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为蓝色经济装上绿色引擎

http://www.gkong.com 2012-02-08 17:0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11月1日,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在成立大会上表示,当前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健康、实现绿色增长,已成为APEC各成员方促进经济增长、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共同需要。4天后,由该中心承办的“APEC蓝色经济论坛”在厦门举行,论坛的主题就是“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增长”。

  海洋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大工业“沿岸布局”是依赖全球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与此伴生的海洋污染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世界性难题。

  当前,沿海地区正面临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各类涉海展会也跟着火热起来。10月28日,青岛蓝色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刚刚闭幕,11月4日厦门国际海洋周粉墨登场。而11月11日,在宁波举行的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更是让人感觉到海洋经济的热浪潮涌。据了解,此次海洽会共签约106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超过3600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额在100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12个。山东更是带去了160个海洋产业项目在会上重点推介,涉及总投资6100亿元。

  不仅各类涉海会议、展览等活动遍地开花,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也相继推出。今年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以及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等4个地区的战略规划相继获批而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海洋局政策与法规司司长王殿昌说,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已经形成了海湾河口三角洲地区、省级行政区以及海岛三个层面的布局形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极。

  经济趋海性发展有其必然性。王殿昌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形成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大进大出”的基本经济格局。专家认为,从全球产业发展规律来看,重化工业布局于沿海有助于摆脱原有的以利用本国自然资源为主的发展模式,是转向依赖全球市场配置资源、进一步直接靠近消费市场的必然选择。比如,日本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关西地区和东部地区,美国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旧金山湾地区和东北部五大湖地区等。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日益频繁,海洋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实现海洋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乃形势所迫。今年“两会”前夕,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公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强陆海统筹,进一步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的建议》,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海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海洋环境问题。报告指出,当前,沿海地区冶金、炼化、港口等重化工产业在海岸带布局集中,海洋环境压力和风险不断增加,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复杂。

  更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当前沿海重工业布局已经存在诸多“硬伤”:布局分散,遍地开花,与国际上对重化工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整治原则相悖。报告指出,部分地区不顾海域自然属性盲目上项目,产业发展规划在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上高度趋同;重点海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相对落后,开发布局不尽合理。在2011厦门国际海洋论坛上,国家海洋局信息中心海洋经济部主任王晓惠介绍,环渤海地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有规划显示,河北曹妃甸将建设以钢铁、石化为主的新工业区,黄骅港将建设大型石化基地;辽宁营口鲅鱼圈将建设新的钢铁基地,盘锦将建设大型的石油化工基地;天津的滨海化工区、临港产业区也将加快石化、钢铁基地建设,“照此发展下去,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在所难免。”

  产业布局趋同,造成部分海洋资源开发过度和开发不足并存,沿海陆地与海域开发建设失衡,近岸部分海域污染严重。如何处理好沿海重化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产业基地及发展规模,成为海洋环境保护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绿色发展需多方着力

  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规划先行,更加注重陆海统筹布局,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引领,更加注重深化区域合作。

  怎样才能走出一条合理、可持续的海洋经济之路?

  在2011厦门国际海洋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海洋环境的治理保护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从规划、管理、技术、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着手。王殿昌说:“科学规划海洋经济的发展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命题。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坚持海陆统筹、战略引领、规划先行。”

  在环渤海地区,虽然有京津冀、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三大板块的发展规划,但还没有一个环渤海地区的整体规划。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珞平表示,缺乏整体性、协调性的规划,是造成沿海重化工业布局分散的主要原因。“传统的部门式管理难以有效解决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竞争使用、资源利用冲突等海域使用中的各种问题。每块沿海区域的主体功能区怎么划分、究竟该怎么发展、应该采用怎样的开发强度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亟须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以优化、协调区域合理的发展格局和结构。”张珞平说。

  据介绍,由厦门大学承担的“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框架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试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将在2012年年底完成,“如果顺利,‘十二五’末期将进行全国推广。”

  国家海洋局海洋三所研究员刘正华也强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现在必须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堵住污染。“重要的是,制定政策、规划的时候,要有生态、环保方面的专家参与,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应纳入政府决策和海洋管理过程中。”刘正华举例说,“现在的五缘湾湿地公园,过去是烂泥滩。对于寸土寸金的厦门来说,这么大一片地,开发房地产的诱惑很大,但厦门市政府高瞻远瞩采纳了我们的建议,才有了现在的‘城市绿肺’。”

  厦门的经验不仅得益于科学的规划,也得益于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说,参与国际海洋合作,特别是海洋管理、海洋科技以及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合作交流,是提升我国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张占海介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在中国的首个海洋项目“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1994年落地厦门。该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最终探索形成了一套 “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学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的“厦门模式”,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沿海城市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另一个项目是“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项目。”项目首席技术顾问蒋逸航教授介绍说,黄海处于人口密度大、高度城市化、工业化的浅海区域,多年的开发使得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对其可持续性管理和利用迫在眉睫。项目自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由中韩两国的科学家从渔业、生态、生物多样性、污染控制、投资等5个方面对黄海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与诊断,并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案和战略行动计划。

  作为“黄海大海洋项目”子课题,山东桑沟湾多品种水产养殖项目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该项目系统研究了人为活动与养殖环境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多品种养殖的最佳发展模式,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海洋环境,还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为可持续利用海洋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前,海洋科技在开发利用海洋上显得尤为重要,发挥海洋科技优势、整合科技力量,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海洋局信息中心海洋经济部主任王晓惠建议: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诸如环境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提高海洋环境治理的能力,用绿色科技为蓝色经济护航。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