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国务院明确河南建中原经济区 中原崛起再引关注

http://www.gkong.com 2011-12-08 16:59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中原崛起”又一次成为舆论间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务院近日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即: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这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事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李克强在河南工作期间的几次大手笔。

  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曾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1998年7月14日,李克强就任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是他从团中央到地方工作第一站,也是其治理大省的主要阶段。他刚到河南时,正值中国经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内需外需不振,经济增速大幅下滑,许多具体而复杂问题亟待解决。

  此时,他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站在全国大局中审视中原,谋划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河南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是个内陆省。他从实际出发,顺应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全面实施东引西进。东引:不局限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也包括吸引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西进:不局限西部各省区,还着眼东亚、中亚和东欧地区。

  东引西进,冲破内陆意识,对河南长期以来在扩大开放方面形成的故步自封、保守狭隘观念形成了强烈冲击,促进河南由有限范围、有限领域内的开放,发展成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竞争。2000年,全省宏观经济走出低谷,呈现V型反转。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大关,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一闭幕,他即与有关部门讨论如何实现“中原崛起”问题,并组织院士专家对这一命题加快论证。2003年3月,时任省委书记的他,在两会期间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正式向媒体提出“中原崛起”概念。2004年3月,中央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构想。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为国家制定出台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系统谋划,奠定河南长远发展基础。他上任后,河南经济总量全国第五,人均GDP处于全国26位。他结合十五规划,提出今后较长时期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现国民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深入推进产品、产业、所有制、城乡、人才培养等5项结构调整。随后,河南比其他省更早地推动电解铝行业进行积极主动地调整, 2003年便使河南电解铝企业平均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综合能耗等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最先实现全部电厂建脱硫设施,最先启动关停小火电并实现5年关停978千瓦的任务,被国家有关部门称为“河南模式”在全国推广。这些措施,对市场主体的行为产生了良好导向作用,使亿万中原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这一指导思想与后来2006、2007年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完全一致,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实施三头并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1998年,河南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在调研中他认识到,作为农业大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符合省情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之路。为此,他2000年12月20日提出了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进的发展战略。这与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思路基本一致。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保障能力。他在作十五规划建议说明时指出,把河南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全国大格局中通盘考虑,跳出河南制定河南的发展规划,放在西部大开发和东西部梯度转移中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了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许多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大事。10年前,全国高速公里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干部受保守思想影响,起初谋划河南十五规划时准备建米字型高速公路框架,提出十五规划末里程达1000多公里。但李克强深入分析认为,米字型高速公路框架不符合河南作为全国交通大通道定位,也不适应高速公路必须网络化特点。要规划东通长江三角洲及沿海发达地区,西连大西北地区的若干条大通道。这一设想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采纳,成为后来国家“三横三纵” 高速公路框架重要组成部分。

  突出三化协调发展,明确发展跨径。2002年12月24日,他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想。要求推动数以千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数以千计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省整体发展水平。这种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在后来的中央文件中多次得以体现。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谋划中原城市群发展。针对河南现状,他提出加快城镇化的重大思路调整,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突出城市特色和产业支撑。这在当时引起争议。他指出,要解决好究竟是市长创造了就业、给了钣碗,还是就业繁荣了城市、养活了市长的问题。实现城镇化加速发展,不能搞平均主义,要走不平衡战略。事实表明,“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符合实际,与后来国家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完全一致。2009年,中原城市群9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9.7%。在全国15个城市群中,综合竞争力位居第7,中西部首位。

  关注民生,确保国家粮食供应安全。1998年,河南粮食产量突破800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农民丰产不丰收。他提出一要突出抓品质,二要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全省科学划分强筋小麦、弱筋小麦、中筋小麦三大小麦生态类型区,基本形成一个合理的优质小麦品种群。同时,推行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农产品产生的市场化程度。2001年,河南粮食供应产品居全国首位。如今,河南省不但为中国养活了近一亿人口,还生产输出了大量加工食品,成为粮食、肉类加工能力最大的省和食品工业品牌最多的省,变成为中国的大粮仓和大厨房。尤其目前国际粮荒的“无声海啸”席卷世界之时,全球正处在粮食供求紧张、粮价飞涨的时期,河南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就更为宝贵的。来源:《党建》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