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新能源由大变强 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http://www.gkong.com 2011-08-11 14:36 来源:中国工业报

  

◆日处理有机废水2.5万立方米的河南南阳天冠生物天然气公司,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厌氧发酵群26座,日产沼气量50万立方米,可满足80多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气。图为该公司高浓度污水处理池。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在《中国新能源产业2010~2011年度报告》中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低碳、绿色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产业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他预测,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

  据《中国新能源产业2010~2011年度报告》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到2010年底,计入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新能源,我国新能源年利用量总计3亿吨,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6%。“十一五”时期投产的水电装机容量是“十五”时期的2.5倍。“十一五”时期投产的风电装机容量是“十五”时期的40倍,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4年翻番。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迅速,截至“十一五”末,光伏电池制造产业年产量占全球市场的40%。太阳能利用日益普及,到2010年底,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1.6亿平方米,替代化石能源约3000万吨标准煤。

  新能源尚存隐忧

  李河君认为,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果,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不考虑常规能源外部环境成本的情况下,除太阳能热水器外,绝大多数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热力、液体燃料产品的成本仍然高于常规能源的产品,缺乏经济竞争优势,不具备完全自主商业化发展的能力。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市场成熟度低,保障能力不足。由于成本相对过高,目前可再生能源还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如电网应该如何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问题,石油企业和用户对收购使用生物液体燃料也心存疑虑,建筑开发商经常阻挠住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

  二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目前,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大规模发展所需的技术基础;缺乏强有力的技术研究支撑平台,特别是没有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和公共研究平台,难以支持科技基础研究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缺乏清晰系统的技术发展思路;无论是国家还是产业界,用于研发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

  三是产业体系薄弱,配套能力不强。我国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国内外资金快速投入的基础之上。在技术上,我国仍落后于世界最先进水平,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关键工艺、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方面,仍严重依赖进口。

  四是资源评估不深入,制约规模化发展。我国已经开展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工作和已获得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数据,仍不能满足高效、规模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需要。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评价结果,只是根据现有气象站点的观测结果得出的大致资源总量和分布数据,在全面性、可信性、可用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局限性,对制定相关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有关开发利用项目的支持有限;在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方面,目前对现有农林和工业废弃物的资源量估算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可利用土地、优良能源植物品系、可用水资源条件、生物多样性影响等方面也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并缺乏实际数据的验证;地热能、海洋能资源数据也大多是粗略估算的结果。

  核心技术是关键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李河君建议政府加大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力争在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从新能源大国向新能源强国转变的目标。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