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弃风率或达20% 风电行业竞争热点已转

http://www.gkong.com 2012-01-31 13:59 来源:中国工业报

  2011年,中国风电的发展很“不平凡”。

  虽然新增装机容量依旧世界第一,但增速已然下滑,而并网制约因素也愈发突出,再加上各类事故频繁发生,过去的这一年,中国风电走得着实不易。

  当并网成为2012年中国风电的关键词时,在制造领域,竞争的热点已悄然转移。

  并网容量新增1600万千瓦

  “2011年我国风电并网容量新增1600万千瓦,累计达到4700万千瓦;年发电量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以上。”在1月10日召开的全国能源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上述数据。

  而就在此前三天的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发布了另一数据:预计2011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200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仍将是世界第一。

  “但这一数字并非最终的正式公布版,”秦海岩强调说,风能协会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核算,而按照往年的经验,最终的数据往往会略低于预估数字。

  而之所以有不同的数据,在于目前我国的风电统计有三个口径,分别来自中国水电顾问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风能协会。其中风能协会的统计为装机容量,只要完成吊装的风电机组,都会统计在内。而水电顾问公司、中电联则分别侧重于并网容量和运营容量。

  上述能源局发布的数据便来自于中国水电顾问公司。

  由于风电机组在吊装完成后,还要经过并网、调试、240小时试运行等,最后才能正式投产。因此,往往并网容量要小于吊装容量。

  秦海岩还透露说,根据初步统计,在去年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华锐风电以370万千瓦左右位居榜首,金风科技以360万千瓦左右紧随其后,国电联合动力则以300万千瓦左右跃居第三。

  弃风率或达20%

  尽管取得了60%以上的增速,但与2010年的81.41%相比,2011年我国风电发电量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在茶话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直言不讳,2011年我国风电发电量不但与装机容量相比有很大差距,与年初的预计也“相去甚远。”

  事实上,因无法并网而弃风的问题越发严重。

  这一点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那里也得到了验证。他告诉记者,根据电监会的统计,2010年的弃风量是10%,“2011年可能要达到20%左右,北方一些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要超过20%到30%。”

  风资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导致了风能天生的不稳定性。

  据悉,能源局今年将组织实施“十二五”第二批规模为1500万~18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建设计划。而风电要大规模地开发利用,这一弱点无法回避。

  对此,史立山表示,可以考虑的手段有四:扩大风电的配置范围和规模,稀释风电的不确定性;合理配置电源结构,推行合理的补偿机制;开发适应风电特点的用电负荷;建设一些大规模的储能设施,特别是开发风电供热市场。

  “风电的建设应和火电联系起来,”史立山认为,在风电集中的电力系统中,应该建设一定的火电容量作为补偿,同时还应研究相应的补偿机制来统一不同的利益主体。

  对此,施鹏飞也强调说,之前在做风电规划时对其他的电源、电网考虑得不多,应该将风电的发展放到整个电力系统中统筹规划,同时,“调峰电源的配置、功率预测、就地消纳以及智能电网等,这几方面都是未来解决风电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不匹配的方向。”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看来,中国风电目前还面临一个大问题。由于人为的分割,一个大风电项目往往被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其直接结果是一个风电场有十多个开发商,十几种风机,有直驱的,也有双馈的,有3兆瓦的,也有1.5兆瓦的。

  “这么多不同型号、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容量的风机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怎么保证电网的安全?”李俊峰反问说,把若干个复杂的风电场整合成在一个区域内稳定运行的风力发电系统,已经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了。

  竞争热点已转移

  对于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2011年并不容易。且不说市场的下滑,并网的制约,单是不断发生的各类事故,就让这个一度风光无比的行业黯淡了不少。

  大规模的风机脱网,施工期间突发事故,风机起火、倒塌,叶片材料不合格导致成批更换等。“问题确实存在,”施鹏飞坦承,包括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风电场施工中的管理跟不上,没有严格的标准等,“但是从事故分析来看,还没有发现机组设计上出问题。”

  对此,史立山提醒说,风电的长远、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设备的可靠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当前我国的风电存在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等问题,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

  “风机制造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没有足够的积累很难成功。目前我国的风机还没有经过足够时间的考验,运行时间最长的风机也就三四年,这其中潜伏着很大的系统风险,希望制造商和投资商要有长远意识。”

  在业内看来,未来风电制造行业竞争的热点已经转移。

  首先,制造商必须要很快地按照中国不同区域的实际风况量身定制新机型,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从最初的许可证生产、联合设计,再到自主开发,我国风电制造业的发展是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开始的。但当时引进的都是欧洲技术标准,而实际上欧洲标准与中国有的风况有很大区别。

  “现在必须要针对中国的风况开发出性价比最好的机组。”施鹏飞强调说,比如中国的风速没有欧洲那么高,维斯塔斯和金风科技就推出了适合低风速区的机组,而这就是竞争能力。

  其次,售后服务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一般情况下,风电机组的质保期是两年,而后进入者为了争取客户,抢占市场就提出了五年的质保期,比如三一电气。该企业还承诺赔偿因机组故障损失电量的电费。

  此外,国际市场的开拓势在必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近百家风电制造商中,单第一梯队的产能就已超过国内市场的需求了,开拓国际市场已迫在眉睫。据悉,截至目前,中国的风机已经出口到了美国、埃塞俄比亚、印度、古巴、英国、泰国和巴西等。“虽然各国市场环境各不相同,但中国的企业必须要千方百计地拓展国际市场。”施鹏飞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