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变脸”之困——工业节能转型之路实践

http://www.gkong.com 2012-07-31 15:15 来源:机电商报

  “变脸”,这一四川民间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逐步走进世界人民的心里,成为世界认知中国的一种形式。“变脸”这个词汇随之被演绎成多个版本,其含义也多了起来,正反两个方面都有。在节能减排中,企业面对巨大压力,节能方式“变脸”也势在必行,新能源领域的拓展,有利于国家整体节能减排形式,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变脸后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存在……

  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并举

  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在节能减排压力之下,开始关注其它的能源领域,实施战略框架下的能源格局谋略。目前,范围涉及水力、风力、光伏、太阳能等一些新能源领域,并且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一份来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让我们洞察到能源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到2050年,美国80%的能源需求都将由可再生能源来满足。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将可再生能源纳入未来能源发展规划中,使其成为能源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半数以上均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方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在事实面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3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中国的人均排放水平只有美国的1/4、日本的1/2,中国仍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我们解决未来能源资源的抢滩战役,严峻的能源枯竭形势让我们没有退路,战略性的发展格局被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中。

  我们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看到,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如果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新能源是发展方向,是未来的希望,也许有一天它会是新的一轮经济起飞的引擎,但是现在还不是,它还很弱小,很稚嫩,需要呵护和扶持,而不是拔苗助长,妨碍了它的大好前程。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并举,是两条腿走路,保持发展中的平衡至关重要。

  工业节能减排的双面性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耗能企业涉足新能源开发与建设中,但是传统主业依旧是这些企业的重中之重,其地位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愈加明显。

  近日,首都钢铁集团入驻河北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成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的代表。在《河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中,此次海上风电规模560万千瓦,唐山区域430万千瓦,沧州区域13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河北省优先开发唐山部分风电场,新建装机容量50万千瓦。

  据资料获悉,国家发改委核准的首钢迁钢项目,目的是加快推进首钢搬迁调整工作,解决首钢石景山厂区关停后首钢股份公司资产置换问题。该项目建设地点为唐山迁安市,主要建设内容为炼铁、炼钢、轧钢及公辅配套设施,项目形成780万吨铁、800万吨钢、637万吨热轧板材、120万吨冷轧板材的生产规模。

  首钢规模化的生产需求,带动了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这是企业开疆辟土的必然。另外,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够缓解能源危机所产生的压力,对于高耗能企业来说,不仅能抵充自身减排份额,而且还能从中获取收益,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现象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他们只要将政策充分利用,企业自身才能得到持久性发展。

  此种行为可以说是未来节能减排新趋势,但隐藏起来的另一面却不能不引以重视,处理的好,企业经济发展结构转型成功,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得到落实;处理的不好,企业便涉嫌投机经营,有悖于节能减排的真实意义,使节能减排流于一种形式主义。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经营行为,更是实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措施之一,企业贯彻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多数企业来看,节能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既然有经济效益存在,企业固有的自我本位思想就不足为奇,就像偷税、漏税一样,利益的驱使让企业会产生“变通”的方式来解决自身节能减排问题。

  首先,政策落实的投机问题。按照以往的惯例,高耗能企业在转型之时,国家势必会在项目审批、银行贷款、企业用地等众多环节对新能源企业“网开一面”,这对于早就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土地、贷款政策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而言,无疑是一种诱惑。有些企业纷纷上马以“新能源”为主题的产业基地,特别是风电迅速扩张,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圈风倒卖”现象,即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的电价投标以抢占项目,拿到项目后自己不开发,而是以高价倒卖牟利。在面对国家给予的政策优惠,滋生了企业“圈地”行为,使规范经营、良性竞争秩序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挑战。

  其次,李代桃僵效应凸显。高耗能企业在生产中能源需求颇大,节能空间小的事实与其节能减排意愿产生冲突,“变相节能”自然成为它们的首选。用新能源开发冲抵节能减排指标,既能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又保证自身生产需求,两者在矛盾的辨证中进行,这种手段让高耗能企业不必再担忧自身的节能实效,从容地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市场份额。

  节能减排需要更彻底

  加快传统经营方式转变,应对能源危机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课题,在大力发展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同时,我们必须要正视节能的愿意与本质。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与经济结构调整应该遵循发展规律,蓄势而动、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经济增长点,毋庸置疑,但首先要解决好高耗能企业生产系统节能的问题,而不是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盲目发展壮大新能源。

  以火力发电企业为例,目前新能源发电价格普遍高于火电。即使是接近市场竞争水平的风电,总体而言上网价格比火电高50%左右,高出火电的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光伏发电成本目前还很高,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每瓦财政补贴20元,即每千瓦发电容量补贴2万元,但这似乎还不够。如果2010年新能源发电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亿千瓦,按现有技术经济条件,财政补贴负担有多重?

  专家普遍认为,对于新能源这样的发展时间不长、技术和市场环境等还有待完善的新兴产业来说,科学的规划和理智的发展尤其重要,政策不当会加剧已有矛盾。

  另外,风电、光电、核电所需的劳动者技能均较高,与中国当前大量低劳动技能的就业压力形成较大的反差。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还在进一步显现,现在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度高的新能源产业也不太合适。

  重复建设,造成工业企业产能与市场应用不匹配,甚至造成在今后两三年内产能过剩进一步扩大,这些都不是工业领域实施节能减排的初衷。工业企业应该加强生产环节的系统节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工业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制定工业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指导原则,工业节能减排才能彻底。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