电器,生产输配电设备;2006年,面对隐藏在政策规定和现实差距中的产业机遇,张当即决定创办明阳风电(MY:NYSE),四年后上市。

  张无疑还是个资本运作的高手。在2006年到2009年期间,张传卫先后与一百多家投资机构接触过,包括高盛、美林、淡马锡等国际知名投行。明阳风电“完全是没有钱、没有地,也没有人的故事”,但投行们听了张传卫的讲述后,都显现得比较信服,既有的技术资源、想象力空间绝大的市场,这两点就足以让投资方心跳不已。

  2010年10月1日,明阳风电在纽交所上市。此前的63个小时,掌门人张传卫却一直睡不好,每天都起个大早,在曼哈顿中央公园晨跑。明阳风电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在纽交所IPO成功的中国风机制造企业。短短4年时间,张传卫成功地把明阳风电“鼓捣”成了产值过百亿、资产近百亿、投资能力过百亿的风电行业巨无霸。

  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

  徐建国

  上海电气董事长徐建国并不避讳目前面临的市场压力:“与华锐风电等相比,上海电气差距不小,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迎头赶上。”

  徐建国生于1951年,与大他六七岁的鲁冠球、任正非基本同属一个时代,对于经历了诸多风雨波折却依然风头正劲的他们来说,“事情要想清楚了再做”或许是其共同的秘诀之一。当然,这有可能错失某些机遇,比如,上海电气在陆上风电的角逐中未能抢占较多份额;但同时也规避了新兴产业的不成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作为后来者,上海电气也将通过二次创新,完成从引进技术到联合设计,再到自主开发的衍变。

  追风行动,还需另辟战场。上海电气选择后者。目前我国95%以上的风机装机是陆上风电,海上风电仅是个零头。未来几年中,海上风电的市场占比有望达到30%,上海身为全国海上风电工程示范地,上海电气毫无疑问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发展海上风电显然是个赶超的机会。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吴佳梁

  作为国内风电制造领域少有的“技术型”总经理,吴佳梁认为,在此前的数年间,国内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地方政府都纷纷依靠买来的图纸、进口关键部件,拼凑起来上马项目。但是,用图纸照猫画虎与真正用自己的技术相距甚远,这种看似风光无限的项目,却缺少真正的技术,后期服务也难以维系。

  风电是一场比拼技术与整体实力的持久战。三一电气利用自主研发带来的后发优势,跳过3兆瓦到5兆瓦之间的中间产品,直接抵达6兆瓦和10兆瓦超大型风机——这是三一电气正在启动的大胆计划。他们还有一个在业内看来更“狂妄”的计划——2013年,三一电气计划要实现300亿的销售额,从而进入中国风机制造商的“第一方阵”。

  作为后来者,三一电气的策略是首先应该考虑生存下来,再图做大。2010年8月,它绕开与华锐、金风、东汽等国内一线风机厂商的厮杀,选择在被他们忽略的南方省份低风速地区另辟蹊径,也小有斩获。不过,从2010年下半年起,国内兆瓦级风电机组投标价大幅下挫,导致数十家中小型风机制造商变得难以为继。在风电行业利润日薄、厂商面临洗牌之际,三一电气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能否成为现实,尚未可知。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