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智能交通期待更多“政府行动”

http://www.gkong.com 2011-10-08 14:21 来源:《中国质量报》

   一位赶去上早班的白领,打开汽车车门、摊开报纸,车载GPS自动选择一条道路通畅的驾驶路线驶向工作地点……没了拥堵,也省下了驾车的疲劳。相信受尽了“堵车之痛”的北京市民,做梦都不敢去想这样一幅场景。但是在专家眼中,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这一场景不久就会实现。

  9月16日,首届中国智能博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展会上,由清华大学、总参某研究所等11家单位联合研制并展出的“缩微智能车自主驾驶行为演示”平台上,百辆无人驾驶汽车在1∶10的缩微场地上有序行驶,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据参与该平台研制的清华大学研究生何雯介绍,该演示是对未来智能交通的一个模拟,是智能导航和无人驾驶的综合运用。

  可降低车祸50%~80%

  在2011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一个观点被不断谈及: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使社会承载更多的汽车。智能交通是一种实时、高效、准确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得到广泛应用。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后,可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益,使交通拥挤降低20%,延误损失减少10%~25%,车祸降低50%~80%。

  纵观世界上知名的大都市,东京的机动车保有量早已超过800万辆,纽约更多,可是这些城市并没有发生类似北京的交通拥堵,这与这些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介绍,德国通过打造智能交通网络,使现有公路网络的使用效率提高了10%,公路堵车的发生率也减少15%。

  9月10日,记者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观了中国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国内各类已成型的智能交通工具、交通控制系统在此进行了集中展示。如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式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城市公安交通集成管理平台、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平台软件等7大交通专业信息平台及业务系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发挥了重要的应用。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的公众信息发布、其交通诱导信息显示、GPS监控等专业创新技术及全面系统解决方案,已经为北京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和“十七大”、2008奥运会、建国6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的交通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智能交通在国内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青岛海信网络科技城市交通管理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汇清向记者介绍,海信网络科技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公路与桥梁隧道机电工程、轨道交通、智能视频、物流与商业服务等智能交通系统、物流与商业服务系统卓越整体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

  实际应用往往“失灵”

  智能交通是一个巨大的交互网络,基于城市交通基础信息环境,以互联网、手机、大屏幕、移动电视、车载导航等终端为载体,通过出行分布网、道路交通网、公交线路网、轨道客流网、信号控制网、出租电召网、停车诱导网、枢纽换乘网、设施位置网的“九网合一”交通信息发布体系,对交通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挖掘、发布。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表示,如今我国的智能交通基本属于起步阶段,整体来说我国的“市场规模还不够大,技术层次还不够深,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应用效果还不够好”。

  资料显示,我国的智能交通目前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交通监控设备维护经费没有保障,各地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现象,一些地区的监控设备由于没有维护经费,“带病工作”或长期无法正常使用,成为摆设;部分地区交通监控系统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检定或检定不规范,系统存在误差。在智能交通的产品和应用方面,行业同质化严重,创新氛围太低,侵权现象严重,商业模式上不成熟,消费者没有养成付费的习惯。

  交通问题专家段里仁表示:“一个突出特点是国内公交车站信息不完备,多数公交车站并不能为乘客提供换乘或公交何时到站的提示,这往往加长了出行人的换乘时间,形成换乘点的拥堵状态,换乘点一般又都设在中心区域,造成更大规模的路面堵塞。”

  另一个令智能交通“失灵”的原因,则是私家车出行比率激增。“中国还处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初级运用阶段,对出行者的选择行为的研究极少。而在北京等私家车出行比率极高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只能做到引导交通流量,还不能做到对出行者的预测,因此往往也导致了选择性拥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王晓明表示。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