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2012年物联网更关注具体应用

http://www.gkong.com 2012-02-06 14:45 来源:中国电子报

  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局,“物联网”逐渐从概念走向细小和局部的应用,但是大面积的应用推广还由于产品的不成熟、运营和商业模式的缺乏、产业链的不完善等因素而无法实现。2012年,物联网产业仍然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政策环境进一步利好,如何抓住发展契机,在物联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是产业界和相关企业持续关注的问题。《中国电子报》特邀请英特尔、IBM、行业专家对物联网2012年的发展建言献策,以飨读者。

  2011年,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有了非常良好的开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产学研各界积极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布局相关技术的产业化,用户积极部署探索物联网的相关应用。但同时我们发现,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示范应用,都普遍呈现“碎片”和“断裂”的特征,在产业发展和应用串联上缺乏有效的协同。如果想要在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中赢得先机,尽快实现物联网产业突破,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

  要实现更多的产业协同,首先需要更开放的心态。物联网具有涉及面广泛、产业链条长的特点,在这样的特征下,不可能出现一家企业全面通吃、独霸市场的局面。在物联网产业生态链上,每一环节的企业因为拥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优势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正因为没有一家独大,没有谁拥有指挥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所以产业协同起来就更为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产业生态链上的各个合作伙伴,有更开放的心态,来拥抱产业协同。记者去年采访了许多物联网企业,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开放心态的问题。因为物联网是一个大融合的新兴产业,我们就不能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思路来推动产业发展,企业也不能只埋头做自己的那部分,必须携起手来,才能真正创造“不割裂化”、“不断裂化”、“不碎片化”的物联网产业和应用。

  其次,加强产业协同,需要彼此优势互补。记者发现,在过去一两年,有不少具有应用优势的企业率先发现商机,并建立一定范围、一定规模的物联网应用,都有进行更多复制、进入更大市场的需求和愿望,却因面临技术复制时通用架构的设计稳定性等问题而无法实现。传统的IT厂商在这方面就具有很强的能力,能够将这些物联网应用背后的关键技术尽快市场化、规模化,因此,两者应该优势互补。记者采访过上海农业信息化技术有限公司的某技术经理,他对记者坦言,在实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通用的物联网技术适应各种农业环境的特殊需求。过去很多传感技术都是基于实验室研发,要适应各种农业场景的要求,就需要与农业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在物联网新生态链上,各种公司拥有不同的优势资源,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加快产业的发展。

  再者,要建立多方共赢的运作模式。应该说要想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组织起来,不同类型的企业真正协同起来,一方面需要有开放心态,同时也必须为各方建立一个共赢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只有在这样的合作架构下,才能让协作可持续并产生实效。

  专家观点

  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总裁杨叙

   “数据中心可能一时用不起来,但将来一定用得到。智能交通、位置服务,这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地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物联网示范应用,我想谈两个观点:一是是否需要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中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数据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很多人质疑未来是否需要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库和数据中心。我认为,无论未来物联网的业务模式如何改变,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一定会需要大规模的计算能力。大家可以对比一下5年、10年前的数据量,去了解一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使用多少服务器。互联网的数据量是呈指数级的增长,所以现在投资建设数据中心,有可能一时用不起来,但将来一定用得到。

  第二,物联网一定要关注具体应用。英特尔目前比较关注两个方面的应用,一个是智能交通,这是很现实的。今天堵车情况很严重,但是,看看北京市到现在也没有哪个路口的红绿灯是智能。这个路口上面的显示,白天要等60秒,晚上还是等60秒,时间都是固定的,电脑程序做死了。而实现智能,需要地下有传感器,随着车流量实时调整红绿灯的变化。一旦汽车进入10米之内,传感器感受到这个范围有车,另一侧没车,几秒之内,便可以亮绿灯,这辆车就可以走了。智能交通是很现实的领域,是可以马上推进的项目。另外一个,我们比较关注的是位置服务,要提供位置服务需要很多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今天的iPhone,还要自己上网下载,未来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以实现智能。例如,到一个环境,手机会告诉你附近有高尔夫商店,是否感兴趣,会按时推送给你,服务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做到这样的服务需要很多技术。

  传感器会越来越智能,以后的应用很广,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具体应用。智能交通、位置服务,这已经迫在眉睫了。

   IBM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

   “物联网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一旦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发展物联网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中国有全球数一、数二的市场,可以将物联网的应用做到更大规模,创造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并指导行业发展,能够更有效地整合产学研用官各方资源。预计,中国的物联网会在未来的3~4年成熟,在2013年中国物联网会开始看到规模化的实际应用,2015年左右物联网应用会全面起飞。

  发展物联网需要更加重视可靠性和安全性。物联网涉及到物理世界的方方面面,从水、电、煤气、交通运输到医疗、安防、食品等各个领域都将成为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一旦出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推动物联网应用实施时,安全性、可靠性是第一考量因素,如果安全问题不能解决,则宁可放缓一些步伐,首先去破解安全的难题。

  发展物联网要从客户价值的角度来考量,无论是设计、部署还是运营物联网,或是发展物联网技术,都必须考虑可支付的成本和可持续运营的模式。我们发展物联网是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创造一个更加智慧的地球。所以当我们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时候,就需要把可支付的成本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只有解决了可支付成本的问题,物联网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和应用。所以我建议设立物联网的评估测试中心,这个测试中心不仅仅是对技术的兼容性进行测试,也需要对相关技术的成本、可持续运营的模式进行完整的评估。

  再者,发展物联网需要应用为导向。物联网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它以应用为导向,所以必须强调应用场景,并基于应用环境来进行创新。

  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王继祥

  “发展物联网的目的是降低社会成本,创造更智慧环境,所以物联网需要提供更有价值服务。”

  2012年推动物联网应该需要更关注成功案例的推广、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局部已经实施应用的互联互通。2012年物联网的主流应用还会集中在政府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安防、食品安全追溯等。

  谈到物联网应用必然绕不开几个问题:一是成本问题。推动物联网应用很重要的原因是要降低成本,但目前很多采用物联网应用之后成本反而提高了,这也是阻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难题之一。而采用“单元化技术的理念”能够破解这一难题以物流行业采用RFID为例,没有必要让所有的物流物品都贴上RFID标签,成本不允许。只要在托盘、集装箱、物流箱上加载RFID,就能起到追踪和识别的效果。单元化技术能够将技术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时效果最大化。二是通过“并行网络群”的方式,解决大一统的物物相连中所遇到的不同专业系统的私密性与相对独立性要求。物联网不可能像互联网那样做到完全物物相连,而是允许不同的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同时又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这样就能够建立起物与物相连的世界。三是物联网的发展要探索从IOT向IOS发展,即从“物联网”(物物相连)向“务联网”(服务联网)方向发展。发展物联网的目的是降低社会成本,创造更智慧的环境,所以物联网需要创造和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IDC公司企业系统与软件部研究经理潘永花

  “过去在移动互联领域,国内比较大的应用软件厂商主要提供移动办公类软件,但未来,移动应用将会走向更加多元。”

  2012年有几个变化趋势值得国内厂商重点关注:一是软硬件整合的速度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软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同样对硬件的要求也和过去不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软硬件的配合、软硬件的垂直优化提出了更多要求。甲骨文对SUN公司的并购、惠普对ATONOMY的并购都表明提供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厂商竞争的焦点。

  二是服务定制化正在成为国内平台软件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相比国外软件在通用产品领域的优势,国内厂商在定制化方面具有更多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客户需要提供源代码级的修改服务,这是国外厂商比较难做到的地方,而国内中间件等平台厂商具有这样的灵活性。从去年情况看,很多在市场上活跃的平台软件厂商,软件许可的销售增长不明显,但服务收入增长却更为突出,延续这样的趋势应该更可能。

  三是嵌入式软件和软件向移动化方向迁移为国内软件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过去在移动互联领域,国内比较大的应用软件厂商主要提供移动办公类软件,但未来,移动应用将会走向更加多元。过去软件厂商主要战场在服务器端和桌面端,未来移动终端、移动市场将会成为主场,基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元化移动终端的爆发增长将为软件带来爆炸增长的市场机会。此外,国内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广的力度加大,也将为嵌入式软件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上海中标软件公司总裁韩乃平

  “国家自主可控战略提出并备受重视。这一战略可以说既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同样也是抓住机遇,提升我国产业位势的需要。”

  2011年是中国软件行业值得纪念的一年。软件产业的定位已经由信息产业核心转变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个产业正在步入融合、转型和调整的新阶段。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从概念的提出到近年的日益完善,其技术和方案已经步入实用阶段。国内各地的公有云、私有云案例不时涌现,厂家的产品日益完善,这都标志着产业的正式成型。而移动互联网则早已度过了概念期,移动互联网络的升级换代与移动终端设备完善与多样化,为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与数字世界、网络环境蓬勃发展相伴随的是对信息安全需求的提升。这种需求不是局部性、个别的现象,而是全球性的,贯穿着从终端到云端、从消费市场到行业应用领域的全局性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中外各国对信息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标准、产品和服务成为政府和业界关注的一大重点。

  随着产业蓬勃发展与市场技术环境的变化,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国发4号文,对软件行业在财税、投融资、研发、产业化等领域进行了更加细致、可操作的谋划,旨在培育一批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先企业。基础软件领域,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信息安全专项、电子发展基金、软件正版化等政策的到位和落实,为自主软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国家自主可控战略提出并备受重视。这一战略可以说既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同样也是抓住机遇,提升我国产业位势的需要。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包括芯片、固件、IT设备制造、基础软件等领域的自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相关企业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其产品的产业化程度和前景愈加广阔。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