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要走国际化道路

——访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

http://www.gkong.com 2011-12-01 17:0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国际合作成为每个国家愈益重视的发展途径之一。而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中,科技合作已经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此,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科技发展走国际化道路,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使然。中国必须以全球视野加强国际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科技、经济的合作与竞争,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全面融入科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科技日报: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靳晓明:这个趋势首先表现在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进入21世纪以来,发明专利授权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2.5%提高到4.4%。特别是近10年来,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在重大创新中起核心作用的已不再是一两门科学技术,而呈现出前沿技术领域群体突破的态势,并推动了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转基因农作物、纳米电机、火星探测器、生物芯片等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周期明显缩短。科学与技术间的传统界限日益模糊,基础研究、技术发明和产品创新之间相互促进的趋势更加明显,许多基础研究成果在中间阶段就已申请了专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产品更新速度与技术更新速度几乎同步。

  另外,前沿技术正产生群体性突破并不断交叉融合,将孕育重大科技变革和创新跃升。科学技术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孕育了实现群体性突破的巨大能量。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和向深度应用发展,将引发以智能、泛在、融合和普适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产业变革,引领世界步入信息化新时代。在今后的5—20年,某些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将有可能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并带动产业发生重大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重大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科技大国正开始重塑全球科技版图。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其创新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科技投入水平大幅增加,科技产出数量和质量也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的中心开始了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趋势,国际科技体系日益朝多极化发展,新兴经济体在一些研究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

  科技日报:当前全球的科技国际化处于怎样一种形势?

  靳晓明: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有所放慢,但加速了科技全球化的进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公共卫生与健康等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难题,需要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这使得各国提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增强。国际战略成为多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趋势,很多国家都认识到,必须顺应潮流,制定系统的科技国际化战略,以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和机遇,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例如,美国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学伙伴》明确把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国际伙伴关系作为国家R&D政策和国家外交政策的优先领域,英国的《研发国际战略》把“提高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四大目标之一,德国的《联邦政府关于科学与研究国际化的战略》提出进一步科研国际化。为推动国际战略实施,一些国家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如重视区域性科技合作,重视科技外交,逐渐开放国家科技计划等。

  而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正朝向多层次、大规模的方向发展。知识社会的到来使得人才的重要性凸显,各国间人才竞争特别是围绕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愈加激烈,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为凝聚和争夺大批创新型人才,无论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采取政策措施,加强本国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争夺人才。

  科技日报:我国科技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与程度如何?

  靳晓明: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度跃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外交工作两个大局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为国家和社会所认可。

  现在,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已成为我国消化吸收世界科技进步成果、又好更快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局面已初步形成。表现在合作范围不断拓宽,我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参加了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合作框架;合作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欧盟“伽利略”计划、国际热核实验堆计划等,并启动了我国主导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为我国科学家参与世界科学前沿研究,在互利互惠的平台上及时分享世界先进科研成果提供了重要条件;合作成效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33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20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5个国际科技创新园,通过引进关键技术和人才,使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国家处于同等水平,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以及科技民生问题提供有效支撑。

  科技日报:在科技国际化方面,我们还有哪些不足?

  靳晓明:尽管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突破。我国科技发展有待制定更为明确和务实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国际科技合作的体制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投入规模亟待进一步扩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科技合作需求;高校、科研机构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企业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吸引海外创新型人才的力度还有待强化等。

  要警醒的是,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挑战,对于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服务于两个大局构成了主要障碍。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握着全世界大部分先进研究成果、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而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领域,与中国的竞争也在加剧。我国某些产业虽然在规模和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总体上仍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在资源方面,我国仅靠本国的储藏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突破资源能源制约瓶颈,必须从国外获取。同时,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仍然不强,面对发达国家施加的政治压力,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这给我国应对发达国家的势力争夺并提升影响力构成了严重制约。

  科技日报:中国如何才能够抓住未来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

  靳晓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蓄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巨大力量。我国需要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坚定不移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坚持推动我国科技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发展要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由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战略性跨越,迫切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把握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推动中国科技发展走国际化道路,着力提高科技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发展需要全面的科学技术国际战略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一个崛起的大国。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崛起,意味着中国要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和平崛起的中国是全球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随着中国科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情况下,我国需要制定完整的科学技术的国际战略,使科技在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总体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着眼于下一个五年计划和实施层面,更是从战略层面开展的长远谋划和思考,从而既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从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为经济、社会、外交、国防等国家核心利益服务。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