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GE的创造力管理

http://www.gkong.com 2012-07-31 14:40 来源:《绿公司》杂志

  既有规模,又专注,同时专门拨出一部分钱来进行创业型的尝试,这三方面的创造力管理虽然彼此不同,但应同时推进

  GE是中国的朋友,中国是我们战略的优先,我们热爱中国,将在中国长期投资。GE在中国有18000名员工,近70亿美元的业务,各个方面业务发展非常好,包括航空、能源、医疗,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机会

  20世纪80年代我曾来过中国,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有巨大的发展。到现在为止,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被看作是非常成功的宏观经济发展的故事。强势的政府非常有纪律、训练有素,在基础设施方面非常成功,而且以清晰的方式、前后一致的方式在发挥着领导力。所以,大部分跨国企业的领导者都认为,中国的成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宏观经济成功的故事。

  今后五年中国最重要的变化将是国企的开放、国企的全球化,如果这条路走得成功的话,中国将会迎来新的增长阶段,将会使中国的增长被带到下一个新高。但如果国企不能够成功国际化,那么将会带来非常多的挑战。

  中国要想在今后10 ~ 20年继续成功地发展,中国的微观经济也必须进一步提升。我们看到中国的创业者正在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中国实现下一代的增长的驱动力,必须是由伟大的中国企业来驱动,而不仅仅是由政府来驱动。我们希望找到新的机会与中国的国有企业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在全球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关系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地与中国的私营企业、创业企业来合作。

  在美国,GE已经投资了50多个创业企业,包括在能源、医疗各个行业的创业企业当中投资持股,对于这种股份投资来说,我们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在这个行业当中,中国面临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期,在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当中,多少是由国有部门来推动的?多少是由私营企业来推动的?企业该做多少?政府该做多少?经济怎样进一步开放?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

  关注清洁能源

  在过去七年当中,我们公司非常注重清洁能源的开发,既包括可再生能源,也包括化石能源能效的提高以及智能电网。今天GE的清洁能源技术的收入已经达到了250亿美元,2004年这个业务只有50亿美元的规模,也就是说短短七年当中增加了5倍,达到250亿美元,发展非常快。我们努力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开放式创新,通过开放式创新,我们鼓励创业者和我们共同来开发有关技术。

  2010年,我们在美国启动了一次智能电网开放创新挑战赛,这个挑战赛收到了6000个想法,最后我们决定对25个公司提供资金,让它们去开发智能电网的软件。中国能源领域的变化我们非常感兴趣,中国经济迟早将从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转向以天然气和其他能源为基础的能源结构,无论中国何时发生这样的转变,会不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我们都会进行我们的研究。

  去年我们也启动了智能电网的项目,目前我们已经得到了250个创业的想法,还会得到更多。我们也在和风险投资围绕着这些领域进行合作,因为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各种途径,与中国的小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

  GE的创造力管理

  GE的规模太大了,如果我们和很小的企业合作的话,需要一些风投的帮助。整个GE有45000名销售人员,50000名工程师,得到这样一个公司的帮助确实是很有益的。这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有时候我们规模太大,使我们转变的速度没有那么快,不像小公司那么灵活应变,但是我们能带来极大的规模。我希望GE能够把一个1000万美元的想法做成1亿美元的产业,希望GE能够在全世界做得最好。

  并不是说所有新的东西都要由GE来发明,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小企业那种发明的精神了,但是我们应该把小企业的想法拿过来,把它商业化、做大,这是GE创造价值、增加价值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在创新方面是打开大门的,我们相信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开放式创新,将会让我们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GE的创新都是把创业者的做法做出规模来。比如说每一台航空发动机当中都有大量的创新在里面,但是又需要规模,航空发动机的创新绝不是说把1000个小的想法加在一起,而是首先要有一个超大的总体规划,所以从GE的角度来说,我们是以一种复杂的体系化的方式来做大规模的创新。

  现在我们在全世界航空发动机领域只剩下两个竞争对手了。一方面仍然是有创新的,但是这样的创新是更加广泛的、大规模的、广义的创新。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有40多个项目被称为创想突破类型的项目,这些项目就带有创新的性质,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多的冒险、更多冒险投资的支持,叫做创想突破型的项目。

  创想突破类项目相对来说都是高风险的项目。在中国,我给中国区总裁4000万美元的预算,来确保在中国团队做同样的工作。他们想做这些创新的项目,不需要走任何批复的程序,只要中国区管理团队支持,在中国批了就生效,不需要到总部去批。

  这样,我们既有规模,又有专注,同时又专门拨出一部分钱来进行创业型的尝试,这三个方面虽然彼此不同,但我认为这三个方面应该同时推进。(作者 GE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