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好风凭借力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正当时

http://www.gkong.com 2012-07-20 17:2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5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重点、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等做出相应部署。规划的出台为“十二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描绘了新的蓝本,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张伟

  嘉 宾: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刘琼

  中国软件网总裁 曹开彬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王文京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雷毅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5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重点、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等做出相应部署。

  近日,记者采访了业界相关人士,他们普遍认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为“十二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描绘了新的蓝本,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加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记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对于整个产业意味着什么?

  刘琼: 作为参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起草的人员,我经历了从前期研究到规划起草、修订、发布的全过程。我认为,规划全面反映了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集中凝聚了规划起草过程中提炼的各类成果,是一篇内容全面、与实际结合紧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

  曹开彬: 从规划来看,政府主管部门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了解得很清晰,希望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能有质的提升,而不仅是产业规模的提升。同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体现出不少新意,如对标准和技术咨询服务更为重视等。

  王文京: 软件产业发展至今,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用友公司在内,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软件企业成长起来。正是因为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软件产业才能得到如此大的发展,一些领先企业才得以与国际软件巨头逐鹿国内市场,并在竞争中逐渐领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对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可以用两句话来简单地形容我的感受:从软件产业的角度来说,整个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重大契机;从用友公司的角度来说,用友近年来的一些部署调整符合规划的要求,我们会借规划的东风,将“持续创新,均衡发展”演绎得更好。

  雷毅: 这是我国首次发布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五年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将改变长期以来软件产业价值被低估的局面,也意味着中国工业软件将迎来跨越发展的5年。

  记者: 如何理解《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意义?

  刘琼: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相继出台后,出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体现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的特点,政府主管部门更多的从国家需求、产业大环境的需求出发设计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思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等总体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王文京: 前面我已经说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制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必须站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上进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多年来8%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调低到7.5%,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我认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与“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对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来说意义重大。

  作为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我相信主管部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在认真研读和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审慎地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做出的工作部署,它的出台应该说是恰到好处。

  雷毅: 通过“十一五”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正是我国软件业加速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将使软件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加速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规划的出台体现了国家的高瞻远瞩,要实现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就必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规划的出台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当前全球软件技术正在孕育重大变革,国家对软件业寄予厚望,期望中国软件能后来居上,实现突破性发展。

  突出产业发展新亮点

  记者: 与《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相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突出特点和亮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雷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突出特点,一是鼓励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软件才是有生命力”,软件企业必须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二是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工业软件,这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工业转型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重要步骤。三是明确提出新技术在工业软件方面的推进作用,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在生产制造和中小企业等领域的运用。

  突出亮点在于加快拓展应用市场;加速产业国际化进程,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工业软件的产业链,“抱团”才能发展,必须依靠工业软件产业联盟的发展和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王文京: 令我印象深刻的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鼓励地方设立支持软件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国内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持软件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这是在融资环境上为软件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著名软件产品和服务品牌。这说明政府主管部门也敏锐地感受到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将着力扶持一批国际化的企业。

  其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相关业务收入将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以上。这些数字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国家对包括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国内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刘琼: “十二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肩负着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和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两大重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都是围绕这两项重点任务展开的。例如,规划把龙头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作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发展原则、发展目标、重大工程、保障措施中加以重点突出,在发展重点中明确了核心基础软件的突破重点,强调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规划制定了推广应用的具体目标,提出自主关键软件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并以支撑两化深度融合、提升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了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与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字内容加工处理等重点发展领域。

  曹开彬: 根据我的理解,《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更加看重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对软件和互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更加重视。

  引导产业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记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曹开彬: 对产业发展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对政府部门的政策资金走向会有很大的影响,大型软件企业可能会得到更多支持。二是对相关标准的关注程度大大增加,对软件产业的规范性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对软硬一体化的产品更加关注,将会推动相关产品的发展。

  雷毅: 对产业来说,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中国的软件企业要在国民经济以及全球经济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鼓励软件企业持续自主创新,发展新技术,眼光放远,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软件公司。

  王文京: 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核心制定五年规划,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无疑体现出国家对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的决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康良好的“土壤”,从金融、投资环境等方面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投融资、发展创业基金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部署。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快速增长,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大型软件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自主和核心技术匮乏等。不过,从规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决心。当然,这也需要企业积极地去思考和应对。

  规划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计算技术的重心正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软件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与网络发展将深度耦合,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主流平台;二是软件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推动了硬件、软件、应用与服务协同发展,加速了软件产品开发企业和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三是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与业务融合的日趋紧密,软件正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的支撑工具。

  以上三个趋势将会在未来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得到最大力度的诠释。我相信,在规划的引导下,随着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IT 产业中将会逐渐起到主导作用,并引领整个IT产业的发展。

  刘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国“十二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做准、做精、做大、做强。“做准”就是能够引导产业和企业把握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社会民生领域催生的旺盛应用需求,使其开发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更贴近市场需求,产业有的放失发展。“做精”就是通过政策、资金等各方面资源的集中统筹,鼓励和支持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提升竞争力。“做大”就是继续做大产业规模,做大新兴领域。“做强”就是对产业发展质量的把握,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培育发展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软件企业,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此外,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规划把龙头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作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发展目标、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发展企业都做了相应的要求和布局,足以看出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态度和决心,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重大利好。一是国家将汇聚多方资源支持企业发展;二是通过政策引导,帮助企业解决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光是税收优惠,对于企业兼并重组、知识产权、标准、市场开拓方面也将有相应的措施和手段。

  高擎软件业发展旗帜 软件园成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戈清平报道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培育出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5家千亿元级企业及形成10个以上产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培育2-3个产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

  作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引擎和重要载体,各地软件园不仅集聚了一批优秀软件企业,也承担了规划提出的发展重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郭建兵表示,2011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已突破1.8万亿元,而全国各专业软件园已成为各地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引擎和重要载体,抓好软件园建设,将大幅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实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软件园此前已经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使他们备受鼓舞,并力争提前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软件园成各地软件产业发展“排头兵”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速为29.2%。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市场,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资源方面,我国一些重点城市的软件产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软件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和“排头兵”,各地的软件园承担重任。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之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高新区等园区就已编制了适合自身的“十二五”规划,以期加快推动园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据了解,中关村示范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已占北京市的82%,呈现出在中关村示范区高度聚集的布局态势,特别是中关村软件园和北京市软件产业基地已聚集了200余家企业和35家国际知名软件研发中心,培育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企业,正向一流的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迈进。

  除了北京外,西安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西安高新区的数据显示,2011年西安高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实现总收入583.5亿元,同比增长35.7%;出口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5%。截至2011年年底,西安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总数1021家,从业人员9.8万人。其中,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企业达到124家。园区共引进了施耐德、IBM、高通、NTT Data等15家世界500强企业。伴随企业的不断聚集,西安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作为济南服务外包产业的集聚重地,齐鲁软件园搭平台、育人才,创造适宜企业生存发展的优质服务环境,在推动济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过程中担当了关键角色,开创出一条具有济南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之路。截至2011年,齐鲁软件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20亿元,其中软件收入458亿元,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达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软件业发展

  针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15年,培育出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到5个千亿级企业”及“到2015年,形成10个以上产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培育2到3个产业收入超过5千亿元的产业集聚区”的要求,郭建兵表示,这些都是针对各地软件园提出的,也只有软件园能完成上述任务。

  中关村软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园区产值已达319亿元。中关村软件园有大型企业27家,大多是国内外知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行政运管中心、市场销售中心、结算中心。这些企业具备成长为年收入超过百亿元和千亿元级软件企业的潜力。

  为帮助这些软件企业进一步发展,中关村软件园正充分发挥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之间的关联效应,以产业服务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融合及应用,构建了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产业服务体系。该体系包括从产业研究到创业孵化、品牌拓展、人才培养与服务、科技金融超市、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信用建设等一系列产业促进服务,以及从基础通信服务到云平台服务和数字化、智慧型服务的多层次技术支撑服务,全力促进园区产业发展和企业做强做大。

  与北京不同,西安、济南等城市在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上寻找差异化竞争的新路径。西安软件园、齐鲁软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已经难以满足整个产业发展所需资源要求,部分业务开始加速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他们正抓住这一机遇,完善自身服务体系建设,“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西安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占据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中高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与国内其他省市的软件园区进行同质化竞争。”西安软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软件园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对已经集聚的重点领域企业淘劣扶强,实现高端发展目标;在对外招商方面,强化定向招商,以世界软件500强、国内软件百强企业为重点,定向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和产业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龙头企业的成长和培育形成园区主导性产业,以龙头企业促进相关行业发展要素的聚集,扩展产业链,实现产业上的缝合断层、填补空白、调整结构,最终形成完整产业链,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配套协作成本,吸引更多的垂直和有协作关系的企业前来投资、配套与服务,加快产业的聚集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区域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齐鲁软件园在努力培育园区现有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当地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形成当地企业培养和外来名企引进双举并重的发展格局;在做大做强园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同时,积极支持具有产业规模、品牌优势和出口前景的企业发挥软件外包出口优势,建立软件出口服务体系,壮大软件出口联盟,大力发展以软件外包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业务,增强软件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出口企业。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