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华硕董事长施崇棠:Wintel时代已终结

http://www.gkong.com 2011-09-23 17:2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2日上午消息,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周五表示,Wintel(微软+英特尔)时代已经结束,再也没有处理器或者系统厂商像Wintel之前那样能够统治PC、平板电脑或手机市场。Wintel联盟的破裂也为其他志在争夺IT市场的系统厂商提供了全新机会。

  施崇棠指出,那些拥有创新设计、技术研发能力、更接近市场的系统厂商将会在新IT时代取得成功。华硕目前正在向苹果、索尼等厂商学习,目标就是在新IT时代占有一席之地。所谓IT新时代指的就是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手机市场的界限已经比较模糊。平板电脑的兴起不仅会为系统厂商提供机遇,也可能会撼动目前整个IT市场的排名。

  对于宏基近期的下滑表现,施崇棠表示,华硕在2008年四季度经历金融危机后提升了存货管理系统,其零售渠道合作伙伴的产品存货都处于一个健康水准,华硕现在每周四都会核实下游合作伙伴的存货水准以保证其供货管理。

  施崇棠表示,考虑到下半年销量往往要强于上半年,所以他预计华硕三季度表现将强于二季度。(晓明)

  Wintel时代已终结 新IT时代崛起

  本周五,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在接受媒体访时表示,Wintel(微软+英特尔)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市场再也不会出现处理器或者系统厂商像Wintel之前那样能够统治PC、平板电脑或手机的现象了,而Wintel联盟的破裂也为其他志在争夺IT市场的系统厂商提供全新机会。

  另外,施崇棠还指出,那些拥有创新设计、技术研发能力、更接近市场的系统厂商将会在新IT时代将会崛起并取得成功。

  电脑与手机界限模糊

  而华硕目前也正在向苹果、索尼等厂商学习,目标就是要在新IT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个所谓的IT新时代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手机市场的界限已经开始变得模糊了,电脑更像是人们的手机一样,而手机的功能也变得与电更加的相似。平板电脑的兴起不仅会为系统厂商提供机遇,也可能会撼动目前整个 IT市场的排名。

  对于宏基近期的下滑表现,施崇棠表示,华硕在2008年四季度经历金融危机后提升了存货管理系统,其零售渠道合作伙伴的产品存货都处于一个健康水准,华硕现在每周四都会核实下游合作伙伴的存货水准以保证其供货管理。

  在访问的最后,施崇棠还强调,考虑到下半年销量往往要强于上半年,预计华硕三季度表现将强于二季度。

  本文源自www.zbdz.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后Wintel时代微软:新技术断层 爬上去或摔下去

  随着新技术断层的形成,Wintel时代正在与我们作别,微软这个巨人的明天更加复杂隐晦。

  "来吧,为我鼓掌!”鲍尔默大声吼叫着。他紧握双拳,目光犀利,扭动着因肥胖而显得笨重的躯体,发红的脸上斗志十足。在这个技术犹如流行歌曲般容易过时的时代,看着千帆竞渡,这个矮胖子自信而又焦躁多虑,一如他所领导的微软。他需要捧场的掌声来证明其控制力和影响力,而这也多少流露出深埋心底的丝丝不安。

  旧技术断层上的巨人

  掌控微软10余年,鲍尔默强悍未改。今年年初的一次会议上,一名员工想用手机给他拍张照片。不料,鲍尔默一把夺过手机,猛地摔到地上,并作势要用脚把它踩碎。原来,那员工用的是风光无限的苹果iPhone。

  有说法称最起码有1万多名微软员工是iPhone用户,包括公司的首席体验官。不过,许多员工自有对付鲍尔默的办法。一名员工说,即使鲍尔默在场也没关系,只要别接电话就行了。

  鲍尔默内心很复杂。上任至今,微软的年营业收入由230亿美元增至540亿美元,利润由94亿美元增至146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30%和55%。然而,iPhone的得势让他心有不甘。在美国,iPhone的市场份额达到25%,高于Windows Phone软件手机近10个百分点。这是鲍尔默始料未及的。三年前,鲍尔默还不屑一顾地断言iPhone成不了气候,微软的目标是让60%的智能手机安装其软件。

  移动市场对微软的重要性已愈发明显,目前该公司正在发展的移动平台就达到5个。尽管如此,微软在移动领域的追赶仍显吃力。有分析师认为,这是因为迄今微软仍未给予该业务足够的关注和资金支持。

  这说法难免有失诸偏颇之处。翻开商业史,我们能看到许多曾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最终却被更新的技术潮流淘汰。这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技术的发展不是一道连续不断的向上斜坡,而是会产生许多断层。在某个时期,某种技术的代表往往会在断层面上前进。与此同时,新技术可能正在更高层次上酝酿,并最终形成新的技术断层。随着新技术断层面上的生态系统不断完备,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脱离旧断层,爬上新断层。但是船小好调头,传统霸主的选择则要难很多,不管是因为熟视无睹还是固步自矜,或者希望榨干最后一滴血,最终都极可能落下悬崖。

  对于微软来说,PC与移动和网络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技术断层。微软的成功植基在PC这一断层面上。然而,iPhone和iPad等移动设备以及云计算等新型计算模式的崛起表明,计算领域正在山乡巨变,计算行为的承载平台正快速由PC转移到移动设备和网络。尽管目前后者仍未完全取代前者,但微软已清楚地意识到,它必须努力爬上新的技术断层,以适应生存环境的巨大变迁。

  横亘在新旧技术断层之间的是千丈峭壁。能够在新断层上生存发展的是以破坏性创新催生新断层的新宠儿或旧断层上身轻如燕的快速变革者。微软想攀上新平台必须首先克服庞大躯体的重量,这个巨人的腿还没有长到足以让他一步登天。

  今年2月,微软宣布把Windows Phone 7作为其下一个智能手机平台。为此,微软至少已投入了5亿美元。在移动领域的另一重要阵地平板电脑,微软则重点推Windows 7。6月份,微软又推出新的游戏机Natal。一些分析师指出,Natal能够拉动消费者对微软Xbox Live网上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微软向PC之外拓展的一大努力。如果Natal成功,微软就极可能借此向其他平台延伸。接下来的问题是,所有这些能否成为微软登上新断层的天梯?

  在微软看来,不论是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它们都是另一种形式的PC。比如,它认为Windows 7平板电脑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具有普通PC的全部功能。然而,一些分析师却指出,平板电脑更像智能手机。也就是说,它们是另一个技术断层上的东西。当然,微软的判断未必是错误的。从长远来看,不论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其处理能力都可能超过目前的PC。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微软目前在PC操作系统无可撼动的地位能够在新技术断层上得到延续。在美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今年第一季度之前,微软还能位居三甲,现在已被Google超过。平板电脑领域,惠普、华硕、戴尔、东芝等都不再是微软的坚定盟友,它们或者脚踏两只船,或者干脆把微软撇在一边,转而向Google投怀送抱。

  为什么许多旧技术断层上的领导企业往往很难爬到新断层之上继续称王称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不同断层的商业生态系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其生存法则也各异;二是在旧断层呼风唤雨,往往让人贪恋眼前的既得利益。微软即是如此。不论是与IBM、惠普还是与苹果和Google相比,微软的利润率和利润额都是最高的,吃惯山珍海味的人往往会对粗茶淡饭不屑一顾。华硕在做上网本时之所以选择Linux操作系统,就是因为微软最初不愿意提供低价版本的Windows。当Linux迅速成为上网本流行操作系统时,微软方如梦初醒。在新的技术断层上,微软与英特尔二树撑天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生态多样性以及可选择性都大为增强。在那里,微软并非唯一的选择。

  显然,巨人仍舍不得正在独自享用的美餐,而在头顶上空,另一顿美餐也同样让他眼馋。于是,他举起双手极力往上够,而他的双腿却仍沿着原来的路径不停地跑着、跑着,他会一直跑到那条老路的尽头吗?

  多人绑腿跑游戏

  巨人的腿再长,却不可能跑得太快。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跑,他只是多人绑腿跑游戏的主角,其快慢依赖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演化速度。

  Vista就给了微软这样一个教训。在耗费了6年时间及大笔资金之后,Vista凄惨收场,成为微软难以启齿的羞辱。其直接原因是Vista系统需要顶级硬件支持,无法与许多性能较低的打印机、网络摄像机等各种设备兼容。

  在手机操作系统方面,微软正在失去主要设备制造商的支持。微软娱乐设备部总裁罗比•巴赫曾经坦承,微软与手机生产商的关系并不牢固。宏达电、摩托罗拉等都认为Google的软件成功概率更大。连三星最近也被Google拉走了。三星移动部门营销负责人在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表示,三星下一步的智能手机将把重心放在Google Android平台上,因为Android系统是开源的,非常灵活,且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只有一些专业的特殊消费者才可能会认可Windows Phone 7。

  自1990年代以来,微软就是智能手机的主要参与者。然而,过去两年微软对手机操作系统的掌控力正在下降,因为在微软与硬件生产商新一轮的绑腿跑游戏中,步调一致的难度已越来越大,它要么是跑得太快,要么未能跟上步伐,而其后果都同样严重。

  微软与英特尔多年来亲如兄弟的Wintel联盟也开始明显松动。面对着汹涌而来的滔天洪水,这两只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开始寻求新同盟,包括彼此的对手。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现象。一方面,由于无法超脱旧的利益格局,它们还不得不继续绑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因为新现实的需要,它们开始明里暗里相互撕咬。

  英特尔正在试图从一家芯片制造商转型为芯片与软件并举的公司,目前其从事与软件开发相关业务的员工比例据说已达到20%。8月19日,英特尔又宣布收购安全软件公司McAfee。微软则不仅与IBM合作开发用于其游戏机的芯片,而且加强了与英特尔最头痛的对手ARM的合作。不过,两家公司都只做不说,彼此心照不宣。

  英特尔只是由铁杆盟友变成了“两面派”。相比之下,Google就是微软的死敌了。在成为搜索引擎王者后,Google得陇望蜀,Chrome 浏览器、Gmail邮件服务、Google文档、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等无不咄咄逼人,直指微软。虽然总体上胜负未分,但微软已明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受Google压力,微软将大幅降低其为苹果电脑开发的Office Mac软件的售价。它还要给Google沉重的一击。2009年5月份,微软公司推出了搜索引擎Bing(必应),今年微软用于搜索引擎的研发费用达到95亿美元。初步结果令微软多少有些兴奋。根据 comScore的调查,在Bing推出之前,微软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为8%,推出3个月后增至 9.3%。与此同时,Google的份额则下跌了0.4%。与雅虎结盟堪称微软对Google的战略性打击。尽管微软与雅虎的市场份额合起来仍只有Google的一半,但搜索引擎的竞争格局显然已被彻底改变。

  鲍尔默是那种决不甘服输的人。在去年年底公司的一次会议中,为了给Bing造势,鲍尔默像拉拉队长一样,带领与会员工不断大声喊“Bing!Bing!Bing??”鲍尔默发现有一人不动嘴,便走过去命令他喊,那名员工拒绝了。结果,那名员工遭到就地开除。在这个他能控制的绑腿跑游戏中,鲍尔默决不允许有异样的噪音,决不!

  创新者为什么没有好果子?

  Vista让鲍尔默心有余悸。鲍尔默声称自己从Vista事件中得到了一些启示:现在微软已经不适合再推出“轰动性”产品了,比如对Windows这样的复杂产品进行重构。言下之意,它只能进行渐进式创新或改良,而不能进行破坏性创新。鲍尔默很矛盾,他自己也说:“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一位曾为微软做过项目的硅谷创业者说:“他们创新得还不够,而没有创新哪来的增长?”这是一个难题。

  在一些人看来,作为美国最著名和最成功的技术公司,微软已经落后了,它拿不出像iPad那样的平板电脑,像亚马逊的Kindle阅览器,像黑莓和iPhone那样的智能手机,像iPod和iTunes那样的数字音乐系统,或者像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流行网络服务。

  苹果iPad的成功更是让鲍尔默五味杂陈。据苹果公司宣称,iPad上市后仅3个月销量就达到了300万台。这个成功本应属于微软。早在10年前,微软就已经拿出平板电脑的样机了。今天回顾起来,人们在佩服比尔•盖茨的技术远见之余也难免深感不解。

  幸运之神并不总是眷顾跑在最前面的。不仅微软,柯达、摩托罗拉甚至苹果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苹果是个人电脑革命先驱,却在革命的第一个浪头中被打得死去活来;柯达是最早研制出数码相机的公司,却因数码相机对胶片相机的快速取代而惨遭劫难;在手机领域,摩托罗拉也有类似经历。

  早起的鸟儿不仅有吃到虫子的好机会,也有最早被枪打死的危险,如何权衡利弊其实相当艺术。有管理学者指出,纵观其发展历程,微软其实擅长进入成熟市场,而非开拓新市场。从文字处理到网页浏览等,微软无不是看到了机会,然后依靠强大财力,通过降低定位把先行者打败,鸠夺鹊巢。换言之,它依靠的并不单是技术实力,而是对市场时机的准确判断。

  那么,为什么今天的微软却会在时机判断上屡屡失误?一些管理学者将其归咎于微软的管理问题。他们指出,从个人方面来说,鲍尔默缺乏技术或战略眼光。他善于从现有业务中实现微软利润的最大化,却未能在技术或战略上推动微软前进。在整体上,微软则存在内部无序竞争、缺乏合作与协调等问题。一名微软员工表示,盖茨没有离开微软时,公司还有坦诚对话,有许多制衡,而现在鲍尔默的管理就如同独裁。一些业内人士则批评微软如同恐龙般行动迟缓,无法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个别人甚至还大胆预言,微软的辉煌日子已经结束,微软的整个业务迟早会崩溃。

  实事求是而言,微软还没有麻木到坐以待毙的地步。它在改变自己。

  鲍尔默承认了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失误。他说:“我们曾在游戏中领先,现在却排在第五。我们整整差了一圈。”鲍尔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紧随败仗而来的是严厉整肃。5月份,微软进行一次重大重组,娱乐与设备业务部总裁罗比•巴赫离开公司。不久之后,曾在早期率领微软进入平板电脑的副总裁比尔•迈克也提前退休。鲍尔默加强了对包括Xbox、 Zune、Windows Mobile等在内的娱乐和设备部的控制。

  对于开源软件的“宽宏大量”最能体现微软的改变。多年来,二者水火不容,微软从来不吝于对开源软件的口诛笔伐。然而,此一时彼一时,Google的搅局让微软意识到,开源软件已不再是随时可能熄灭的星星之火。与其拒之,不如纳之。微软一名高管8月24日如是说:“我们喜欢开源软件。”

  微软似乎已经找到针对“开源之毒”的有效解药。它觉得已经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对其进行掌控。微软转变态度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云计算是大势所趋。今年5月,鲍尔默说:“这是公司的赌注。对于云计算,我们倾力投入了。”

  在云计算时代,“开源”拥有了特别的意义。对于云计算用户来说,他们并不关心软件来自哪里,而只是关心软件是否好用。据鲍尔默表示,现在大约70%的微软员工从事与云计算有关的项目,该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到90%。该公司一名高管表示,云计算将使微软不仅能吃到4000亿美元的软件市场蛋糕,而且能进入整个IT市场。为此,微软正在努力将其传统应用软件和平台转移到云计算上来。今年年初,微软开始在21个国家销售云软件和服务。

  鲍尔默进入微软已经30年。年初的微软全球销售大会上,员工们给他送上了一份礼物。面对上万名员工,53岁的鲍尔默感动涕零。他把青春献给了微软,换来了上百亿的身家以及满脸沧桑。但是,他仍坚信明天会更好。他很乐观地说:“我们正在从一个基本上有利于我们的世界转到一个对我们更有利的世界。”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