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四万亿投资盛宴 智能电网迎黄金十年

http://www.gkong.com 2012-01-11 14:50 来源:财经网

  导读:在资源压力、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是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日益丰富的多种能源接入需求以及提升能源效率的必然选择。2011年起,智能电网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新能源并网、柔性输电技术、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智能电表以及智能调度系统等智能电网各环节的投资机会开始逐步显现。

   根据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物联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领域,其中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在资源压力、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是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日益丰富的多种能源接入需求以及提升能源效率的必然选择。2011年起,智能电网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新能源并网、柔性输电技术、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智能电表以及智能调度系统等智能电网各环节的投资机会开始逐步显现。因此,未来十年,将是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黄金十年,也必将给股权投资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在资源与环保的双重压力下,电网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发展智能电网,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国际电力工业积极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所谓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智能电网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特征。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异如表1所示。

  智能电网建设可分为六大环节,依次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电网调度。根据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物联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领域,其中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2000亿元。此外,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也指出自2009年开始至2020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将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从初期的规划试点阶段到“十二五”期间的全面建设阶段,“十三五”时期的引领提升阶段,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约4万亿元。2011-2015年为规划的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2016-2020年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的投资1.7万亿元。智能电网各环节的重点项目及“十二五”期间建设目标如表2所示。

  国家对智能电网建设投资的提速也引起了VC/PE资本对智能电网相关企业的关注,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不完全统计显示,2010-2011年,有9家智能电网相关企业获得了VC/PE投资,累计融资金额近1亿元,具体细分领域包括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及智能电表等方向。

  发电环节:突破新能源并网瓶颈

  我国能源消费长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对化石能源依赖严重,特别是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70%以上。过度消耗煤炭资源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我国还面临着开采殆尽等压力,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潜在威胁。

  近年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由于其清洁和低碳的特性发展迅猛,但同时其在应用方面也面临一些瓶颈。与常规电源相比,大多数新能源发电方式提供的电力具有显著的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当并网规模较大时,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影响。据统计,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共发生风机脱网事故35次,其中大规模脱网事故6次,脱网风机3848台次,新能源并网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新能源并网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十二五”期间将实现6000万千瓦风电和500万千万太阳能并网需要。

  输电环节:柔性输电技术大有可为

  输电网是电能输送的物理通道,是连接发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的纽带。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迅速增加,电力工业增长势头迅猛。然而,我国各大区域装机容量和电力消耗严重不匹配,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了“西电东送”的战略决策,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为满足大容量、远距离送电的需要,电网的输电能力亟待大幅提高,同时还应注重增强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并改善电能质量,因此柔性输电技术应运而生。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简称FACTS)是指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结合,通过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如线路阻抗)、相位角、功率潮流的连续调节控制,大幅度提高线路输送能力和电力系统稳定性,均衡电网潮流,充分发挥输电网络的利用率。FACTS的基础是电力电子技术,核心是FACTS装置,关键是对电网运行参数进行灵活控制。柔性输电技术是提高电网输电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内柔性输电关键设备的进步以及制造水平的提高,柔性输电设备有望在输电网进行大面积推广。

  变电环节:智能变电站将大规模推广

  智能变电站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智能变电站在技术和功能上能更好的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可大幅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和运行的可靠性,实现无人值班和设备操作自动化,提高资源使用和生产管理效率,运行更加经济、节能和环保。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最大差别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次设备智能化、设备检修状态化,以及二次设备网络化。国家电网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成5100座的智能变电站,改造1000座变电站,预计投资7000亿元左右。2016-2020年,我国还将建设7700座左右的智能变电站。对比于传统的变电站,成套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光电互感器、数字故障录波装置及时间同步系统均属于智能变电站新增市场,在变电站细分行业未来高速增长的潜力最大。

  配电环节:配电自动化市场前景广阔

  配电是电力系统中直接与用户相连并向用户分配电能的环节,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当前配电网存在着网架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线路设备功能分散且可靠性较差、线损较高,特别是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目前,国内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覆盖率仅为 9%左右。而日本配网自动化覆盖率为58%、德国为56% 、韩国为45%,美国大约60%。同时,我国配电投资落后于输电侧投资,在国外配电投资是输电的1倍多,相比之下中国配电网的投资不足输电网的一半。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环节实施报告》,预计2009-2020年间,在配电环节将投资13000亿元。结合对南方电网的投资估算,两家电网公司在智能配电网投资约为16300亿元。同时,国家正在实施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而农网改造主要是配用电设施建设,这将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用电环节:智能电表市场方兴未艾

  所谓智能电表,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形成以智能芯片为核心,具有电功率计量计时、记费、与上位机通讯、用电管理等功能的电度表。智能电表作为用电端信息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在2011-2015年,受益于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以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利好,智能电表市场增速将十分可观。

  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球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达到2.51 亿台,预计2015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上升至5.35亿台,到2020年将可能达到约10亿台的规模,到2020年其全球市场占有率将占到60%。其中,中国将是该领域最大的消费市场,按照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预计在智能电表领域的投资可以达到年均70-90 亿的市场空间。

  调度环节:电力调度系统空间巨大

  调度环节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环节联系紧密,是坚强智能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根据“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五级调度体系,即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智能调度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坚强智能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智能电网自动化特征的主要体现。

  2007年,我国正式提出在全国电力调度机构开展新一代电力调度系统(OMS)建设的规划,并确定了江苏、上海、福建、湖南、湖北、华北6个网省调试点单位。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国调、网调及省调OMS系统建设,并开展了部分地调OMS建设。县调OMS系统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江苏海安县电网等建设了县调OMS系统,预计“十二五”期间县调OMS系统将在县级电力调度部门得到规模化推广。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在资源压力、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是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日益丰富的多种能源接入需求以及提升能源效率的必然选择。2011年起,智能电网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新能源并网、柔性输电技术、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智能电表以及智能调度系统等智能电网各环节的投资机会开始逐步显现。因此,未来十年,将是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黄金十年,也必将给股权投资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