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制造亟待走向中国创造

http://www.gkong.com 2012-07-10 11:17 来源:中国工业报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本不是新鲜的话题,为什么要重新提起,缘于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渐显现。

  面对欧美制造业向实体经济的回归,面对周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并开始成为“承接转移”的生力军,目前,中国制造正遭遇“釜底抽薪”之痛,其以劳动力价格低廉形成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前堵后追”下的中国制造举步维艰,这就是曾给整个民族带来自信和光荣的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真实处境。

  2010年,中国跻身世界制造业之首,成为新的王者。在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时候,我们的确有过欣喜,因为它表明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但一直以来的忧患又是真切的,因为有太多的理由让我们心怀由大变强的梦想。

  回顾中国鸦片战争以来172年的历史,中国遭受到太多的劫难。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中华民族1840年以来所面临的变局与强敌,实际上是一场拼生产力、拼国家综合实力的艰难而长期的战争。这场战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然存在,只是转到了没有硝烟的方式下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缩短与对手的差距,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模式,集中全国的力量办大事。这种模式成功建设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批大工程、大装备,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但是30年的计划经济运行之后,中国第二代领导人发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赶不上西方世界,并且还有被进一步拉大差距的危险。

  改革开放让中国如愿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这个桂冠却又让人充满无奈。由于把控着世界金融、技术、品牌、标准与定价权,发达国家将大量的加工制造挪到中国生产,他们获取几十元钱的利润,中国作为制造者仅能获得区区的几元血汗钱,而制造环节产生的污染却留给我们,能耗取自中国,却又指责中国大量占用世界资源。

  中国参与发达国家所推行的经济全球化,他们拿电脑拷贝出来的操作软件,每套成本不过区区几元钱,卖给我们动辄数千元;若去买他们的高科技产品、有影响力的企业,他们又会借口涉及国家安全不让买;如果我们想出售债券,又会被看做是在制造金融市场恐怖……

  这所有让人忍气吞声的国际贸易格局,归结起来,首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自己高水平的创造与创新,特别是属于各项创新之基础的科技创新。没有全面的创新,没有全面领先于别人的东西,就得按别人的规则行事。

  不可否认,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先进技术之间差距还很大,不仅体现在生产率上,美国、日本等国家是我们的好几十倍,在科技投入和专利申请方面,中国也只能望其项背。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中国“大而不强”最基本的特征。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个外国人,看见满大街的中国孩子们边走边吃去学校,每天还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相当用功,他当即断言20年后中国要超过美国。但没想到的是,如今乔布斯的一个小小的“苹果”就赚得满钵满盘,那些当年的孩子们或许也成了乔布斯的粉丝。

  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最需要的是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人才,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国民思维长期被禁锢,缺乏创新思维,这就是我们的短板。

  而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有出路。纵观历史,横阅当今,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所有进步和落后的差异,都是创新所致,这已经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我们的国家也正在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来适应创新人才的成长。就在前不久,神九与蛟龙双破纪录,实现了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假以时日,相信中国也一定会完成从制造到创造的飞跃。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