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两化融合:典型引路政策驱动

http://www.gkong.com 2012-06-28 15:51 来源:中国电子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2011年,第一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23%,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82%,重大安全事故伤亡人数年均下降17.8%。共支持试点示范企业1000余家,示范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2011年,又有8个地区入选第二批试验区。16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示范引导,促进了产业转型、经济增长、企业壮大,加快了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进程。

  典型引路 示范先导

  各试验区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的情况,制订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取得明显成效。

  从2008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了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上海市、广州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青岛市、珠三角地区、重庆市、南京市等8个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经过3年的努力,首批8个试验区共投入资金约32亿元,支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约1400个,建设了546个服务平台,培育了1023个示范企业,构建了良好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环境。2011年,又确定了长株潭城市群、桂林市、柳州市、沈阳市、合肥市、西安-咸阳、兰州市和昆明市等8个地区作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在2012年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说,3年多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两化融合和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中,统筹安排部内相关资源,结合各地实际,开展试验区工作评估,支持了一批重大项目。各试验区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的情况,制订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珠三角地区数控系统在机床中的价值已占机床总价值的30%以上,某些型号已高达70%。催生了一批新型的企业发展模式,涌现出青岛海尔等一批模式创新的典范。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青岛等地探索出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机制。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从产业链整体提升入手,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宝钢与用钢大户实现订单和制造的信息共享,增强了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提升了区域绿色安全发展能力,有力支撑了工业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

  政策驱动 标准护航

  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级地方政府为两化融合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近4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加强战略研究和政策储备、规范评估标准,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制定相关战略、规划、实施方案,为两化融合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201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发布后,先后在贵阳、重庆、厦门、上海等地开展以政策解读、工作部署和现场典型经验交流为内容的“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

  2011年11月,发布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基于评估规范,联合行业协会和相关研究机构在钢铁等17个行业和850家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测评工作。评估报告摸清了行业两化融合现状,诊断出我国行业两化融合所处的发展阶段,确立了各行业企业两化融合的“标杆”,明确了推进两化融合的关键要素和可行路径。

  各试验区均成立了以主管省市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有些地方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推进两化融合的长效机制。同时,3年来第一批试验区依托科研院所等机构支持建立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服务示范中心、研究中心等)56个,依托重点企业建立起两化融合重点实验室240个。

  但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的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工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相比,与信息技术服务上述目标所能发挥的潜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1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内生驱动力。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培育典型、总结经验、示范推广的力度;针对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分类指导;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成长;创新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不仅在技术、工艺、产品上面推进信息化,更重要的是在管理流程、管理制度、市场服务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推进;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平台助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解决产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共性瓶颈问题。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