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http://www.gkong.com 2011-09-23 17:15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已经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时期,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日益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库及河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推进火电、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强化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恶臭污染物治理;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要防范环境风险,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力度。要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强化产业转移承接的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搞好森林草原管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加强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要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要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与此同时,还要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订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三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加强水资源节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快制定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加强水权制度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支持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保障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加强城市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居民生活节水;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大力推进再生水、矿井水、海水淡化和苦咸水利用。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行先补后占,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按照节约集约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提高土地保有成本,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加强重要优势矿产保护和开采管理,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促进矿业权合理设置和勘查开发布局优化;实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推进规模化开采;发展绿色矿业,强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要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用能管理,加快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要推进植树造林,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要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要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快适应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