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光伏产业:追日路上“危”与“机”

http://www.gkong.com 2011-12-19 10:06 来源:亮报

  12月6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指出,太阳能在未来能源中会起到主体作用。业内对于太阳能发展前景的共识,使得“追日”队伍日渐壮大。到2010年,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出口量均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已形成了多家世界级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从已上市企业的市值看,世界十大光伏企业中,我国占有其中四席。然而,欧债危机警报不断、光伏企业第三季度财报大面积报亏……近期市场一系列波动显示,未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国内外市场“两手都要抓”

  浙江省首个智能楼宇试点工程——温州电力局荷花路营销大楼楼顶光伏电池板已进入并网试运行阶段。孙鸣 摄(英大图片)

  8月29日,全球最大集太阳能光电、景观艺术、照明亮化为一体的人文生态雕塑园,在山东德州太阳谷正式启用。 梁宝海 摄(英大图片)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光伏产业走出寒冬期还要较长时期,这个寒冬期可能会冻死很大一部分企业。”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表示。

  据大禾咨询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8000兆瓦,占全球产量的50%,其中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仅有400兆瓦,剩余7600兆瓦全部出口,出口比例高达95%。这种超高比例的出口依存度,令我国光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大打折扣。

  今年以来,由于日益严重的欧债危机,全球主要光伏产品消费国德国、意大利、捷克等欧盟国家,开始削减光伏财政补贴。今年6月,意大利宣布原有上网电价补贴将削减至11%。今年11月,捷克宣布将对已建的光伏电站增收26%的税费。

  而美国商务部于11月正式启动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是美方首次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美国商务部预计将分别于2012年1月和3月就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作出初步裁决。美国光伏组件安装量接近900兆瓦,光伏组件市场大约有108亿元人民币,属于全球最为重要的光伏市场之一,而此次“双反”调查可能导致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施加高税,让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环境雪上加霜。

  欧洲市场需求萎缩和美国“双反”调查,使我国光伏企业出口受到很大影响。由于需求萎缩,库存上升,国内光伏企业被迫出现了大面积停工的现象。据广发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仅今年11月17日~23日一周内,四川新光硅业和万州大全同时宣布停产技改或检修,这令国内多晶硅开工企业降至不足4家。记者从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了解到,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至20%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在美国上市的10家国内光伏企业11月下旬公布的财报显示,有8家企业第三季度出现大幅亏损,接下来的一两个季度,光伏市场疲软加上价格战难以避免,光伏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降低对国际市场的过高依赖,尽快开启国内应用市场,是光伏产业未来的机遇所在,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11月28日,商务部机电与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表示,目前欧洲国家光伏市场增速放缓,“十二五”时期,光伏市场区域发展重心将从欧洲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中国支持光伏国内应用的政策相继出台,国内市场已经启动。

  在太阳能新兴市场,中国的地位可能最为特殊。中国原本并非最主要的太阳能市场,但却拥有世界领先的许多家太阳能光伏制造公司。2010年,全球十大太阳能光伏电池和光板的制造商中,一半为中国企业;世界超过50%的光伏板制造企业都建在中国。这些企业的崛起,为满足中国的太阳能电力需求提供了便利。

  国内扶持政策频出也是重大利好。谈及国内市场,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的态度十分乐观:“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连续三年都保持100%的增长速度,今年增长率有可能达100%。很少有国家能达到这样的增长水平。由此可见,中国光伏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李俊峰预计,今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至少可达200万千瓦,累计装机可能突破300万千瓦。他希望在今后的两三年内,光伏装机容量每年能有200万~300万千瓦的增长水平,到2015年达到500万~600万千瓦,而2015年以后能够进入1000万千瓦的黄金发展阶段。“中国光伏发电市场是最大的潜在市场,大约6~7年之后,中国光伏市场占全球光伏市场的一半是可能的。”

  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在即,制定何种发展路线至关重要。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建议,要重视屋顶光伏电站,或者社区和农村的小型光伏系统,“要先做出示范来,按照不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经济特点进行建设,在示范基础上形成工程和管理规范,然后大面积推广。”

   技术强,则产业强  

  材料技术均曾受制约

  “我们虽然制造能力强,但技术方面大多受制于国外,出现了‘两头在外’的情况。”李俊峰接受《亮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产业链条从多晶硅到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再到太阳能光伏电站。越到下游,生产的技术门槛越低,相应地,企业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因此,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但我国光伏企业大多在产业链中下游徘徊,上游硅材料方面受到较大制约。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多晶硅80%以上依赖进口;2009年和2010年国内需求的多晶硅50%需要进口;今年,我国预计多晶硅实际生产量为7万吨,也仍有40%的缺口。

  不仅是原材料,在光伏装备制造业市场方面,我国企业也曾“受制于人”。据美国GTSolar公司北京办事处经理介绍,该公司曾在2003年至2006年占领了中国多晶硅铸锭炉100%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开始,国内才陆续有一些企业开始制造多晶硅铸锭炉,分食多晶硅铸锭炉的市场。即便如此,不少高端设备的市场依然被外资企业占领。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强硅材料方面的科研投入,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大部分光伏企业基本上还是从国外引进技术,然后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技术层面受制于人的情况比较明显。

  “代工”模式走到尽头

  “国内光伏产业先进技术的优势总体来说并不明显。产品只有做得更精细,才会有更好的竞争力。”李俊峰告诉记者,“这里有一个垄断技术的问题,现在国内光伏行业连核心技术都不明显,更不要说垄断技术,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赢得更大利润。”李俊峰表示,国内一些光伏企业如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这种核心技术没有形成独占市场的优势,因此不足以确保企业的市场份额。

  太阳能光伏网主编周荃也表示:“光伏企业中,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并没有几家,更多的企业都是做代工。这些企业在市场好的时候尚有一定生存空间;一旦市场转冷,很多企业就不得不关门大吉。”他指出,尽管这几年我国光伏业发展迅猛,但必须警惕有数量无质量的发展模式,这很容易造成行业的大起大落。

  知名经济评论员陆新之说得更为直白。他认为,代工模式已经发展到尽头了,我国光伏企业需要反思,并把握机会掌握核心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装备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国力强。”我国光伏装备领域领军企业京仪世纪公司总经理苟劲松这样表示,“要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光伏装备的技术竞争力和国产化水平势在必行。”他认为,光伏关键装备制造国产化是整个光伏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技术水平也直接决定了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光伏关键装备国产化技术的成熟发展,对光伏发电单位成本的降低将给予有力支撑。

  苟劲松还表示,光伏企业只有实现商业价值链融合,才能形成合力发展,从而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他呼吁我国光伏企业家携起手来,放眼全球竞争格局,着眼企业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与突破,秉着“分享、透明、开放、合作”的新商业文明理念做企业,“未来2~3年内所有光伏设备国产化一定能成为现实,设备的技术工艺水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也将指日可待。”

  政策扶持产业前行

藏族牧民使用太阳能光伏设备。王鑫 摄(英大图片)

  国内扶持政策频出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12月1日起,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同时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现行每千瓦时0.4分钱提高至0.8分钱。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上调,对于包括光伏行业在内的处于资金饥渴状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来说,无疑是政策利好。这确保行业有了资金保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中国政府近年来陆续出台了系列光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2009年7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三部委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金太阳工程是快速启动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李俊峰说。

  时隔两年,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光伏全国上网标杆电价: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标杆电价已经接近了国内光伏电站的发电成本价,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补贴,国内光伏发电企业终于可以盈利了,这必将推动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营光伏组件业务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告诉记者。

  另外,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将“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由1000万千瓦上调至1500万千瓦,包括大型地面光伏发电1000万千瓦,屋顶及离网发电400万千瓦,光热发电100万千瓦。

  政策扶持仍有上升空间

  从世界光伏事业的发展进程看,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李俊峰在接受《亮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可以让一个行业平稳发展,也可以促进其高速发展,抑或让其停滞下来,这一点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

  系列政策的出台有望使光伏企业长期受益,但我国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政策标准。

  据了解,光伏产业相对成熟的国家,如德国、意大利等,其政府针对光伏企业都制定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并不断适时进行调整。

  2011年,德国最新修订的光伏补贴修正案减少部分光伏补贴额,同时增加“自有消费奖励”,鼓励拥有小于500千瓦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房屋主自用光伏发电。意大利于5月批准了新的太阳能补贴法案,政府补贴将持续到2013年,但补贴比例将逐渐降低;其后,补贴将与一定规模的装机量挂钩。

  在具体的光伏政策上,业内建议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如对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应用予以补助,对光伏发电以优惠价格全额收购,对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予以税收和信贷上的支持等。

  李俊峰说,即使是光伏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其政策也要考虑到技术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等问题而不断调整。对此,他提出“三个适应”:首先,政策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同时参考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接受程度。其次,要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滞后。最后,要与能源结构调整和大的部署相适应。此外,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务实,绝不能大起大落;二是不能助长暴利,一定要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现象;三是要循序渐进,注意控制地增长。

  “在政策导向方面,要和电力、工业的客观规律相适应;要照顾到资源的特征,因为光伏是一种特殊的能源,并非在每个地方均匀分布的;要强调分布式发展,这是光伏与风能水能的区别之一。”李俊峰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