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创新发展的呼唤—— 关于深圳建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的调研报告

http://www.gkong.com 2012-07-20 17:29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深化科体改革
 
    编者按 如果说,全球化给了“中国模式”一次历史机遇,那么,金融危机同样是历史赐予“中国模式”重新自我审视的机会。面对转型与升级,中国改革最前沿深圳,从政府管理体制入手,进行着新一轮改革。重建独立科技主管部门,把“科技”“创新”融合在一起。深圳,以超乎想象的勇气,以敏锐深远的眼光,坚持在改革中竖起创新大旗,为中国探索一条面向未来的道路。
 
    深圳再一次站在了浪尖上。
 
    2012年2月10日,无论后人怎样书写历史,都很难不为这一天留下一笔。
 
    在时隔两年之后,深圳重建独立的科技主管部门科技创新委员会,在这一天“现身江湖”。
 
    就在两年之前,深圳市政府进行了一项震惊全国的改革——向政府机构动手,46个部门减至31个。就在这一次,科技和信息局被并入科工贸信委,深圳独立的科技主管部门消失了。
 
    短短两年之后,深圳人再一次震动全国——他们以超乎想象的勇气,对当年成立的部分机构进行了再一次改革。
 
    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这一次,深圳不但重建了独立的科技主管部门,还冲破了只以“科技”命名主管部门的传统。把“科技”“创新”两个元素,融合在一个政府部门里,以求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这是转型中国的呼唤。
 
    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在经历若干年引进之后,打碎了精神枷锁,战胜了饥饿惶恐,开始由“制造车间”向“创新中心”迈进。
 
    这是中国崛起的探索。
 
    当年中国南部的边陲小镇,再次睁眼看世界——链接全球资源,瞄准发展前沿,寻找再接再厉的动力,新一代中国人唱响了中国创新的强音。
 
    每个时代都有她的灵魂——这个时代的灵魂就是改革,就是创新。
 
    深圳科技创新委的成立,在中国旗帜鲜明地竖起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旗。
 
    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图景里,自主创新注定会指引未来中国前进的方向。
 
    完成总书记的重托:当好推动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厉伟忘不了去年的深圳“两会”。
 
    正是在那次会议上,他和其余9位政协委员一起,提交了一份石破天惊的提案。
 
    在这份编号“20110042号”的提案中,他们满怀深情地写到,经过30年发展,深圳成为第一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但深圳的自主创新也面临挑战和不足。
 
    在深圳打拼了20年,厉伟深切意识到,到了改变的时候,“建议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的社会角色,让他常年和科技型企业打交道,这也让他体会到“引领全社会理解向往创新、鼓励支持创新、参与打造创新”是一件“苦差事”。
 
    “我们提出要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就是希望对深圳机构改革进行深化与完善。”在厉伟看来,这也是“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宣告深圳的创新勇气与决心”“这是中国走向新时代的标志”。
 
    在这10位委员中,占比最大的是企业家,他们中间既有做实业的,也有做金融的。
 
    这让这份提案的意义非比寻常。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过去30年,在经济上发力,依靠的正是这些企业家,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深圳速度”。
 
    不过,无法回避的是,改革者总是最先遇到深化改革的问题。
 
    在新世纪第二个10年到来的时候,随着制造业转移浪潮的渐渐远离,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动荡,一直靠外向型打天下的深圳遭遇挑战。
 
    今年一季度,深圳规模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等七大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一些企业家甚至抱怨:“深圳发展形势比金融危机时还严峻。”
 
    改革先锋深圳在全国率先遇到了科学发展的瓶颈。
 
    “深圳已经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代,需要理性的改革和决策问责。”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提出,“希望通过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领域重点环节的突破,带来其他领域改革的推进”。
 
    这正和国家的期望相吻合。
 
    在深圳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深圳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完成总书记的重托,深圳的使命就是突围,就是再次“杀出一条路来”。
 
    探寻深圳的发展轨迹,从创新资源极度匮乏的“科技沙漠”,到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高新产业健康发展,一直是深圳着力下好的一步棋。
 
    面向21世纪下一个10年,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正是深圳,正是中国,对于客观规律的尊重。
 
    正如众多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在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的关键时刻,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减少资源消耗,才能提高科技、人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才能重新赢得发展优势。
 
    成立科技创新委,深圳向外界传递着一个鲜明的信号: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城市”紧密联系。
 
    深圳市市长许勤说得很清楚,科技创新委“承载着城市精神、城市希望,承载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责任、新作为,承载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源泉”。
 
    把颠倒的改革再颠倒过来:科技创新融合大势所趋
 
    一年前公司已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总经理却一直蒙在鼓里。
 
    朱寿会成了这个不幸的人,“在接到科技创新委的电话之前,我们还在准备着重新申报的材料”。
 
    他所在的深圳市绿蛙生物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的开发。
 
    经过6年持续攻关,绿蛙公司成功提取并研制出了绿蛙无毒胶合剂。彻底改写了150年来世界上使用传统化学胶合剂——依靠甲醛、苯等a有害化学物质制造的历史。
 
    “公司在2011年年初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今年科技创新委成立后才拿到认定牌证。”
 
    这让朱寿会一时难以接受:“过去的主管部门,怎么就不知道通知我们一声呢?”
 
    在他的抱怨中,今年年初被拆分的科工贸信委又被重新提起。
 
    时间回到2009年,针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圳进行了一轮改革。
 
    原有的科技和信息局与贸工局、高新办、保税区管理局等6个政府职能部门,全部纳入新成立的科工贸信委。在此次合并后,深圳独立的科技主管部门,被划入了这个工业“巨无霸”中。
 
    成立科工贸信委,深圳的重要意图是统筹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各项资源。不过事与愿违,就像该委一位处长告诉记者的,全委最多时有500多人,“连副主任都认不全”。
 
    2011年一次重要活动中,一位副主任几次把该委全称说错。台下有人发笑,他只好解释:“名字太长了。”内部人士尚且如此,外面的人就更难看清科工贸信委了。
 
    从科技局到科工贸信委,深圳的改革一直把“科”放在首位,目的不言自明。但因为职能构成复杂,相关部门定位不够清晰,该委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的能力相对薄弱。同时,这样一个庞大的新生体,很难在国家现有行政体系中找到对应管理机构,这也弱化了国家从全局角度进行统筹协调的力度。这恰恰是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的深圳需要强化的。
 
    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看来:“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深圳最具有代表性的领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对科技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科技创新这样一个密切关系未来发展的工作,应由单独的部门加以重视、推进。”
 
    经过现实的磨砺,深圳管理层生出了同样的念头。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这样解释这次新的改革:“为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碰到问题就必须改,如果接着还有问题,就继续深化改革,一定要把整个政府部门调整得更加适合。”
 
    在参加科技创新委揭牌仪式时,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决定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这在全国是首例,产生的影响将是重大而深远的。
 
    从职能上分析,科技创新委加挂深圳高新区管委会的牌子,承担有关科技行政管理、高新技术企业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服务职责,承担科技成果评审和科技创新奖评定等职能。
 
    从人员数量上分析,在政府机构和人员严格控制的当下,深圳科技创新委编制90人,相比两年前科技信息局的60人,可谓大幅增加。
 
    把颠倒的改革再颠倒过来,进一步强化科技和创新的融合,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过去简单横向拼凑式机构改革的一种纠正,同时表明深圳在城市战略上对高科技产业的情有独钟。”
 
    朱寿会笑了,在不知不觉间,他成了深圳新一轮改革的受益者。
 
    “科技创新委这个新设机构,相比传统的科技局,统筹协调的能力更强;相比科工贸信委,职能构成相对集中。因此,他们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更专业、对科技与创新的理解更到位。”
 
    一场事关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向创新体系系统设计
 
    6月18日一早,科技日报记者如约来到深圳市科技创新委,采访“掌门人”陆健。结果他迟到了1个小时。
 
    “对不住啊,让你久等了。我临时改道去了市委组织部。”陆健忙不迭地道歉并解释,“深圳大学要引进一名校长,他们要和科技创新委商议人选。”
 
    没想到,我们的采访进行到一半,他又被请走了,“要商量多个管理部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的意见”。
 
    引进大学校长,涉及深圳学科布局,学术布局,深圳科技创新委的意见很重要,组织部很看重;深圳的产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支撑,更是科技创新委职责所在。
 
    这个重建独立科技主管部门,确实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相比各地科技局相对单纯地抓科技,深圳科技创新委要做的更多,包括创新与科技融合、科技与产业互动诸多方面,更加注重创新体系的系统设计和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今年3月,国家启动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4月,深圳成立了由金融、科技、财政、税务等10多个部门组成的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科技创新委;6月,深圳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科技创新委挂牌。
 
    “通过这一平台,深圳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加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有效引导社会资源不断投入科技创新。”根据陆健透露,“目前,科技创新委已经摸清了全市科技金融服务情况,正在制定未来3年的行动计划。”
 
    与众不同的科技创新委,让深圳企业家看到了创新的希望。
 
    “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挂牌,这是深圳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迈出的重要步伐,标志着科技金融结合将向纵深开展,并向全市铺开。这对深圳科技企业和科技产业都是重大利好。”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科陆电子董事长饶陆华,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委的力量,“科技创新委优化了深圳的创新生态。有没有科技创新委,深圳创新环境建设真的不一样。”
 
    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里,中国逐步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一个政府主导下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如今,随着中国日渐崛起,面对新一轮国际竞争,未来之路该怎么走,成为新一代中国人的必答题。今日的深圳正在尝试着解答。
 
    “在我国现阶段,没有政府部门主导,建设创新生态体系是非常困难的。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深圳科技创新委的成立,为全国各级政府体制创新和职能转变做出了榜样。”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服务工作,鲍信先博士这样感慨。
 
    “深圳又将创造一个‘全国率先’,更为关键的是,政府重心转移到为企业提供鼎力支持和优质服务上。”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祥认为,“这种观念性的变化,将对深圳,乃至整个中国,自主创新战略带来深远影响。”
 
    对于深圳的先行先试,经济学家陈清泰提出了更为长远的希望:“从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看,深圳这些年一直走在全国前面,始终把着眼点放在产业链创新上。在今后的发展中,深圳应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在创新发展中的关系,把政府资源投放重点、政府创新工作重点更多集中到公共平台的建设、共性技术的研发、公共服务等方面,管好政府该管的事,对不该管的事进一步放手。”
 
    在中国竖起协同创新的旗帜:面向未来需要大科技观
 
    生存在大时代的改革者并不孤独。
 
    2011年7月,建立科技创新委的论证,在深圳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改革与否的关键时刻,一河之隔的香港,也在推进类似改革。这让深圳改革者新增出几分胆气来。
 
    那时的香港,舆论沸腾,无数闪光灯,抛开了流行风尚,聚焦在创新及科技局的成立上。
 
    “科技、产业、经济等发展息息相关。”香港特区商务及经济局局长苏锦梁认为,“有关政策及措施由同一政策局统筹和推行,不但可集中资源,更能有效地产生协同效应。”
 
    按照初步设想,香港商务及经济局下辖的创新科技署,将升格为创新及科技局。
 
    强化自主创新,强化科技管理,强化转型升级,强化统筹协调,成为香港和深圳,这对隔江相望的兄弟城市的共识。
 
    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新生儿,深圳科技创新委综合了“科技”和“创新”要素,统筹了科技局、高新区等部门的职能,这让它生来就对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进行协同创新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制定发展民生科技的政策措施,围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社会建设领域,组织实施科技惠民示范工程,为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
 
    与卫生和人口委合作开展人口与健康的科研,提高本地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与住建局联手推进住宅科技计划,研究住宅产业化和标准化道路;
 
    与人居委合作推进城市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废弃物、化学品、机动车等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
 
    “把科技和创新两个元素融入一个政府部门,科技创新委形成了一种协同创新的大科技观。”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认为,“这是一个城市的一种全新的理念的体现。从深圳提升城市质量的角度,也说明深圳迫切需要通过创新实现增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面对未来,政府需要做进一步细化,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制定更具体一些的指标对创新的效果予以评估,以提升创新的积极性。”
 
    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进行布局,深圳科技创新委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通过实施“十城万盏”“金太阳”“云计算”和“数字家庭”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扩大市场应用需求;组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和信息化工程,促进制造业向高端领域发展;组织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攻关,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
 
    对于深圳重建独立科技主管部门,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不同场合给予了肯定。在谈到未来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时,万钢表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主体的能力建设;要推进协同创新,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要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科技开放。
 
    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
 
    深圳科技创新委的成立,在中国旗帜鲜明地竖起了协同创新的旗帜。
 
    面对全球竞争,尚在传统计划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中国,正在寻找成长壮大的路径。
 
    这是一个民族摆脱“魔咒”的抗争;这是一种路途艰险却一往无前的进军。
 
    在这场改革中,深圳科技创新委乃至整个中国,注定会遇到风雨。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上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创新中国注定会在磨砺中走向成熟。(记者 刘传书 韩义雷)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