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正确选择六条途径 成就制造业两化融合

http://www.gkong.com 2012-07-16 15:06 来源:中国工业报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我们较早地带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来完成工业化时期的任务,已不能沿袭早期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路,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那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特别顾问朱森第认为,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途径大致可以归纳为六条路径,选择正确的途径,则成为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关键。

  途径一:发展智能化生产工具

  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扩展性极强,如今的产品和装备中已融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其他各种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层出不穷,制造业的产品和装备越来越多地吸纳这些技术,产品层级不断提升。装备的智能化,逐渐使其成为各产业部门的智能化生产工具。随着智能化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制造业两化融合将加快进入智能时代的步伐。

  途径二:精益制造智能制造

  两化融合正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生产、到管理,从营销到服务,往深度和广度普遍推进。就广度而言,两化融合正在从技术到管理、从设计到研制、从生产到营销、从主机到配套、从检测到维修、从培训到服务、从企业到企业间等各个方面推进。就深度而言,设计和制造从二维向全三维过渡,试验和验证从实物样品发展到虚拟仿真,技术和应用从单元到系统集成,流程和体系从串行、区域协同到并行、全面协同。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推进,制造业将实现精益制造、智能制造,制造企业将成为精益企业和数字化企业。

  途径三:节能减排绿色制造

  我国制造业的单位能耗一直居高不下,需通过两化融合,使制造业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信息化,有利于实现产品轻量化设计和合理化设计,由此减少材料的消耗,进而减少制造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这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化在加强能效管理,减少交易中的浪费,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监管整个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建立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系统,更是离不开信息化。绿色制造则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易维修、可拆卸、可再生、低排放、低耗能;在加工过程中应使用无污染的焊料、涂料,应用干式切削、可控气氛热处理、真空热处理、近净成形等少无污染工艺和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工艺。包装材料的选用,则应考虑可回收、可降解,少废弃。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产品的回收再用和再制造,也需不断推广。这一切,都是制造业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的用武之地。

  途径四:远程监控安全生产

  制造业的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始终是制造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尤其对危险作业的生产过程实行全过程监控,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对大型关键设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实时和远程监控,可预警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因大型关键设备的故障而导致系统和工厂的停运,及由此带来的重大损失。在很多作业场所,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进行生产作业的人和设备进行全过程监测、监控,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发现作业过程中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一旦出现事故,也便于施救。

  途径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传统制造业的提升,有赖信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和融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点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还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其本身就是两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制造业的两化融合,还将催生一批新型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制造业的生产变成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而服务的增值,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也包括围绕产品生产的各类服务。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这是制造业的重要一跃。

  途径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制造业两化融合,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产品,需要通信及网络,需要工业软件。如果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能满足两化融合的需要,必将延缓我国两化融合的进程,并为国外的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提供了可观的市场机遇。

  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内容非常丰富,意义十分重大。制造业真正实现两化融合之时,即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之日。选择正确的途径,则成为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关键。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