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产业技术创新出新规

http://www.gkong.com 2011-11-23 09:57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一批骨干企业达到10%以上,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行业重点实验室,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支撑。

  业内专家表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挑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部署,试图在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制高点。美国、英国政府重新回归重视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德国、日本竭力保持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优势和垄断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对我国产业发展也造成巨大压力。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从源头上改变产业技术薄弱的状况。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产业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控制总量、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品种质量、两化融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资源环境约束、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要求我国工业必须转变长期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粗放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长的新路子。企业技术改造、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等工作都离不开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保障。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需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知识密集度高、引领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加以推进,充分体现了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任务。“十二五”是我国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把握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主动权和创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产业共性技术、优化工程实验和工程化条件,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

  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

  《“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将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进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围绕重点工业领域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在现有基础上支持形成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支撑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传统产业发展,依托大型转制院所和骨干企业,在较为突出的优势领域集中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资源,采用新的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建立创新能力强、运行机制灵活、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产业技术开发平台,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改善科研仪器设备及中试装置,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提升研发能力。

  二是围绕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技术平台,统一产业技术标准,协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共享技术成果,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区域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发挥中介机构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等服务功能,支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有关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是围绕开发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大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力度,加强产业重大技术开发。继续加快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大飞机等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参与重大专项,实现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

  四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积极开发先进适用技术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动重大专项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产业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支撑重点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以品种质量、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为重点,积极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力度,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应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业内专家表示,“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的技术水平显著增强;攻克了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改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创新结合不够紧密。二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少。三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投入强度不足和投资分散的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面向行业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

  “为此,我们必须加大财政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发挥政策的作用,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业内专家表示。

  一是加大现有财政资金对工业和信息化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急需的重大技术研发、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以及鼓励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引导地方财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入,加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力度。

  二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继续发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政策的作用,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技术创新的新政策。对有利于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及节能减排重大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给予资金奖励。

  业内专家同时表示,应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倡导科技研究与标准研制同步进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更多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适合产业技术创新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特别要培养重大技术研发和系统设计的领军带头人才。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