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看国内自动化发展,国人仍需努力

http://www.gkong.com 2009-08-18 15:19 来源:深圳市赛远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十多年从事工业自动化行业,曾经和自动化设备生产商、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欧美自动化厂商、国内工控代理商、国内自主品牌工控厂商打过很多的交道,经历了自动化稳步发展的历程,看着国内工控产品逐渐发展起来,感慨颇多。

   最早,我们接触的PLC都是日本品牌的,由于当时欧美的牌子都是高档货,价格居高不下,对于我们的设备里面用,成本太高接受不了。加上我们的电气自动化水平不高,日本的PLC简单易用,电工级别的就可以完成编程,所以日本品牌Omron,三菱,松下都在当时占有了一部分市场,这个影响相当大。由于日系品牌的推广方向是从南到北,从香港,台湾一直北上,所以在广东地区,对日本品牌的产品使用十分习惯,至今大大小小的工厂相信日系的产品稳定,在数字量逻辑控制方面性价比高,易用而作为逻辑控制的首选。

   曾经和国内登机桥的第一品牌厂家打过多年的交道,当时他们用了三菱的PLC十几年,我们当时推荐西门子,人家不想更改,一方面当时西门子的S7-200价格偏高,功能和扩展能力不能满足人家的要求;另一方面,多年使用三菱的习惯,对于老工程师来说,改变是相当难的,采用一个新的产品不仅对公司的产品稳定有风险,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个人的饭碗也存在风险。直到一次事故,让用户改变了原有的看法,那次事故是一个PLC的误动作,差点导致撞到波音777的飞机门,这个飞机门少说价值也千万吧,要不是人工急停,可能千万就赔定了。最终事故惊动了日本总部,来人调查后,发现数字量输入部分的镀层过薄,导致接触不良,接近传感器输入了信号,未能到PLC,造成了故障。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管日本答应对这批产品无条件更换,但心里潜意识的担心依然存在,于是西门子有了机会,在登机桥上,用S7-200和S7-300分别配置了两套方案,并由双方工程师进行系统开发,最终在北京和上海的160条登机桥上,采用了西门子的S7-300,并组成网络,让孤立的桥变成了一个集中监控的系统桥。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原有日系品牌的产品,在逻辑控制上的确存在不可比拟的性价比优势,而在通讯和模拟量处理,浮点运算上,欧美品牌的产品,具有优势。这是由于日系PLC的系统设计,主要考虑逻辑控制,从单片机发展起来的。而欧美PLC设计时,更多的加入了计算机的概念,运算和通讯在设计之初就已经成为必需的功能,所以在通讯方面更加有优势。

   曾经Foxconn的深圳工厂咨询过我们,希望做整厂自动化的联网,我们看了原有的设备,由于原来的供应商来自于不同的厂家,品牌很杂,主要在日系的产品,协议不一样,需要组网,就要针对不同的协议来转换和写程序。他们的想法是很好的,将所有的设备的生产情况,工作情况都汇总到计算机中,纳入ERP系统。我们当时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第一,基于原有的PLC系统,一台一台的进行协议转换和编写程序,然后最终连到计算机;第二,全部采用西门子的PLC,可以采用S7-200,性价比不错的,方便的进行联网;后来,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而且担心影响原来的生产,就没搞。

   对于富士康来说,应该它的加工能力和水平都是很高的,但在生产的自动化上,网络还没有为它带来信息化的附加价值。

  和一位大学老师聊起日本的自动化,他在8年前,从日本回国,在那边呆了近10年,当时日本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就已经将底层的PLC和上位机联成网络,生产任务就是由计算机下达,工人主要是巡视机器的工作状况,以及一部分对实现自动化投资过大,须有人工来完成的动作。可见我们的自动化水平和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较大差距。

   这个差距和我们的国家劳动力便宜有很大关系,但随着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劳动者的保护,用人成本不断提升,在珠三角地区就出现了招工难的局面。所以,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势在必行。可喜的是,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需求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工控人,专注于工控,成为了真正的工控人。 越来越多的工控集成商、代理商变为了工控厂商,从浮于技术,到掌握技术,到技术创新,成为民族工控的支柱和脊梁,深深为这批企业祝福和加油,赛远也将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为民族的自动化进程贡献全部的力量。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