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石油泄漏 自动化在行动

http://www.gkong.com 2011-08-30 17:23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导读:2009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工业产值达6.5万亿元,利润达到5000亿元。

  2009年,石油石化行业变频器的市场规模高达近12.6亿元;在石油石化行业的主工艺控制系统中,DCS控制系统不可或缺;PLC在石油下层设备中至关重要;仪器仪表、监控软件、传感器、以太网等自动化产品在石油化工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石油石化行业——如此重要并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自动化可以有哪些做为?针对事故频发的石油泄漏,自动化方面有哪些良好的解决方案与大家分享?做为非可再生能源,石油行业的发展出路又在何方?

  从源头开始系好石化“安全带”

  ——《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通过审查

  2010-5-27 11:06:04  来源:《中国能源报》

  近期,全国乃至全球的石化安全问题不断。就近两周而言,BP墨西哥湾漏油以及山东东营原油管道泄漏都让人伤透了脑筋。不论事发具体原因是什么,石化安全问题已然随着频发的事故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日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根据当前石油和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的状况,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编制的《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已经通过审查。这是我国石化安全设计方面的标准性文件,填补了石化安全领域的一项空白。

  《导则》指示,石化安全首先要把好设计关,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石化安全形势向好发展

  众所周知,石油化工是高危行业。石化产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置等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危险性,极易发生事故。

  石化安全在我国受重视的程度如何?协会理事长袁纽认为,党和国家对石化安全问题始终是高度重视的,人们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石化行业和企业的科学防控能力在不断增强,各项有效的政策措施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石化安全形势在向好发展。

  目前,安全问题仍然是石化全行业和石化勘察设计行业的重中之重。一些石化企业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重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各种事故的苗头也没有从根本上杜绝,有的企业在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上有不少差距。“特别是我国石化园区很多,不少城市和地区形成了石化产业链,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企业遭受巨大损失,还会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会伴生毒气、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灾难。因此,对于石化安全的警惕性时刻都不能放松。”袁纽表示。

  据悉,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全社会对加强石化安全已经形成共识,广大人民群众对石化安全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袁纽认为,包括勘察设计在内的整个石化行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石化安全置于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之中,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趋利避害,未雨绸缪,把各种石化安全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导则》通过审查

  在事故频发、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导则》的编制填补了石化安全领域的一项空白。

  “《导则》已经通过了主管部门的审查。”协会副秘书长陈烽英介绍说,《导则》的编写依据了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准则,吸收了国外先进的安全设计理念,突出设计过程危险源分析和设计安全审查,总结了国内大型化工建设项目实践经验,结合了我国化工安全设计的现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旨在规范和指导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工作,提高本质安全设计质量,从设计源头防止和减少石化企业安全事故。

  陈烽英说,《导则》贯彻了化工安全设计遵循本质安全的设计原则,采用削减、缓解、替代和简化等手段,通过局部改用没有危险或危险性很小的物料或过程,从设计源头上消除或削弱危险源。《导则》还贯彻了化工安全设计遵循合理降低风险的设计原则,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适宜、可靠的安全对策措施,将化工建设项目预期寿命周期内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

  贯彻《导则》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全面系统的过程危险源分析、科学缜密的安全设计、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可使化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在法律和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实现化工安全设计的目标。

  从设计源头抓起

  搞好石化安全,首先要从设计源头抓起,这已经是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共识。此番《导则》的编制,第一次以标准性文件的形式强调了石化设计问题。协会秘书长荣世立说:“从目前掌握的一些事故隐患看,有的是由于设计不周、改变设计和选用材料不当造成的。因此,首先要把好设计关,从源头上减少石化事故的发生。”

  荣世立指出,石化设计中有两个关口必须把好:一是优化产品的生产流程设计,二是优化原材料的选用。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要从环保和安全的角度出发,优先选择无污染的替代产品,不生产有毒有害的产品;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危害。这样,才有可能将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荣世立说,石化安全从设计源头上抓起,就要制定和执行安全设计规范、管理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在开发建设石化工程项目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安全防范工程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验收时“三同时”安全审查验收,从事项目设计、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和环境项目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初步设计必须有劳动安全卫生篇和环境评价篇。

  要真正落实石化安全设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配合,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据协会顾问崔金存透露,在提高对安全设计高度认知的基础上,协会将积极推进设计企业把安全设计纳入企业的重点工作,大力宣传和积极推动HSE工作,加强理论方法研究,使各设计企业都建立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安全在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中的实施,探索安全和HSE管理体系与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整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推进安全设计工作,全面推进HSE各项目标的实现。

  墨西哥湾大漏油:敲响海洋污染的警钟

  2010-5-25 11:29:55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风平浪静的美国墨西哥湾海面,近期突然出现的一条绵延几百公里的锈色“油带”,美国政府及民众为此忧心忡忡。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公司在墨西哥湾租用的一个钻井平台,瞬间发生爆炸,大量原油顷刻间侵入了墨西哥湾。

  尽管美国政府、BP及钻井出租方——瑞士越洋钻探公司正在采取各类方式试图尽快阻止原油的肆意蔓延,但原油污染仍未得到全面的控制。

  更令人担忧的是,突如其来的灾害对当地生态、渔民、进出口的影响目前也无法准确估量。

  美国政府已将此次钻井爆炸事件定义为“国家灾难”。它也很有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件之一,其所造成的损失或将近百亿美元。

  突来之灾

  4月20日,一个名为“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的钻井平台突然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的海域处引爆。灰色的团状烟雾与熊熊大火互相交织,灭火船迅速赶往现场,一场纪实版的水上火山电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统计数据称,事故造成了11人失踪。

  爆炸持续了36 个小时,之后整个钻井平台沉入了海底,很快时间内,不断有原油浮现在海面上。

  墨西哥湾上先是出现了一条条的油黄色飘带,此后拍摄的航空图片又能看到一个长宽各达183公里、67公里的大型污染区,而且该污染区还不断伸向墨西哥湾的岸边,被污染的海域面积也随之扩大。

  据新华网的消息称,钻井平台爆炸后发现了多处漏油点,因而原油不断渗漏到了海底,再从海底冒出。这些漏油点包括油井的隔水导管、钻探管等等。

  事故发生之初,有分析机构估计漏油量大约是每天1000桶,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则明显比这大了5倍,约合3.5万吨的数量。作为该事故主要责任方之一的BP公司并不认同该数字。

  香港《大公报》的报告称,整个浮油面积大约已高达了2.3万平方公里,而香港的面积为1100 平方公里左右。

  美国内政部长Salazar表示,最糟糕的情况下,每天估计会有大约10万桶的原油漏出,而这比现有的5000桶官方数据要大得多。也就是说,如果整个事件持续1个月,漏出的油相当于一个约年产500万吨油田的月产量。

  全力抢救

  在这起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无论是BP、越洋钻探公司还是美国政府,都在全力以赴。毕竟没人知道沉入海底的、破坏潜力巨大的钻井是否会出现新的变数,也无人能够算得出这起事故对墨西哥湾的危害究竟会有多大。

  从源头来控制原油的继续泄漏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BP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尼•海沃德就表示,油井的“止泄”阀门能够阻止原油的继续扩散,它估计部分阀门已关闭,否则会有更多的原油渗出。

  一位名为比尔•萨尔文的BP发言人4月30日说,在水下漏油处公司已在使用化油剂,希望能减少浮上海面的石油。“这和我们利用飞机喷洒的分解浮油的化学制剂一样”,能让原油分离变成便于清除的物质。据他称,这款化油剂的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而美国纳尔科化工公司只为BP度身定做。

  BP公司派出了多个水下机器人潜伏到了1500米的海底,以启动靠近井口的庞大管道和阀门系统。

  但水下机器人到底能够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也受到了质疑。美国一家地区指挥中心的发言人Ron就谈到,在海底用一个机械爪来抓东西,就像机器人在宇宙空间站工作一样。BP公司也表示,机器人封井是一个高难度且复杂的任务。

  还有一个办法——从海底收集泄漏原油。BP公司的工程人员正在建造一个大型的罩状物品,把它直接罩在发生泄漏的油井上方,避免石油流到海里去。装置收集到石油后,就用泵直接抽出,随后再使用管道或者船舶将这批油运出去。

  但是,这样的设备无论是定制还是使用都需要一些时间,而且深水操作也是头一遭。目前该漏斗已经在制造过程中,大约98吨重,40英尺长。从理论上说,它能够收集到85%的海底油,但由于海底距离海面较深,因此BP也不能完全保证它会正常工作。估计这个装置建成并使用的时间在6天左右。

  另一项措施则是在漏油的井口边上再打一处井。这样能减轻现有喷井的压力,第一台钻井设备已经运至墨西哥湾。而美国内政部长Salazar认为,解决石油的最终办法还是打减压井。

  大量的清污船也全线启用。但由于此前几天墨西哥湾的风速较快,不少船只也只能在港口干等着,一旦风力不那么强了,再立刻行动,趁着油污上岸前把它们刮掉。

  数千名专业人员都参与了这次漏油补救行动,其中包括了美国政府派出的特别职员。

  政府在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以及密西西比州的沿岸设置了一道道的充气式、明黄色的栅栏。

  4月28日,美国政府正式采取了“火烧”墨西哥湾的狠招,以避免原油对该水域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点火燃烧行动大约持续了1个小时,且属于可控的小规模状态。烧油的原理是,海上会留下一种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这些球状物质打捞起来。这种做法估计可以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油。加拿大也曾因原油泄漏采取过同样的做法。

  但是也有相关评论分析称,烧油虽然能够避免燃油的污染,但会产生大量的有毒黑烟和残渣,对环境依然有害。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4月29日时公开强调,美国政府对于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将动用包括军方力量在内的一切资源,但BP最终要承担处理漏油事故所需的费用。

  未知的原因?

  整个事故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持续了十天也没有一个详细的结果。但与之对应的是,此前BP公司反复通过各种形式对美国政府表达了“钻井很安全”的判断。

  该爆炸是发生在美国时间晚上10点左右,当时井架上有人员仍然在作业,也没有任何故障迹象。

  BP公司也称,该钻井在近期已完成了勘探。《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矿产资源管理局4月16日接到了BP公司的申请,要将这一钻井暂时废弃。BP公司认为由于勘探已结束,钻井的井架原先打算是要搬移到其他地区。

  媒体报道称,目前BP公司已表示,这次大规模原油泄漏的原因在于,钻井平台有一台设备发生了故障。

  而美联社的消息称,BP也没有料到漏油可能造成环境问题。该公司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开采和环境评估报告中认为,一旦漏油美国的海洋生物将会受影响,但钻井平台距离海岸有几十公里,公司也会采取措施,因此漏油不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虽然原因还没有完全查明,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次美国漏油事件将让BP公司尝到巨大的苦头。不管是物质上的支出,还是社会声誉都将遭受重创。

  目前,该公司每天用在清理和挽救漏油损失的资金高达600万美元左右,公司可能掏出总计数十亿美元的资金。BP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为56.5亿美元,同比跳升135%,主要受益于原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升。

  该事件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上灾难之一。1989年,阿拉斯加海岸发生漏油灾难,埃克森美孚最终承担了 43亿美元损失。

  尽快把原油清理干净是摆在BP面前的“华山一条路”。不过,与之前国际上的多起海洋原油船相撞事故不同,这次钻井平台的爆炸不仅是深海作业,而且油井也已勘探成功,未来是否还会出现新的漏油点、有多少油品将溢出、海上是否会出现恶劣天气并使原油蔓延范围扩大都是未知数。这对于抢救人员而言无疑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

  生态的灾难?

  专家们警告,原油事故是美国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环境灾难,此次石油泄漏可能导致“最坏的情况”出现。

  目前,该事故已严重威胁到了墨西哥湾海岸的生态及沿岸百姓的生活,大面积的漏油污染将给受灾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

  渔业部门担心,海洋生物会因污染大面积死亡,而消费者不可能购买产自受污染水域的海产品。

  这次的漏油事件,导致路易斯安那州的威尼斯这座以捕捞鲱鱼、鲨鱼、虾与牡蛎为生的滨海城镇的海洋生命线停摆;原本从每年5月到12月徜徉墨西哥湾的捕虾船,过去这一周仅在漏油事发前出海过两天,今年的捕虾季尚未开始便戛然告终。

  墨西哥湾蕴含丰富的海虾、生蚝、螃蟹和海鱼,渔业年产值 18亿美元,它在美国的渔业地位仅次于阿拉斯加,全球大部分食用海虾都来自当地,经济影响力深远。

  美国渔业部门担心,海洋生物会因原油污染而大面积死亡,消费者也不能购买产自受污染水域的海产品,渔民生计随时可能毁于一旦。

  不仅如此,在猛烈的东南风吹刮下,油膜开始入侵名为“南通道”的湿地。受威胁的“南通道”湿地位于密西西比河口,是一片脆弱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该湿地面积占美国湿地总面积的25%,具有重要生态意义。

  密西西比、亚拉巴马、佛罗里达三州,也都面对着现有油污及油污被处理之后的威胁,这一区域的野生动物将可能被危害。

  鸟类保护组织“奥杜邦协会”负责人梅拉妮•德里斯科尔就对媒体指出,对鸟类而言,(漏油事件)发生在最为糟糕的时期,“它们正处于繁殖期或孵化期,浮油可能抵达它们栖息的海岸。”

  可能会遭浮油威胁的鸟类还有苍鹭、鹈鹕、蛎鹬以及燕子、颊白鸟等迁徙鸟类。当然,政府已经竭尽全力架起了海上栅栏,以便阻止油污上岸。

  生活在这一地带的鱼类则有海湾鲱鱼、蓝鳍金枪鱼(该鱼正处于一年之中最关键的产卵时期),数种正在穿越墨西哥湾的海龟、联合国濒危保护动物海牛等都必须在脏兮兮的海水里游动。

  大多数动物一旦“受困”浮油区域,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会死亡。美国国家海洋局官员肯尼迪坦言,这次石油泄漏事件让他“感到恐惧”。

  纳尔科为墨西哥湾原油泄露提供现场技术支持

  2010-5-7 9:38:1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

   

  精通水、能源及空气处理之道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纳尔科目前一直在不间断地为应对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事故提供独有原油分散剂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减少泄漏原油的扩散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整个业界都在团结一致,尽量降低泄漏事故产生的影响。我们将尽全力帮助墨西哥湾地区的人们,尽快使环境得以恢复。” 纳尔科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方华德说,“目前我们还无法预测次事故的持续时间和全部应急措施范,但我们将不间断地供应所需的分散剂和现场技术支持。”

  领先的技术和长期以来的出色表现使得纳尔科被选为此次紧急事件处理的首选,纳尔科正在与当地应急反应官员密切合作,不间断地提供公司COREXIT®原油分散剂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是一种采用专有技术的表面活性剂的专利配方,能够减少原油和水的表面张力。这些分散剂将原油分解成细小的油滴,油滴随后融入海水的上层结构。经过分散的原油不会沉到海底,而是在海水表层下方形成一个由油滴组成的羽状或云状结构,然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融入水柱,从而得以迅速稀释。分散的原油非常容易接触到自然环境中的碳氢化合物-降解菌,使其通过生物过程在环境中得以消除。

  “我们对11位在事故中丧生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受伤人员,还有那些受到原油泄漏事故影响的人们表示深切的慰问。” 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说,“通过我们的独有的专业技术、产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成员的出色努力,我们能够迅速、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这一紧急情况,有机会将此次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为社会和自然环境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同时,纳尔科一贯重视安全生产,在帮助客户预防事故发生方面一直积极协作。”

  一个包括营销、研发、示范厂、生产、采购、物流、销售、客户支持和质量控制及产品注册的纳尔科跨职能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工作,保证供给,扩大生产,并提供客户支持。纳尔科已经在德州糖城办公室成立了原油泄漏分散剂指挥中心,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均驻扎在指挥中心,协同合作,缓解供应紧张的压力。

  纳尔科已经提升了德州糖城工厂的产量以生产更多的分散剂。随着原材料供应逐渐到位,位于路易斯安纳州加利维尔工厂的生产也将于本周开始,并将产量提高到正常水平之上。纳尔科工厂的设计能力能够应对高负荷生产,因此只要原材料供应及时,纳尔科将会争分夺秒生产出更多的原油分散剂。

  纳尔科已经有多名员工驻扎在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侯马的BP指挥中心,提供现场援助,帮助BP和紧急救援人员正确使用纳尔科的原油分散剂。纳尔科还派出了专门的配送人员奔赴三个救援行动集结地,为那些在泄漏地点喷洒分散剂的飞机和船只提供物流支持。纳尔科全球总部也调拨了重要资源,全天候进行有关协调工作。

  纳尔科能源服务部中国总经理陈青海说:“通过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纳尔科随时随地做好准备,应付类似突发事件,协同我们的客户和地方政府,将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据悉,美国政府已将此次钻井爆炸事件定义为“国家灾难”。它也很有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件之一,其所造成的损失或将近百亿美元。

  关于原油泄漏分散剂

  应对任何阶段的原油泄漏均有一个主要目标——尽可能地减小泄漏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天气条件或泄漏的规模,完全回收原油基本不太可能。由此,人们所面临的挑战是:防止原油到达海岸线,因为在那里,原油泄漏对自然和商业资源的损害将会十分巨大。

  纳尔科原油泄漏分散剂在被美国环保署接受并使用之前,必须通过严格的第三方表现评估。此外,全部原油泄漏分散剂均必须通过广泛的环境测试,以确保它们对水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为此,在原油泄漏分散剂中,我们只加入了已知的具有有利于环境之性质的成份。很多成份都可以随时用来稳定食品和化妆品,或随时被用在药品当中。

  分散剂如何发挥作用

  分散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溶剂部分。每个表面活性剂分子均有一个水溶性“头部”组合和一个油溶性的“尾部”。在接触到水上的浮油层后,分散剂在原油中扩散,并进入到浮油层下面原油和水的接触面。

  此时活性剂开始工作,降低原油和水之间接触面的张力,这就意味着,活性剂降低了将原油融合到水中所需的能量。这就使得原油易于以相互分离的滴状形态,分散成一种水相状态。每个油滴外表均有一个活性剂分子构成的分子层,该分子层有助于防止油滴再次合并,并使它们一直以水相状态存在。通过风和海浪的作用,油滴在水层中扩散,并离开表面泄漏位置,由此最大可能地减少对鱼类、鸟类、船只和海岸的附着。细小的油滴随后被水层中的自然界微生物吃掉,从而消失在生态系统当中。

  关于COREXIT®技术

  为将原油泄漏事件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及时使用纳尔科的COREXIT®原油泄漏分散剂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得到事实检验的好办法。当在泄漏原油中使用COREXIT分散剂时,原油首先被分解为可生物降解的油滴,这些油滴会立即下沉至表面以下,然后继续扩散,继续被生物降解。这就将泄漏的原油迅速从表面水流中移除……从而减少原油泄漏环境中鸟类、鱼类和海洋动物的风险。通过使原油不附着在野生生物身上,COREXIT分散剂能够有效地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纳尔科的COREXIT原油泄漏分散剂的另一设计目的是保护和清洁海岸线。公司专门将其设计用来将各种各样的原油和石油产品从被污染的海岸线表面(其中也包括一些植被)清除出去。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迈阿密大学中进行的主要测试项目明确地显示出,COREXIT EC9580A产品是专门设计用来保护和清洁海岸线的,并且如果在原油泄漏早期即加以使用,该产品还能够拯救红树林植物和沼泽草本植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郑丙辉:加强海上石油开采管理

  2010-5-25 10:29:03  来源:中国环境报

  “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已经演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污染大灾难。” 郑丙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析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严重性。

  “石油泄漏速度非常快,如果漏油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几周内,泄漏的石油将超过美国油轮“埃克森•瓦尔迪茨”号事件的泄漏量,如果能够在短期内堵住泄漏点,彻底清理也需要数年才能完成,造成的经济、生态损失难以计数。此次事件已成为美国海洋污染的巨大灾难。” 郑丙辉指出。

  对于我国而言,深水石油勘探开发尚处在起步的阶段,各方面技术尚不成熟,但我国沿海海域面积较大,海上石油开采有很大潜力。今后,我国将加大这方面的开采。而这次墨西哥泄油事件,给我海上石油开采管理敲响警钟。

  减少石油开采的环境污染

  此次石油泄漏所造成的生态灾难无法预计,海洋生物因污染大面积死亡,渔民生计毁于一旦,同时也影响到商业交通和旅游经济。在日常的生产作业中,原油也是极容易产生泄漏或挥发,造成环境污染。

  郑丙辉认为,要减少石油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海洋石油开发的主管部门以及毗邻的当地政府对石油开采公司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能够严格落实到位,消除能够诱发突发污染灾害事件的隐患。

  其次,石油开采公司应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通过自检、自查,减少正常生产造成的石油泄漏,排除安全隐患,严防突发石油泄漏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三,做好污染事故应对的应急预案,并开展全面演练。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及时应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严防石油泄漏污染区域扩大,消除污染海域的石油污染,将突发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对海洋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石油污染,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承担责任

  “美国墨西哥湾发生如此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而且至今不能有效地遏制石油的泄漏和浮油的扩散,更加表明美国政府对此类行业缺乏有效监控及其治理措施的不足。” 郑丙辉提到美国政府直至爆炸发生一周后才全面介入,表现出政府在此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反应的滞后。

  郑丙辉指出,这次事件给我国政府和油企处理油气泄露突发事件有很大的警示。“政府和企业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郑丙辉说到。他说,对于发生海洋污染事件的企业,应该迅速调查海洋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时通报事件进展,给其他协同防治单位提供救援所需的一切资料和信息,确保迅速、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和防治工作。对于当局政府,制订防治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本着先救灾、后追责的原则,一旦发生,迅速响应,及时制订防治方案,调动一切力量,全力投入抢险救灾,确保将突发海洋污染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不能先追究责任,后开展救灾工作,本末倒置,不但耽误了抢险救灾的最佳时机,而且也加重了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完善海上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加强石油污染造成的生态风险评价

  郑丙辉认为,本质上来说,人类应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石油资源开采、加工和使用量,实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目标。但如果必须在海域进行石油开采,则应考虑开采活动对海洋生物、海洋水体、大气、地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管理政策上进一步完善海上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加强污染事故或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正常的石油开采业也会造成部分石油以及油气泄漏,会对开采平台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泄漏的油气还会污染石油平台周围的大气环境。如果石油平台处于洋流区,泄漏的石油还会随着海流漂移到其他海域。” 郑丙辉分析道。海域石油开采应该综合权衡各种环境因素,确保安全生产,严防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减轻对石油平台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海上石油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管理政策上,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提高海域油气开采的环境管理能力,对于正常生产排放的油气也应该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管理。

  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租用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侵入墨西哥湾,严重威胁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尽管美国政府、BP及钻井出租方正在采取各类方式试图尽快阻止原油蔓延,但至今原油污染仍未得到全面的控制。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